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珍 (奉化市文化館 浙江省奉化 315500)
越劇的前身“落地唱書”,是當時非常受群眾歡迎喜愛的民間表演。這種表演是一種說唱形式,最開始由民間藝人金其炳所創。越劇到現在有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了,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開始演變為在農村草臺演出的戲曲形式。隨著我國的迅速發展,越劇文化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從開始只有上海的演變成全國范圍。到上世紀60年代初的時候,越劇已經遍布到20多個城市,影響日益擴大。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越劇文化受到嚴重的破壞。年動亂結束后,越劇得到復興。1977年、1978年和1981年,上海越劇院相繼創作演出了男女合演的《忠魂曲》《三月春潮》《魯迅在廣州》,塑造了現代史上毛澤東、周恩來、魯迅等歷史偉人的形象。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科技文化與物質水平的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與思維方式受到了空前的沖擊影響。在我們走在到處都是現代化大廈的的城市里,如此繁榮的與浮華的社會現狀,都在逐漸地改變著我們。我們是否意識到自己過分的追求物質享受,使得眾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逐漸不再受到關注。
戲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形式之一。它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世界藝術之林閃閃發光。越劇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發現,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人關注傳統文化,并希望傳統文化能夠一直延傳下去。我們應該結合時代特點,找出傳承和發展越劇的有效辦法來對珍貴的傳統文化的進行保護。
在如今的世界,文化的力量在國家綜合能力競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民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胡錦濤主席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也往往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傳統文化作為人類活動的結晶,集中地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經驗。越劇文化作為民間文化的一種,它影響著人類的思考及行為方式傳統文化 體現在生活上的一些細節上。并不提倡傳統文化本身直接變化成為新文化,但是它的內在文化精神卻可以通過改進、創新、完善而成為具有新時代特征的傳統文化。
要發展越劇就必須要繼承傳統風格的同時增加一些創新元素。發展越劇必須要有充足的觀眾作為基礎,觀眾的需求是隨著時代趨勢的改變而改變的,這也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梅艷芳曾經說的切身感悟。如果越劇的風格一塵不變、因循守舊,不去適應廣大觀眾的需求,恐怕宣傳力度再大,也不會得到有效的發展。所以,為了提高越劇的吸引力和煥發越劇的生命力,必須結合時代特征,迎合觀眾需求,對某些方面作一些必要的改進。例如,在《陸游與唐琬》不但繼承了傳統越劇中的才子佳人、愛情倫理、喜劇沖突等因素,還結合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等現代創作手法。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還需要讓這種傳統的越劇表演實現藝術元素多元化,保持原有的傳統音樂風格上追求創新突破。
社區是越劇文化發展的重要基地,要想把越劇文化在社區里得到有效的推廣與發展,離不開科學的推廣手段。具體的方法概括起來包含以下幾點:
第一,在社區里設立一個越劇文化中心。越劇文化中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固定場所,里面設有越劇交流訓練部、越劇排練表演部、越劇文化管理部等部門。每年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越劇文化演出或交流活動。對待每一次的演出都必須嚴肅認真,以高品質的演出活動來激發居民對越劇文化的興趣。
第二,在社區內建立一個越劇文化社團。正所謂物以類聚,有了一個核心組織就能影響周圍的人,使志同道合的人都相聚在一起。社團以第一條里的越劇文化中心作為組織基地。通過對越劇的交流、演出和宣傳吸引廣大潛在越劇愛好者的產生對越劇的關注。
第三,與第三方組織建立長久的戰略合作關系。例如可以讓社區內的越劇文化中心與附近的藝術培訓機構合作。在藝術培訓機構內開設越劇培訓班,由社團里有較高越劇文化水平的成員進行開課培訓,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和社會階層人士對越劇文化的學習需求。這樣不僅讓越劇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還為越劇文化的生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要使越劇文化在社區內得到傳承與發展,不是通過做了以上幾項工作就能一揮而就的。任何東西都必須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才能經久不衰。
[1]謝繼來.淺論越劇的傳承與發展[J].思想廣場,2012(08):71.
[2]高藝龍.輪越劇的民間文化基因[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5(0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