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蓉 王 冬 謝榮幸 (西南林業大學 云南昆明 650224)
在藝術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共同作用下,現代設計應運而生,它是廣義上的文化概念。隨著全球化的趨勢愈演愈烈,設計理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民族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地位與日劇下。實際上,無論現代設計的發展方向如何,其最終都不可能脫離民族文化。只有凸顯民族性與創新性,展現出自身獨特的民族風貌,才能獲得發展優勢1。
國際化是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正由于設計的國際化,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現代設計中存在的西方化、雷同化等問題。并且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到,無論何種“國際化”設計,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必然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資源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資源,在特定的區域世代相傳,蘊涵著民族的智慧和精神。2民族文化不僅是本民族的精神財富,更是世界人民的財富。如今設計要想在世界設計之林中屹立不倒,其民族傳統文化就必然要有典型性,而區域文化也要有鮮明的特色。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將中國傳統文化深入拓展在設計中,才能增強設計的競爭力。
傳統文化的發展已經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其發展過程中,有著良好的自我調節性,隨著全球化愈演愈烈,民族傳統文化逐漸實現了國際化,同時,民族文化在現代設計中也越來越受到設計師們的重視,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民族文化對形、意、神的表達和刻畫十分講究,這在現代設計中也得到了體現。首先,任何設計都是來源于生活,生活的真實形態為設計提供了原型;其次,設計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設計師們在如實表達生活形態的同時,對設計所傳達出的“意”也十分關注;此外,在現實的基礎上實現突破和超越,最終成為行業經典,這是每個設計師畢生所追求的目標,這就對設計中“神”的表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族文化的影響下,一個好的設計作品就要兼具形、意、神的特色。
在現代設計中,以情合道一方面強調的是技能運用和效果表達。與情相對應的是思想的自由與解放,側重于感性;與道相對應的則是技術的運用,其中包括表達技巧、傳播媒介等要素,側重于理性。另一方面,強調的是設計的價值極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設計師們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設計中理性觀念的影響,因此,民族文化所傳蘊含的個人感情融入、哲學思想等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設計師們應該從中吸收精華,擺脫片面的理性認識,樹立人文理性的意識。
設計也是一種善與美的行為和意志,傳承與發揚美的、有責任感的設計,是我們每個設計者的責任3。基于中華文化的傳承,應該把社會責任感有效地融入現代設計中,使現代設計更加具有社會性、文化性。
民族文化的范疇十分寬泛,包括一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習俗、文化、宗教等要素,其發展歷史也比較長久,在歷史的發展中本身就有一定的連續性,這是建立在物質生產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的。因此,我們生活的現代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受到民族文化的影響。它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民族文化從形成之初到漫長的發展歷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會有特定的時代特征,其發展性和承接性也表現得十分明顯。設計文化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的審美觀念,以及實際需求的變更都會對設計理念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也就決定了不同時代的設計具有不同的評判標準,而民族文化卻貫穿始終。民族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傳承了文化的精華和先人的智慧,對現代設計也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因此,現代設計在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和表達技法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對民族文化的傳承,這是現代設計應該具備的社會責任。
(1)從外在形象上傳承民族文化
追求外觀的形象逼真,表達技法的靈活運用是設計最基本的要求,在民族文化中有眾多的元素可以作為現代設計的模型和靈感源泉。以中國的水墨畫為例,在現代設計創作活動中,可以借鑒水墨畫表達技法的精髓,把水墨畫的表現手法和意境傳達運用到現代設計當中,從而使設計作品不僅具有美觀的外在形態,還具有獨特的文化韻味和民族特色,如此一來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實現了現代設計的突破與創新。
(2)從內在精神上傳承民族文化
設計的來源不僅有具象的物質元素,還包括抽象的精神元素。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在把握形態的基礎上,側重于對精神的傳承。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的層面上,還應該透過形象看本質,對民族文化所蘊含的哲理、思想進行深入反思,從而吸取其中的精神內涵,并在設計作品中加以表達。現代設計在傳承民族文化時,還應努力探求創新,在傳承的基礎上實現超越。文化是具有時代性的,因此在面對現代元素的沖擊時,我們應做到理性思考,對民族文化做出合理的取舍,把新時代的正能量和價值觀賦予給民族文化。
設計是文化的結晶,設計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活動,是文化的產物。設計作品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現著—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文化價值觀,表現民眾的需求。當前,我們的民族文化正臨著危機,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契機和挑戰,在現代設計中傳承民族文化,并實現創新、超越是設計師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下,我們一定要把現代設計與民族文化相結合,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設計和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注釋:
1.孫蘭芳.論現代包裝設計中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美術教育研究.2013(02).
2.陸曉云.民族文化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傳承運用.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