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汶江
【摘 要】集體備課是一種集合多人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的傳統且先進的備課方法,本文首先例舉了在集體備課中易出現的一些誤區,如集體備課代替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形式大于內容,集體備課缺乏后續反思等,在分析了這些誤區的成因之后,通過創設三大平臺(備課、上課、評課)來進一步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
【關鍵詞】體育;集體備課;實效
一、前言
教研組進行集體備課的主要目的是讓教研組內的全體教師就體育教學中的某一教材或者是某些具體內容進行討論與研究,讓每個教師的業務水平及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揮與交流,以刺激教師的固有思維在與其他人的各種不同思維的碰撞中獲得新鮮的元素和更多的靈感,最終提升教師對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繼而使個人和整個教研組的體育教學水平能夠更加的高效。
二、集體備課的誤區
1.集體備課代替個人備課
第一個是教師將集體備課單純的看成是多個人一起現場備課,集體備課應該是建立在教師事先獨立備課的基礎之上的,只注重集體的討論而忽視個人的獨立思考,這樣的集體備課是“取巧”的集體備課。
另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集體備課形式是由教研組長指定一個教師為主備人,然后大家根據這位教師的教案來展開討論,這是一種只針對某一個人的集體備課,其他人由于缺少了獨立備課這一基礎部分,所以從集體討論中所獲得的體會是遠不及主備人的,這是一種低效的集體備課。
2.集體備課形式大于內容
一些教研組在進行集體備課的時候,出謀劃策與參與程度最深的總是特定的、個別的教師,其他的教師僅僅是出席一下走個過場,處于一種“參與”的狀態,這樣的集體備課可謂是“形式大于內容”。
3.集體備課缺乏反思
在上一次的集體備課完成之后,下一次的集體備課的內容又是另外一項教學內容,在兩次集體備課之間缺少有機的聯系,這樣的缺乏連續性的集體備課使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疑問以及獲得的體會不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與交流,因此也就很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相應的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就很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創設平臺,提升備課實效
1.解說與討論
其實施步驟如下:教研組長在進行集體備課之前,先指定一個具體的教學內容,讓每個教師事先進行獨立備課,在進行集體備課的時候再讓每個教師對自己的備課內容進行概述式的解說,教研組長將每個教師所備的重點內容進行歸納分類(教師的備課不可能完全相同也不可能完全不同)后隨即組織全體教師就每一類型的教學設計展開討論。
例如 :在進行“接力跑”教學內容備課的時候,甲教師的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是先講解接力棒的傳接方式,然后將學生分成四組在直道上進行嘗試練習,待初步熟練之后進行完整的4*100米接力賽跑。
乙教師的教學設計主要內容是首先通過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賽的圖片進行教學內容的導入,然后對學生進行“如何傳遞接力棒”的提問,從學生的回答中篩選出“上挑式”與“下壓式”兩個最正確的答案,就學生的答案進行進一步的講解與示范,最后將學生分成四組,讓學生在直道上進行“傳接棒”的練習。
丙教師的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是開始就讓學生拿起接力棒進行4*100米接力賽跑,然后根據學生在接力賽跑過程之中所出現的得與失與學生一起進行接力跑內容的總結和歸納,在形成統一意見之后再一次進行4*100米接力賽跑。
在全體教師對這三種教學設計進行了討論之后,這三位教師在保留各自設計內容的主要框架的基礎之上又各自對自己的教學設計的細節部分做了一些修改與完善,整裝齊備之后靜待下一環節的進行。
2.實踐與觀摩
根據上次集體備課中形成的教案,教研組長在下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中設置了“擂臺”,即讓這三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分別開設一堂研討課,并組織組內其他教師進行聽課。
三位教師分別根據各自的教案上了一堂研討課,在研討課中出現了許多備課中未曾考慮到的情況。例如在甲教師開設的研討課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最為明顯的就是學生的練習密度過低;乙教師開設的研討課效果較好,課堂組織有序,對于教學重難點的達成與突破也比較理想,唯一不足的是沒有設計完整的4*100米接力,學生普遍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丙教師開設的研討課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學練積極性也非常高漲,但是在課堂組織上比較凌亂,場面有點失控,無效教學時間過多,以至于在解決教學重難點的時間上略微有些不足。
3.反思與總結
觀摩完三位教師所開設的研討課之后,教研組長組織全體教師就研討課中所出現的種種情況來展開思考與總結。
首先是由三位上課的教師對各自的授課進行簡要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重點部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指出這一節課中自己認為最為滿意的部分;第二是指出自己最不滿意的部分;第三是說出自己在授課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超越教案本身的想法。
其次有其他觀摩的教師進行評價,評價的重點部分由以下幾點:第一點是這節課中最值得我借鑒與學習的部分;第二點是這節課中最值得我吸取教訓的部分;第三點是就某一具體教學部分說出自己的教學方法。
最后,由教研組長進行歸納與總結,以三位授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際以及教學反思總結等三部分內容為參考,與全體教師共同挑選出其中的最為優質的教學設計,經過合理整合之后形成一個集全體教師教學智慧在內的最優教學設計,保存在集體備課文件夾內,以供全體教師學習和研究。
四、結論
這種方式的集體備課,有效避免了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一些弊端,通過這些實踐,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還是授課水平或是評課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曉輝. 提高體育課有效性的策略. 考試周刊 ,2012, (13)
[2] 劉海濤. 在推行新課改過程中如何做中學體育教研組長. 新課程(上) , 2012, (01)
[3] 陳德校, 佘開云, 王文廣, 曾菊林. 集體備課有效性研究結題報告.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 2012, (03)
[4] 趙永勤. 集體備課三結合. 中小學電教(下) , 2012,(01)
[5] 鄭玉國, 李春才. 集體備課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常見誤區. 新課程(下) , 2012, (01)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豐惠鎮中學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