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衛軍 (唐山廣播電視臺 河北唐山 063000)
構圖是指在電視拍攝中把被攝對象及各種造型元素加以有機地組織、選擇和安排,以塑造視覺形象,構成畫面樣式的一種創作活動。電視是近半個世紀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傳播媒體,有它自身特殊的傳播方式,由此,也決定了電視畫面構圖的特點。筆者在本文中對電視攝像畫面的構圖特點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希望能為廣大電視攝像技術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論上的借鑒。
在電視攝像領域,我們通常把被攝對象或攝像機處于運動狀態,使畫面結構不斷變化的構圖叫做動態構圖;固定機位拍靜止對象的構圖叫靜態構圖。雖然電視畫面構圖有靜態構圖和動態構圖之分,但嚴格講幾乎沒有靜態可言。就是拍一個特寫鏡頭畫面也和照片有本質的區別,比如被攝對象頭部微微一動眼簾的啟閉,都會隨時改變畫面結構。畫面的動態性包括畫面內部和畫面外部運動,兩者結合起來,會使畫面構圖產生奇妙的變化。這些變化如果和具體內容相結合就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從而增強畫面的表現力,而且運動速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在運動過程中前后景的變化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例如,跟拍一人在大街上行走的鏡頭,若無前景,速度較慢,氣氛就比較平靜,若以樹和欄桿做前景,速度很快,樹枝在鏡頭前不斷掠過,再加上忽明忽暗的光影效果,就會產生出緊張氣氛。
另外,電視畫面構圖的動態性對攝像人員在運動中進行隨機構圖和畫面取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畫面中的人或物及畫面本身都處于運動狀態,即使是靜止的物體也可以通過攝像機的運動使它在畫面中運動起來。如介紹學校的教學大樓,我們通常會用固定的全景畫面也能展現它的外型;但是在表現其局部特征時,雖然大樓不能變化、移動,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攝像機從下往上的搖攝來顯示其雄偉氣派,這就是通過攝像機的運動使靜止的物體動起來。再如,在表現旅游者走入山林的各個景點時,可以用運動的攝像表現旅游者看到的景色,即攝像師扛著攝像機邊走邊拍,畫面中的小路、樹枝、農舍……迎面撲來,這樣觀眾在觀看節目時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攝影和攝像畫面雖說都是在具有四邊的畫平面再現客觀世界的,但兩者觀賞的方式不同:欣賞一幅照片不受時間的限制,雖然可能第一眼看不懂,但是可以通過反復觀看來分析和琢磨畫面內的每一個細節,而攝像畫面是通過熒屏放映(電影亦如此),觀賞方式受時間制約,每個鏡頭畫面,不管是長鏡頭還是短鏡頭,展現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多則幾分鐘,(比如長鏡頭)少則幾秒,甚至不到一秒。電視畫面的時間長度不同,所附載和傳達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觀眾只能一次過地收看和接受畫面信息,這種表現上的時間長度成為觀眾收看時的限制性。因此,畫面構圖和表現的時限性要求畫面的容量必須少而精(就是時間較長的長鏡頭,其容量也是有限的),電視畫面的構圖必須簡潔、集中而明確,它不能像美術作品和照片那樣可供觀賞者長期停看。倘若畫面內容面面俱到,就不能做到精煉集中,就會導致觀眾看不清、看不全。以吳老(印咸)攝影的名作《白求恩大夫》為例,它是以全景形式來表現的,這是一幅內容十分豐富的攝影作品。既表現出典型環境(中國古廟、臨時戰場診所),又突出刻劃了人物性格(鞠躬盡瘁的白求恩),同時還有許多生動、豐富的生活細節——馬馱手術臺、草鞋、老花鏡以及后景墻壁上的繪畫……但如像照片構圖一樣去攝像、長時間的拍一個大全景,觀眾與電視(電影)會有一定的距離,他們不會看到太多豐富動人的內容以及諸多細節,而且由于長時間的大全景固定畫面會使觀眾產生厭煩心理,也會破壞藝術的美感。
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采用分鏡頭方式,或用運動攝影方式來表現豐富的內容,即用不同景別的畫面構圖——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來分別表現各種不同景物和環境,重點突出單一內容,然后組接成完整的作品。各個不同景別的畫面雖都是表現的局部,突出的是單項內容,但相互補充就會成為整體形象。
電視節目的完整內容通常都是由幾個乃至幾十個、上百個畫面來共同完成的,某一電視畫面所傳達的內容往往從上一個畫面延續而來,或向下一個畫面發展下去,因此,單個電視畫面的構圖可能并不完整,但在一系列畫面組接之后會形成構圖結構的整體性和傳情達意的規律性。
任何一個電視節目中的畫面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整個作品結構中的一個元素,一部電視片的整體性體現在若干鏡頭的有機組合之中,所以畫面構圖還 必須考慮到畫面與畫面之間的組接關系。必須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出發,求得整個節目的協調和統一,不能只孤立地考慮一個個畫面的構圖。在一個段落中應以主 要的全景為依據,處理好主體與環境的關系及空間透視等。
根據以上特點對于電視畫面的構圖可按下面兩種形式考慮:
1.畫面形式是固定的(在固定鏡頭中即攝像機固定不運動時所拍攝下來的畫面)。它是畫面構圖的基礎。它是以被攝對象的運動和周圍環境的構成來處理畫面構圖。它的縱深透視、水平線、均衡、動向、主體與前后景及景深的關系、光線和色彩等的處理技術都是基本技巧,靈活運用這些技巧可以使畫面構成大小、遠近、疏 密、虛實、明暗等豐富多采的畫面形式,產生不同氣氛、不同情緒的藝術感染力。
2.畫面形式是運動的(在運動鏡頭中,包含攝像機運動或攝像機和被攝體同時運動所拍攝下來的畫面),這種構圖形式處理起來更加豐富多采。因為它是以運動的方法表現被攝作及周圍環境,使畫面提供的空間范圍更大,擴大了畫面構圖的表現力。當然也增加了畫面的運動感,但實現畫面構圖的完美也會更加困難。
電視攝像有別于圖片攝影,它要求畫面構圖必須在現場完成,而且是一次性的。攝像不能無中生有,不能把無形的不存在的東西拍成畫面,這就是現場性。電視畫面構圖不能像繪畫那樣可以反復修改,拍攝只能在現場的鏡頭前一次完成,雖然拍攝前可以進行安排和組織(如電視劇、音樂電視等),但拍攝完成后的電視畫面的構圖關系及畫面結構不能像圖片那樣進行后期加工。另外,拍電視節目雖然可以反復練習,構圖不理想可以重拍,但反復重拍需要時間,由于受時間季節,演員情緒、經濟、光線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制約,有時很難進行反復練習構圖。對有些大場面,甚至不允許重拍,這就是構圖的一次性。因此一些重要活動的電視直播節目,必須在事先作好各種充分準備,條件許可則多次彩排,以盡可能減少失誤,減少遺憾。需要注意的是,現場一次性構圖對攝像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必須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包括攝像的技術手段和造型手段,如果專業技術不熟練,一到拍攝現場就會手足無措,事先準備的想法、設計方案就會落空,形成十分被動的局面。
總之,電視畫面構圖貫穿于電視攝像工作的始終,攝像人員要弄清其構圖特點,依據拍攝主題和內容選擇最佳的畫面結構方式,進而拍攝出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