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韻童 (北華大學 吉林吉林 132013)
法國當代藝術家達恩·弗蘭克花費數年時間,查閱了大量有關的文獻資料,運用閑適而隨意、幽默而風趣的文字,創作出這部紀實性長篇人物傳記體隨筆。作者將深刻的見解與詼諧的文字融得不露聲色,漂亮的文筆足以令很多以寫作為生的人自嘆不如。達恩·弗蘭克,法國小說家、電影和電視劇作家。1953年出生,巴黎索邦大學社會學畢業。從事文學創作二十多年,出版發行了《一位姑娘》《離別》《貓小姐》《瘋人墓地》《分手》《裸臥》《夜行女》《孩童》《世紀之愛》等十多部作品。1980年;其作品《希臘的初一》榮獲小說頭等獎;1991年,《分手》又榮獲勒諾多文學獎,該作品不僅被翻譯成十七種文字,在許多國家發表,而且被拍攝成電影。眾多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巴黎的的盛宴》,書中一個個藝術流派的相繼誕生,在藝術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巴黎的盛宴》主要內容
《巴黎的盛宴》一書以詳實的資料和靈活的描述,將“巴黎是世界藝術中心”的那個時代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通過對這本書的仔細閱讀,讓我們比較詳細地去了解畢加索、海明威、阿波利奈爾、阿拉貢、莫迪利阿尼、馬蒂斯、雅里、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藝術家、作家、詩人生活的各個側面。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巴黎,無疑不是時尚著,青春著,熱烈著,巴黎就用她無比強烈的魅力來感染著每一個人,巴黎的生活是暢快的,浪漫的,流動的。這本書主要對一個余音未了的時代進行了一次懷念式的記錄,它是一部輕松記錄20世紀初曾居住在巴黎塞納河兩岸藝術家的出色的編年史。作家達恩·弗蘭克,用翔實的史料生動地向我們描述了一段承載著藝術史輝煌時期的巴黎,在這本書中,藝術的崇高與肉體的卑微,靈魂的圣潔與行為的放蕩,痛苦與狂喜,追求與渴望,奮斗的艱辛和人性的黑暗……重重交織,顯現著“偉大的瘋子們”那靈魂深處不為人知的痛楚與渴望、狂喜與悲傷。
(二)《巴黎的盛宴》研究角度
《巴黎的盛宴》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內容進行研究:
1.蒙馬特爾山丘上的區政府主義者;20世紀之初的法國巴黎,一群藝術家、一群“偉大的瘋子”剛剛從自己的家鄉來到這個歐洲最美麗最浪漫的城市,他們之中包括畫家、雕塑家、作家、詩人、舞蹈家——他們兩手空空、窮困潦倒、衣衫襤褸、饑腸轆轆,惟一的財富就是他們天生的才氣。在塞納河右岸的蒙馬特爾和塞納河左岸的蒙巴那斯,在巴黎最下層的貧民區,在“洗衣船”和“蜂箱屋”那種最簡陋最貧寒的木板出租屋內,他們開始了最初的藝術追求。
2.從蒙巴納斯出發去參戰;他們是偉人也是凡人,是藝術家也可以同時是無業游民、小偷、酒鬼、俠客、義士、騙子、紳士、戰斗英雄或者逃避兵役的膽小鬼,他們怪異的服裝、怪誕的舉止、怪僻的性格、酗酒、嫖妓、群毆、吸毒,甚至于偷盜;他們散漫無羈、放浪形骸,和平時期出賣才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戰爭時期為著理想可以獻出生命。
3.蒙巴納斯,開放的城市。這章節主要講述了戰爭之后,藝術家將創作視為第一追求,無論富有或者貧窮,創作的意志都堅定不移、始終不渝。
書中采用傳記實錄的寫作手法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巴黎當年的名人軼事,描寫了這一群藝術家及作家詩人和他們的模特、他們的情婦,描寫了他們和畫商、出版商、新聞業主、酒店老板、旅館老板、書店老板、畫廊老板、警察等等平凡小人物的故事,故事的底色是辛酸的、浪漫的,被賦予了巴黎氣質。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傳統的文化、傳統的思想、傳統的文學藝術已經穩固了好多個世紀,世界歷史的進程發展到了一個亟待變革出新的時期。《巴黎的盛宴》讓我們倒退回20世紀,有目的地對一個有熟悉名字的城市浮想聯翩。于是,無從回憶的年代在我們的想象里逐漸清晰,畢加索、馬蒂斯、阿波里奈爾、莫迪利阿尼等等名字與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這些高深的詞匯聯系在一起,從“花神”咖啡館,從索爾邦大學,從大街上或小巷里靜靜俯視人群的建筑和雕塑中,從塞納河兩岸晃動而搖曳的歷史中,你的想象都能察覺到另一個時我聽見波德萊爾說巴黎是憂郁的情人,杜拉斯說巴黎擁擠嘈雜,有著一堆堆“可愛的狗屎”。在20世紀的巴黎,在蒙馬特爾和蒙巴那斯,在“洗衣船”和“蜂箱屋”,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特立獨行,放浪形骸,不拘小節,我行我素。他們是——生活中的怪人,藝術上的奇才。
巴黎代表著一個源頭,從這個源頭星散開來的,是我們能接觸到的所有流行元素:文化、藝術乃至時裝。時尚奉巴黎為圣殿。這本書的創新體現在:
1.主題新穎,吸引讀者;以浪漫的巴黎作為時尚的源泉,運用輕松愉悅的文字表達那個時代的藝術。
2.脈絡清晰。書中舉了很多例子,穿插了很多人物,看似雜亂無章,實則井然有序。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
3.寫作方式的新穎,書中多次運用對話的方式,不會令讀者乏味,情節也更生動。
4.素材運用真實的歷史資料。《巴黎的盛宴》是一幅鮮活的、多姿多彩的群星圖。由于它的素材全部來源于歷史資料,而不是小說的虛構與臆造,運用真實的歷史資料更具有說服力。因而對我們了解現代藝術的形成與發展、了解創作了現代藝術的藝術家們的思想理念以及他們的創作與生活,對了解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有重大裨益。
5.插圖精美。《巴黎盛宴》的另外一個亮點就是全書收錄了精美的作品照片,讓人看起來耳目一新,有種圖文并茂之感,同時讓我們感受到當時年代的藝術氣息。
無藝術的社會是盲目無知的社會。藝術,是人的一種思想,也可以說是人的一種精神寄托,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把電影里的主角想象成自己,但那不是真的。藝術對于我們來說是個抽象概念,但同時也是具體的概念,我們應將藝術發展為一種單純的精神,不參雜其他,這不僅需要好的藝術家出現,更重要的是需要社會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藝術氣氛。藝術可以體現出人生,體現出人生價值。同時也使我們懂得了藝術家并非圣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他們崇尚創作自由、思想自由與生活自由。區別于其他的藝術作品,這本書是作者自己的語言,即運用生活在世紀轉折時期的真人、真事、真實地點和真實作品的資料,讓世人了解一個真實的時代。所以這本書無論從內容,語言造字上都極具功力,值得我們反復品讀。
在這本書里,巴黎人在看自己,用從1905年到1996年近一個世紀的眼光。看自己也不過為了博一笑,它深信沒有任何人的眼光可以將它全部掌握。而你,可以憑年代去分辨風格,也可以借風格去猜測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