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瑤 (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 北京 100088)
中國市場年票房36億美元,占全球1/10;由于總票房基數越來越大, 2013年是近5年來總票房增幅最低的一次,僅27.51%。其影片票房結構和往年一樣,由華語電影和進口影片組成,進口片中以好萊塢為主。
13年國產片開局極佳,上半年便收下68.5億。下半年雖稍稍減速,也進賬59.2億,全年產出127.67億,幾乎等于2011年總票房,比2012年國產片的82.73億猛增54%。
以市場份額來論,年度票房榜前十中,國產片占到7部,其中6部票房超過5億。而引進片在2013年集體萎靡,5億超級賣座片只《鋼鐵俠3》和《環太平洋》兩部,比2012年的5部少了3部。其中進口片冠軍《鋼鐵俠3》(批片)中國的票房成績高于在北美。
從2013年各季度的票房增速來看,影片對票房的支撐作用。受到年度票房冠軍《西游降魔傳》的刺激,13年一季度票房增速高達38%,至今,《西游降魔篇》仍是唯一單日過億的國產片,也是《阿凡達》之后,僅有的實現五周連冠的影片;二季度共出現了年度票房亞軍、季軍《鋼鐵俠》《致青春》,上半年整體增速為36%;三季度則受到《環太平洋》《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等作品的刺激,前三季度增速依舊達到34%;而四季度票房則同比下滑8.8%,無疑大幅拉低了全年票房增速。國產片類型仍顯單一,跟風潮不斷;觀影熱潮出現在上半年,下半年稍顯冷清,賀歲檔更出現罕見的負增長,同步下降幅度達17%。
票房口碑都不錯的電影《中國合伙人》,則以電影化的形式恰切地呈現了關于“中國夢”具體可感的故事。如果說,好萊塢電影是“美國夢”在全世界廣為傳播最重要的功臣,讓我們每每看到鏡頭鳥瞰的自由女神像,就仿佛感到撲面而來的歡呼雀躍與呼之欲出的自由召喚;那么,中國電影也必須“鐵肩擔道義”,承擔起向國人推廣普及這一概念的重要靈魂。
國產片排名前二十中,新導演占據11部,處女作就占到6部之多。在新人“喜劇之王”周星馳、“導演系畢業生”趙薇、“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薛曉路、“作家”郭敬明、“內地新生代”丁晟、“成功轉型新生代”徐崢出頭之時,老人“力求轉型的”陳可辛、管虎也在努力折騰,國產電影越來越講究了,營銷、合拍,追求資本口碑雙贏,需要的是好劇本和創意,相信還會有來自各個領域的新人進入市場,激起浪花。
近年來電影市場的投資的白熱化,影院的數字化,催生了電影發行的快速成長,擺脫傳統的發行做法,孕生著全新的電影發行模式,以強化電影營銷推廣的模式發行影片,發行上主動為自己的影片上映挑日子,人造檔期,通過更為精準有效的方式,用電影創造檔期和場次的支撐。
其中與品牌聯合營銷的《一代宗師》,以掀起校園緬懷風潮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粉絲營銷主打《孤島驚魂》《快樂家族》《小時代》;其中大量粉絲的包場和企業贊助包場,影院的場次的增加和延長放映,促使了電影票房數字不斷刷新。
但是賣座和口碑也經常出現脫節,“爛片大賣”輸了口碑,贏了票房的現象;統計2013年的67部票房過2000萬(包括3部合拍片)電影發現,其中有31部評分不及格。時光網友評分只有2.2分的《富春山居圖》,票房高達3億。另外,《快樂到家》《小時代》《不二神探》《四大名捕2》等差口碑的電影,都賣出了高票房。其中明星演員也是決定一部電影票房的重要因素,電影若賣座,明星的人氣會迅速飆升,明星有了人氣,也能反過來帶動電影的票房。比如2013年市場備受熱議的《富春山居圖》,由于擁有劉德華、林志玲等大明星,口碑雖爛但前兩周票房相當高;另一方面,《快樂到家》《小時代》等“粉絲電影”的大賣,又說明了20歲左右年輕觀眾慢慢占據市場主體。
放眼2014年及未來的中國電影,它需要有更加豐富的儲備,也面臨更大的壓力,對于引進片在13年的失利,14年好萊塢系列大片都將推出新一集,《超凡蜘蛛俠2》《X戰警前傳2》《變形金剛4》《霍比特人2》《美國隊長2》《敢死隊3》《饑餓游戲3》,國產影片2014大師回歸,許鞍華的《黃金時代》陳凱歌的《道士下山》、張藝謀的《歸來》、姜文的《一步之遙》、吳宇森的《太平輪》,在這些同樣大制作影片的同時與也需要增加類型化影片,中小規模影片互為補充的格局。
在產業終端,盡管新影院的增速并未放緩,13全年新開業影院903家,全國新增銀幕5077塊,新增座位48萬個。2013年影院共放映場次2880萬,較2012年多出821萬場;觀影人次為6.1億人次,較2012年的4.6億人次凈增1.5億人次;13年平均票價37元,2012年平均票價是36元。
在觀影人次增速上,中國電影市場自2012年以來已經連續兩年下滑,2012年觀影人次增幅為34%,低于2011年的45%,而2013年增幅為32%,相比2012年又下滑兩個百分點。上座率更是從2012年的場均人次為22.42,到2013年場均人次下降至21.26,下降比例為5%;預計2014年觀影人次增幅仍將繼續下滑,同時下滑速度將會加快。
在票價沒有較大增長的情況下,票房的增長主要靠觀影人次拉動,但是從近幾年銀幕數增幅和票房增幅對比來看,銀幕數的增幅逐漸高過票房增幅可見在時下影院及銀幕數量的快速增長,但票房增幅的降低,觀影人次的下降的警示信號下,提醒了我們固定觀眾群的成熟和品位的提升,培養新的觀眾群的急切需求,是需要通過增加電影產品的多樣性、電影的現實關懷、提高電影的藝術品質越來越受到重視,改變現在的創意匱乏、題材趨同等問題,獲取新鮮的題材,提高影片內容制作質量,提高創作和制作水平、故事人物細節把握方面的提升來征服觀眾,到達口碑和票房雙贏的國產影片,是改變現狀的目標。
現今的中國電影行業在各個量的飛快增長,而非效率的大幅提升,意味著產業鏈各端的完善和配套的搭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