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臻浩 (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0)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充滿著寓意的吉祥圖案總是出現在人們的生活與各種活動,代表著人們的思想、情感、愿望和期盼,圖案的來源多種多樣,剪紙絕對是最具特色的來源之一。剪紙是我國獨特的民俗傳統工藝形式之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9年起就將中國剪紙列入其中。閩南地區位于福建的東南沿海,自古以來就是內陸地區與海外各國文化經濟交流頻繁的港口地區,不但匯集了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也受到了當地歸國華僑與旅居當地的海外人民所帶來的南洋文化的影響,產生了許多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漳浦剪紙也位于其中,它所剪裁出的吉祥圖樣以不僅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特色,還包涵了各種南洋民俗文化的元素。
閩南地區民間文化豐富,獨具特色,又因宗教信仰與華僑人數眾多的關系,使當地民間民俗活動十分繁多,剪紙作為一種宗教與民俗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極為多樣,主要以民間神話傳說、傳統戲文故事、祥瑞信物、水果花卉以及當地特色物件等而。它不僅能反映人民生活中所遇見的事物,亦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出人們的真摯情感。剪紙藝術在題材的選擇與處理、構圖與造型等方面與中國傳統藝術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表達出吉祥如意的傳統文化內涵。閩南地區剪紙較集中的地區是漳州與泉州,而漳浦剪紙又是閩南地區剪紙藝術最為優秀的地區之一,其剪紙藝術的保護與發展作的較為完善。
漳浦剪紙造型通透伶俐,飄逸靈動,剪紙的線條十分細膩,即有素雅婉轉,亦有華麗纖巧,與北方地區剪紙的粗獷夸張有著十分鮮明的不同之處。由于這種剪紙造型風格所決定,剪紙圖樣的題材也已戲曲人物與民間故事為主,加之各種表現吉祥之意的動植物,構成了漳浦剪紙所表現的主要題材內容。
因剪紙的材質限制了剪紙的構圖造型只能平面化,使得剪紙基本以鏤空剪刻的表現手法為主,漳浦剪紙卻通過細密精巧的排剪等手法,讓剪紙的造型具有立體的效果。另外剪紙造型的符號性與抽象性也是其所必備的因素,剪紙造型“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內涵在漳浦剪紙中有著非常明確的表現,這種表現是閩南民俗文化與人們心理期望的結合,且已經得到了民眾的普遍認同。這種認同體現在漳浦剪紙題材上的是符號性紋樣,即填補剪紙主題周圍或構圖留白處的裝飾紋樣。
因剪紙手法上漳浦地區與中國北方地區的不同,漳浦地區的剪紙使用較多的表現手法為植物花卉紋,如梅花的花與枝干、葡萄藤與葡萄,石榴花、蘭花等。除此之外云水紋、旋渦紋在閩南剪紙中使用的地方最為多樣。漳浦地區的剪紙圖樣相對隨意性更甚于泉州地區,因此以線帶面的剪裁方法在漳浦地區更為常見,同時閩南剪紙更具寓意的特點使得剪紙題材內容不像北方剪紙那樣夸張且有趣,而是更為寫實與具有寓意性,因此閩南剪紙具有一種類似文人畫的感覺,這說明閩南剪紙在審美造型藝術上有某種文化意趣的內容,這在漳浦剪紙中可明顯的感覺到。漳浦剪紙的主題內容以寫實居多,人物生動,造型細膩典雅,其形象基本來自愛情故事、戲曲故事、民俗傳說、勞動生產生活、寄情寓意和神仙符像等內容。在愛情傳說的內容中,時常可以看見諸如斷橋相會、牛郎織女、梁祝等題材;寄情寓意的主題中則可以發現百鳥朝鳳、魚躍龍門、龍鳳呈祥、麒麟送子、福祿壽、仙鶴送福等寓意吉祥的圖樣;在閩南地區祭祀活動中出現的神仙符像題材中,八仙過海、灶王、地藏王、財神爺是最為常見的。閩南地區因華僑人數眾多,因此在剪紙題材中時而出現西洋物件,這在生產生活題材的漳浦剪紙中最為明顯,自行車、留聲機、輪船、包括一些亞熱帶的水果如榴蓮、菠蘿等也都成為剪紙題材。
在大多數漳浦剪紙作品中就圖樣題材而言,較少出現各種民間活動過程的畫面,更多的作品展示的是人們豐富的勞動果實以及那些有寄情寓意與祝福性的主題,這些作品以突出畫面中心題材為主,各類題材為其服務,以拼接的手法把各類所需材料放入同一副剪紙作品中,使其所要展現的主題更為明顯。漳浦剪紙所表現的多是一種大眾功利性的期望,如保佑平安、祈禱幸福、健康長壽、多子多福的理想與生活愿景。這種心理訴求反應在剪紙作品中使題材集中在一些帶有吉祥寓意的符號性圖樣上,通過這些圖樣來與自身的期望所契合。
這種心理上的訴求使得浦剪紙的用處可粗略劃分為三種,一是用于喜慶節日活動中裝飾;二是用于宗教祭祀活動中的貼豬腳花、送灶王爺等活動;三是制作家具、刺繡、花燈時的圖案造型。
剪紙取材的成因雖然有地域文化與習俗的因素在內,但也取決與作者自身的審美藝術思想。一方面閩南地區的剪紙大多是農村勞作之人所創作,現在漳浦剪紙的傳承人都是女性,許多女性幾乎一生的生活都不會有太大改變,對家鄉傳統社會文化與習俗觀念的認知與傳承相對較高,加上閩南地區廣泛傳播的宗教習俗,使得這些作者并不是為藝術而創作,把剪紙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來進行創作,且剪紙與書畫不同,許多作者并不以此為生,而是在生產生活中按不同需求而進行創作,如日常進行的各類祭祀與喜慶活動的物品貼花,因此漳浦剪紙的取材以服務各類活動需求的題材為主。另一方面,閩南地區的傳統習俗與北方地區不同,剪紙在日常中的實用性上并不明顯,北方地區的剪紙大多用以美化環境或是裝飾為主要用途,而閩南地區的剪紙更多是作為一些手工藝品,各類雕刻器物的底紋或裝飾紋樣,這種差異性導致閩南剪紙要能在近距離觀賞和在小物件上的使用,如作為刺繡的圖樣底紋或是花燈的燈花,導致剪紙多以流暢細膩的線條勾勒出畫面,在輔以復雜華麗的排剪,構成正副秀雅精美的作品。不同藝術形式上的相會影響,如刺繡與雕刻等對題材紋樣的需求也必定對剪紙取材有影響。第三,閩南地區受儒家文化影響,求學氣氛較為濃重,因此各類社會活動中文化因素都占有較大的地位,才使得不同題材的寓意各有不同。不同的活動需要搭配不同寓意的剪紙作品,來準確表達參加活動的人的心理期望。
閩南文化是歷朝歷代以來閩南地區民眾的智慧精華,有早期的本土古越文化,因遷移活動而來的中原文化,眾多華僑與西洋人士所帶來的海洋文化,因此漳浦剪紙帶有閩南文化這種濃郁的氣息。漳浦剪紙在生活生產中的畫面描述力度較少,但是閩南民間信仰對漳浦剪紙題材起著非常大的影響作用。閩南地區的民間信仰以佛教居多,因此祈福辟邪的這種普世精神是百姓的主要愿望,因此剪紙通過趨吉避兇的吉祥圖樣來寄托人民期望美好生活的愿望。這些圖樣的題材構思十分精妙,同過使用題材的諧音,或是吉祥的寓意來構成剪紙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內涵,如常見的題材有仙鶴、蘭花、梅花、福、祿、壽、松樹、鯉魚、石榴、老鼠、葡萄、文曲星等。
民間剪紙歷來都是作為一種吉祥符號的裝飾圖樣,與傳統民俗活動相伴左右,而閩南民間文化下的漳浦剪紙更帶著一種特有的閩南腔調,與本地文化產生共鳴。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剪紙因為傳統習俗活動的減少與傳統文化的消逝而日漸衰弱,但它仍然是我們研究閩南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其在傳統日常活動所占有的重要作用,對它進行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1]李豫閩.《藝術文化學》.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5年5月.
[2]林楓.范正義.《閩南文化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3]王立導.《中國傳統寓意圖像》.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6月.
[4]黃堅.《備極工巧:閩南民間剪紙藝術研究》《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