陳豐
摘 要: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就好像好來塢的大片一開始就用巨大的場面或懸念就能緊緊的抓住觀眾的心。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的導入,就好似美國大片,可以在最初幾分鐘的間隙里開創出一個多彩的景觀空間,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美術課 課堂導入
課堂教學藝術是一個整體。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就是老師引導學生進入良好學習狀態的意思.所以導入一開始就要做到“搶耳”、“搶眼”、"搶心",用最短快的形式,達到破解主題,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效果。如同好電影精彩別致的開頭,能迅速地吸引住觀眾,又好比是好歌的前奏,可以撥動起聽眾心靈中的琴弦,可謂“轉軸撥弦兩三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理想的新課導入猶如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能為學生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增進學生的課題意識,啟動學生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參與欲望,從而使課堂教學順利地進入最佳態勢。
一、新課導入的意義
導入新課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好的導入方法有著其他環節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這一名言講述了學習的真諦。然而,影響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是多方面的,其中導入新課這個環節,對學生學科興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導入新課的方法標新立異,而又不失自然自在,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使教者得心應手,學者輕松愉快。
二、新課導入的原則
導入新課的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在思想上產生 “我愿意學習”“好有意思”等等的愿望,學生有了這樣的興趣,會全神貫注地進行學習。為此,教師在新課導入設計上應遵循下列原則:
1、直觀:形象的直觀與語言的直觀都能給學生以感性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和想象,提高學生的興趣。而直觀也正是美術語言的優勢。
2、啟發:即教師通過啟發,讓學生思維之門敞開,通過設置懸念、創設情境、巧妙設疑、現象展示等方式,激勵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新穎:導入形式新穎、靈活、多樣將使學生有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趣味:富有情趣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其積極性。
5、設疑:問題是思維的開端,設疑可以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教學緊緊扣住血色懷念感的心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導入環節應力求有突破、有創新,切忌落入俗套,在導入環節設置中應該做到形式變幻無窮,內容推陳出新,使整個導入環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初中美術課堂新課導入方法的設計
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每堂課的開頭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十分重視一堂課的開端和知識之間的轉折與銜接。他們總是精心設計導入,講究導入的藝術性。通過導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程序之中。
在教學實踐中,我對課堂教學導入技能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進行了如下幾種導入方法的探索:
1、展示導入:
新課引入一開始就展示范畫作品,這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是一種較好的開場方法。比如技能課,教師把一些模型、圖片、教具直接向學生展示,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些作品是怎么畫(做)出來的,我也能畫(做)出來么?用什么方法做的?我能不能畫(做)成不一樣的?”有了興趣,有了求知欲,接下來學生就會主動而熱情地進入課堂的下一個環節。
2、情境導入:
藝術來源于生活,通過創設情境,將學生的生活與所學內容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增強其情感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良好的情境,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3、談話導入:
在美術日常教學中,無論是欣賞一件美術作品,還是用造型去表現一個場景或主題,往往都要聯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如在欣賞現代繪畫大師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時,畫中各種造型令初見者費解,在欣賞這幅畫之前,我讓學生首先談談人在痛苦時的一些表情、感受。拉近學生與畫面所反映主題、生活的距離,讓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與學生生活有貼近之處,這樣做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畢加索畫中表現了人民受到種種苦難而造成的暴烈恐怖的氣氛,表達他對法西斯的仇恨,而立體主義是他觀察、表達事物的一種方法。
4、影片導入
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也是課堂中常用的,利用影片導入,既形象又直觀,學生的第一感受力也很強,從而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初中的學生,已經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他們特別喜歡電影大片,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針對這一特點,在上《卡通天地》一課時,我運用動畫片《獅子王》《大鬧天宮》的片段導入,夸張的想象,歡快的音樂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了。
5、講述故事
故事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內涵。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或事例來感染學生,從而順利、生動地導入新課。如:在講授《齊白石》一課時,通過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赴宴作畫。齊白石略為思索,鋪紙揮毫。轉眼之間,一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于色。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看你橫行到幾時”,后書“鐵吾將軍”,然后仰頭拂袖而去。這些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熱情就很高。
四、初中美術課堂新課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1、 教師應多方面提高教學素質,才能熟練使用各種課堂導入法。
教師需要具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教師應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設計出別開生面、引人入勝的導入環節,也才能將這一環節駕馭好,為后面的教學主體過程服務。
2、導入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導入設計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那些令他們感興趣的方式和材料。
3、導入要有趣味性。
方法的多變性加以手段的多樣化,可以設計出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的導入,讓學生常有新鮮感,猶如一個個亮點,照亮整個45分鐘的課堂。
4、導入新課的時間不宜過長。
導入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手段新穎、直觀、有趣地將課堂的主體部分呈現出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不知不覺地置身于學習氣氛,并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但導入設計切忌過于花哨,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5分鐘以內)。
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我們老師設計導入語要像說書人那樣,“起講抓得住人”,要根據自己的特長,要敢于想象,敢于創新,采用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發掘出學生自主學習潛力,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好學生 好學法》 魏書生主編 漓江出版社
[3]《學會教學—課堂教學技能理論實踐》 浙江大學出版社 肖鋒
(浦江縣白馬初中 浙江金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