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靖 (新疆醫科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機能教研室,新疆 烏魯木齊830011)
夏依旦·艾山 (新疆醫科大學社科部,新疆 烏魯木齊830011)
林琳 (新疆醫科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部,新疆 烏魯木齊830011)
大學教師不只是對大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更擔負著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和高尚精神品質的重任[1]。新疆醫科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除招收漢族學生外還招收 “民考民”學生,其中以維吾爾族學生居多,多年來這部分學生到心理咨詢室少有 “光顧”,是否意味著他們沒有心理問題?積極研究維吾爾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進一步促進維吾爾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和諧,對形成和諧的人際與民族關系、增強民族團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2]。目前有關維吾爾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偏重于心理疾病方面[3],本研究通過客觀描述新疆醫科大學高職學院維吾爾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為少數民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可參考依據。
新疆醫科大學高職學院維吾爾族學生256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159人。共發放256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27份,有效率88.7%。
采用維文版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量表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該表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學生基本情況,作為問卷分析時參考;第二部分是問卷本身共60個項目。其中第5、20、30和50題是測偽尺度,不記分,其余56題是癥狀題,每題1分。第三部分是輔助題,了解被測者對自己身心健康的評價以及主要困擾的問題。根據得分區分出A類 (≥25分):各種神經癥、心理矛盾沖突激烈、明顯影響正常學習、生活者。B類 (20~24分):一般心理問題,屬適應不良,能維持正常的學習與生活者。C類 (不屬于A、B類):無特殊問題,癥狀暫時不明顯或已解除者。本UPI目前在國內心理健康診斷中被廣泛應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測驗嚴格按UPI指導進行。
應用SPSS13.0軟件包完成,計量資料以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維吾爾族學生A、B類UPI分值在性別上無統計學意義 (P>0.05),C類學生中女生UPI分值高于男生 (P<0.05),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見表1。
來自農村的維吾爾族學生UPI分值為 (12.07±0.55)分,來自中、小城鎮的維吾爾族學生UPI分值為 (12.10±2.78)分,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文化程度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父、母親與維吾爾族學生UPI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1 維吾爾族男女學生UPI分值比較

表2 父母文化程度與維吾爾族學生UPI分值的關系
男女生生理基礎不同,社會對男女角色期待不同,因而反映在心理層面上也有不同。本研究結果顯示維吾爾族學生UPI為C類者女生分值高于男生 (P<0.05),說明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女大學生有著鮮明的行為特點和心理特征,如自我中心意識濃,耐挫能力差,情感豐富,受暗示性強等,她們的自我同一性狀態及由此產生的情感過程與體驗對自身的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學習效果、情緒體驗以及就業趨向將產生很大的影響[4]。醫學院校應重視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女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開設相應的課程和專題講座。尊重維吾爾族女大學生發展實際,盡可能地為她們創設優質的校園環境,引導她們加強自我心理環境建設,建立自信,正確認識交往、情感、適應、競爭、就業等人生課題,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227名維吾爾族大學生中217人來自農村,由于存在地理環境與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很多從農村來的學生不適應城市生活。從維吾爾族學生人格特點來看,現實生活中維吾爾族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差,易怒[5],被人誤會或錯怪、學習負擔重等事件是維吾爾族大學生消極的壓力源[6]。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須關注少數民族學生,了解少數名族文化,把握維吾爾族學生心理、生活背景的不同特點,樹立 “全人”教育的觀念,教書育人,管理育人。
由于學生家長文化程度的不同,許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認為孩子沒病就是健康。有研究表明,維吾爾族大學生自我效能在父親文化程度上存在差異[7]。本研究中文化程度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父、母親與維吾爾族學生UPI分值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這可能與絕大部分家庭生活在農村環境有關。學校可通過家訪、電話、網絡等多種渠道與家長進行溝通,及時把學生情況反映給家長,并幫助家長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取得家長支持,共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少數民族學生承受因語言差異造成的較大學習與競爭壓力。他們不僅要獨立應對價值多元環境,而且肩負著把握和規劃自己未來等多重應激,內心緊張、矛盾、沖突,自我評價難以確定[8]。醫學院校要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方式,創設心理健康教育大環境[9]。通過心理咨詢室、宣傳欄、定期召開不同年級的學生代表座談會等開展心理教育;引進具有心理學和教育學背景的少數民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選派少數民族骨干教師進修培訓、鼓勵少數民族教師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等,努力形成一支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少數民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10],有計劃地為系、年級學生心理輔導,并為他們建立相應的心理檔案,進行跟蹤輔導,積極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健康的心理環境。
[1]劉美多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探析 [J].雞西大學學報,2010,10(1):36-37.
[2]蔡浩,阿斯亞·依克木 .維吾爾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 [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5(2):76-79.
[3]買合甫來提·坎吉,劉紅云,孟慶茂 .新疆維吾爾族大學生心理健康評價維度結構的實證研究 [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5 (6):93-97.
[4]陳銀鳳 .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情感效應 [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3):131-133.
[5]朱強,王瑛,艾合買提,等 .某大學維吾爾族學生個性研究 [J].中國校醫,2005,19(1):22-24.
[6]董莉 .新疆維吾爾族大學生壓力及應對特點 [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8(1):74-77.
[7]張愛萍 .維吾爾族大學生自我效能與幸福感相關性研究 [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0(3):96-97.
[8]古麗巴哈爾·卡,阿斯木古麗,韓英,等 .新疆部分高校維吾爾族與漢族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J].中國學校衛生,2003,24(6):630-630.
[9]李自璋 .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教育對策 [J].校園心理,2010,8(5):305-307.
[10]周全新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1,19(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