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鵬
隨著新聞業的發展,傳統報紙已經不再是新聞消息的唯一載體,電子載體出現并以其優于傳統報紙的方便、迅速開始受到新一代受眾的青睞,電子報業受到新聞業的關注并愈加重視。微博客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交流平臺,是電子報業中很受歡迎的一種形式,受到新興受眾的追捧。
一、 微博客的定義與應用特點
學術界對微博客尚沒有統一的界定,維基百科認為:微博客是一種允許用戶及時更新簡短文本(通常少于 200 字)并可以公開發布的博客形式。這種博客可以通過短信、即時通訊軟件、電郵或網頁等多種方式傳送,并且可以被特定的用戶閱讀,博文的形式大多局限于文字,但也有部分包含了視頻、圖片等多媒體元素。
然而在百度百科上的定義確是:微博客是一種新型的 Web2.0 應用,它是一種可以即時發布消息的非正式迷你型博客,其主要特點是集成化、微型化和開放化,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即時通訊軟件和外部 API 接口等途徑向自己的微博客發布簡短的文本消息。
我們從以上的解釋中年概括出了幾個要點:(1)簡潔的訊息——為便于利用手機短信接收和傳送,每條微博被限制在 140 字以內;(2)開放的接入方式——手機短信、網站入口、個性化界面、即時通訊軟件等多種方式一應俱全;(3)雙向的互動形式——注冊用戶可將個人的實時狀態推送給自己的追隨者(Follower),同時也可以選擇關注別人,接受好友的微博信息。
因此,我們可以對微博客具體定義為:微博客是一種基于Web2.0 的新型博客,用戶可以通過登錄網站、手機短信、即時通訊軟件和外部API 接口等開放式的接入方式及時更新簡短的個人訊息(文本一般超過 140 個字符),用戶之間可以相互保持關注,從而實現彼此間的信息推送和異步互動。
二、 新聞中的微博客應用
2009 年 4 月,英國《衛報》宣布該報成為首家在微博客網站 Twitter 發行的報紙,他們將為微博用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微博新聞,并且還計劃將自 1821 年以來的重要新聞搬到微博上。對于這一舉動,部分媒體評論者高呼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盡管有高估的嫌疑,但其至少說明了微博客在新聞應用中已經扮演起一個重要的角色。
其實在《衛報》這類老牌新聞媒體采納微博之前,個人用戶已經通過一系列突發事件中的精彩報道證明了微博客在新聞應用方面的巨大潛力。例如:2009 年元宵節央視新大樓副樓火災之后,網友周曙光等人第一時間在微博客上進行文字直播。2009 年 6 月,伊朗局勢動蕩之時,一名注冊名為“弗特家”的中國駐伊朗攝影記者在微博客里播報伊朗的最新狀況,這是國內首次利用微博客做跨國直播。
微博客隨時隨地更新新聞、傳播新聞的特點使它成為了快訊的重要手段。然而,微博客在新聞應用方面的優勢并非僅僅停留于速度,其更為突出的是新聞聚合能力和實時搜索能力。對于同一事件的報道,微博用戶會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描述和補充,因此數量眾多的簡短訊息可以充分將新聞聚合起來,形成一個空前火熱的專題報道。而通過查看微博客最近數小時或者最近數天的熱門話題列表,用戶也可以輕松地獲知當下最為流行新聞熱點,實現對信息的實時掌控。
同時,微博客由于其強大的社會關系網絡和海量的新聞線索,成為很多人獲取信息的重要平臺,很多專業新聞媒體也通過加入微博客以獲得強大流量。2009 年2 月的數據顯示,Twitter 下行流量中的 9.6%流向新聞和媒體類網站,其中的 41%流向印刷版媒體網站。
我國自從微博客傳入并獲得發展,新聞媒體對微博客也寄予了厚望,2009 年 11 月 4 日,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在新浪開通名為“YMG 廣播網”的微博,這是國內首家在新浪開設微博的媒體。此后,各大主流報紙(如《環球時報》、《現代快報》、《新京報》、《21世紀經濟報道》)、雜志(如《三聯生活周刊》、《第一財經周刊》、《新周刊》、《中國企業家》)、廣播電視(如鳳凰衛視、湖南衛視、山東衛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也陸續開通了自己的微博賬戶。
專業新聞媒體的微博客應用區別于個人新聞的低門檻與公共媒體新聞的強政治性,而具有信源的可信度高、內容與形式上的接納程度高的特點。
首先,相對于個人用戶利用微博客傳播新聞時的隨意,專業新聞媒體則顯得嚴謹了許多。無論是利用微博客獲取新聞線索、進行在線采訪、還是最后發布微博新聞,新聞媒體都有著一套相對嚴格的審核機制,其行為背后體現出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也絕非一般用戶所能相比。普通公民對新聞的呈現往往是高度碎片化的,缺乏系統的梳理與分析的,而專業新聞從業人員對信息處理和解釋往往有更為突出的能力,可以借助一系列的采訪和調查展現出事件的總體面貌以及隱藏的事實真相,憑借這一點他們掌握了對信息的解釋和處理權,奠定了其在公信力方面的突出優勢。
其次,專業新聞媒體對微博的應用有內容與形式上的接納程度高的特點。在內容接納上,包括專業新聞媒體選擇性地刊載微博內容,以及提供工具或鏈接吸納用戶成為媒體微博的關注者。還包括主流媒體放開思路從微博中尋找新聞線索。許多新聞線索是微博客首先發現并加以傳播的,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
總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
因而主流媒體可時常從微博客中發現重要新聞線索而不至于陷入被動;還有些新聞線索也許早已存在于樂于關心周圍事物的微博中,只是博主缺乏足夠的新聞敏感發現他們,此時就需要有職業新聞敏感的記者、編輯們從微博客中去發現有價值的新聞。在形式接納上,新聞媒體的編輯、記者紛紛開通微博敘述新聞背后的感想和故事,并實現與讀者或觀眾的更好地交流、對話和互動。通過這種溝通,讀者或觀眾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記者、編輯作為有情感、有思想的人的一面,而新聞媒體也會通過這種分散式的個體行為提升其在公眾心中的公信力。
三、 新聞傳播中微博客存在的問題
微博客雖然風靡當代受眾的歡迎,但是仍然難以取代傳統紙媒,與傳統紙媒相比存在著一些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內容夫的真實性,新聞不僅要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真實。新聞是為了滿足受眾對消息及時了解的欲望以形成自己的認知或完成生活中的重要決策。如果消息出現虛假,那么就可能會對受眾帶來麻煩和損失。因此,對于任何新聞媒介而言,保證傳播內容的真實準確都是最為基本、最為核心的問題。具體到微博客,由于其新聞發布者身份各異、發布的內容多數無從把關,因此其內容多而龐雜,魚目混珠——新聞的真實性很難得到保證。
2008 年 10 月,一個名為"Johntw"的網友在 CNN 的公民網站iReport上發布了一則題為“史蒂芬·喬布斯因嚴重心臟病緊急送入急救”的新聞。消息流傳到微博客網站 Twitter 后頓時引起了轟動、眾多網友紛紛進行轉發,一時間恐慌性發文不斷、互聯網上流言四起……盡管謠言最終得到了平息,但是它卻使得蘋果公司的股票在短短 12 分鐘內下跌了整整 9 個百分點。
其次,隨著新聞的發展,受眾已不僅僅滿足于對新鮮消息的了解,他們開始在乎新聞的深度和廣度,即通過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地報道來展現事件的全貌,揭露事件背后的深層次背景和主要動因。但是,微博新聞的的最大有事,速度恰恰消解了這一功能。微博更新速度非常快,據統計,其新聞更新周期僅僅為20秒。在如此快的速度下,多數人被淹沒在微博更新帶來的標題洪流中,他們很難從這些頻繁而瑣碎的更新中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同時,140 字的文本長度限制也使得消息難以說清。當然,新聞的主要來源是個人用戶。他們利用微博發布新聞具有較高的偶然性,他們僅僅是利用在新聞現場出現的巧合臨時充當記者的角色,但是就報道的嚴謹和細致而言,他們與專業記者相去甚遠,因此也很難挖掘出表面事實之外的新聞信息。
微博自其2006年誕生自今,從一個毫不起眼的輔助工具到今天的炙手可熱的 Web2.0 明星,其迅猛的發展速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為用戶包括專業新聞媒體帶來了許多方便,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社會和政府的共同攜手,一起解決,營造良好的微博使用環境,完善微博的使用缺陷。
(工作單位:西安晚報社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