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潔 ( 鄭州城市職業學院 河南新密 452370)
中國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因受習俗制約,木版年畫的稱法各不相同。從漢朝起,人們為慶祝新舊更替之時,使年節風俗成為了民俗活動,年畫成為年節裝飾藝術,畫雞于戶,畫虎于門;后來發展至門神形象,鎮宅辟邪,保佑平安;明清時人們對年畫的作用有了新的要求,其形象和樣式上也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文官、美人、童子等,演變成多種形式的年畫,朱仙鎮木版年畫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朱仙鎮坐落在河南省開封市南部,是中國的四個古代著名鎮之一,有很長的文化歷史和獨特的人文氣息。這里生產的木版年畫因地理、氣候、物產等自然因素的差異和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上的差異,使其有著特殊的大眾審美品位。
開封曾是北宋都城,岳飛在朱仙鎮率軍大敗金兵,一代忠良,赤心報國卻被奸人所害。人們為紀念岳家軍,在此修建了岳王廟,現在的朱仙鎮木版年畫社便設在岳王廟里。明清時期,朱仙鎮木版年畫作坊眾多,超過三百余家,其產品暢銷全國,朱仙鎮成為具有深遠影響的木版年畫中心。朱仙鎮年畫是中國木版年畫中的鼻祖,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濰坊楊家埠三地的年畫與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堪稱中國四大年畫,并受其影響。當地大眾審美多從實用出發,以表達其美好的愿望,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形式不盡相同,成為一種風尚。百姓為表現對英雄的喜愛,鎮邪除妖,年畫有《岳飛戰楊再興》《秦瓊、尉遲敬德》等,其中門神最多的數秦瓊、尉遲恭兩位武將,他們的衣服、動作不同的版式達20多種;為祈求人壽年豐、吉祥安康、招財進寶,如《鐘馗》,有避邪祛災之意,《福祿壽》象征著幸福、發財、長壽,《加官進祿》提升官職,增加俸祿等。朱仙鎮木版年畫還有些題材是取自民俗活動,比如傳統過小年會張貼灶神的年畫,要用麻糖等食物拜灶神,全家祈禱灶神能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題材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辟邪賜福,避開不好的事物,祈求幸福降臨;第二類是吉慶民俗,表現喜慶的事和民間風俗;第三類是戲曲、民間傳說或歷史故事。其特點概括有五點,一是用線較為粗獷、純樸、厚實,采用鐵線描技法,粗中有細,粗細相間,寧折不彎,具有當地特有的風格氣勢;二是人物形象采用夸張的手法,頭大身子小,比例失調但視覺和諧;三是構圖飽滿緊湊,采用傳統構圖方式,講究左右兩邊對稱;四是內容多以門神為主,正面人物較多,嚴肅端莊,表現英雄人物時彰顯一身正氣,忠誠樸實,純正無私;五是色彩艷麗,使用傳統工藝顏色的配方,用色大膽,對比強烈又自然統一。
朱仙鎮木版年畫印制沿用古法傳承,多為雕版水色套印,大多為六版一套,有的多至九版。年畫中整個畫面看起來飽滿緊湊,構圖上空下實,多追求均衡、對稱的圖案。空白處以店名、畫題、寓意吉祥的動物、花卉、云紋等裝飾。人物無媚態,富有民族色彩。其色彩以暖色調為主,常用的有紅、棕、黃、紫,黃色與紫色為互補色,兩者搭配打破了民間的“黃配紫,難看死”,顏色厚重艷麗,對比強烈,與過年的氣氛相對應。人物面部多用紅色眼皮、白色臉,用透明水色套印,套版印刷后微顯木紋,也是當地年畫的特征之一。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當地百姓的一種家庭收入的商品,經歷了由盛到衰,隨著對民間藝術的重視,又有衰轉盛,為適應市場,不僅在年畫的題材上多樣,而且要適應市場經濟變化,有所收益的同時又要符合大眾百姓的需求。
朱仙鎮木版年畫是我國民間逢年過節時張貼的一種民間畫類,不僅是河南省傳統的優秀民間美術代表,在全國木版年畫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年畫的制作方式多樣,木版年畫是在雕版技術發展后興起,一版多印模式批量生產,價廉物美,因為有除舊迎新、美化裝飾、營造節日、祝福新年的喜慶氣氛,頗受大眾歡迎。朱仙鎮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城南開封縣境內,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人文特征。當地的木版年畫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其作為民間藝術,無論是加工材料、加工工藝,還是民間藝術物象的形象特征和實用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環境下的人文環境。木版年畫在創作方式上與專業的繪畫創作有著本質的區別,勞動者集體的社會生活的需要是其創作的基礎,并能表達其美好的愿望。年畫的種類與張貼形式相關,不同人的房間常貼不同種類的年畫,孩子居室常用《劉海戲金蟾》《五子登科》《五子奪魁》,已婚子女房門貼《天仙送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門貼《加官進祿》《上官下財》《步步蓮生》,老年人房門貼壽星和松鶴延年之類的相關內容,這些題材不同的年畫表達對家人的關心和祝福。當地生活的勞動者,其實踐也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朱仙鎮年畫將紫色的使用發揮到極致,雖然紫是一種比較刺眼的色彩,一般的彩色畫面都摒棄此色,但朱仙鎮木版年畫為了突出故事情節和人物特點,非常規地使用這種色彩,將紫色與其他色彩并用,達到了另外的一種藝術效果,它使畫面和人物顯得鮮亮、耐看。多種對比色的巧妙結合,這種獨特的色彩表現形式別具一格,概括表現了社會生活的審美需求,是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為色彩美而美。這里區域性特征尤為明顯,表現出社會文化傳統生活習尚,構成當地文化的豐富多彩。大眾審美以大多數人的審美習慣為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視野及消費也隨之改變,審美動機也更為強烈。朱仙鎮木版年畫所體現的功能和審美標準,是建立在區域內的社會文化基礎上,綜合勞動者的風俗習慣、生活需求以及當地物產等因素,審美在這一區域內有著特殊的表現。
朱仙鎮木版年畫代表著中原地域的藝術文化,與當地群眾性格、審美聯系緊密,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年畫中線條粗健有力,木刻樸實,顏色濃重,具有鄉土氣息和中原木版年畫獨有特色,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藝術收藏價值。作為民間美術的木版年畫用料也許簡樸,但能體現出美的造型,是大眾普遍喜愛的藝術形式,與當地人民的生活和心靈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獨特創意和勞動人民的審美。
[1]鄭偉忠,葉瑋.地理環境對民間藝術的影響初探[J].民族藝術研究,2008(11).
[2]周躍西.朱仙鎮古版年畫中五色審美的偏色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2003(03).
[3]嚴瑞彬.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題材內容及象征意義[J].美術界,2011(05).
[4]孫建君.中國民間美術[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9(02).
[5]史麗.中國民間美術賞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