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 要:從技工院校現有的體育教學內容來看,雖然有部分體現改革的內容與方法,但與理想中的教學尚有較大的差距。本文主要就技工院校體育教學現狀以及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方向等對技工院校體育課教學改革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體育教學 內容 改革方向
調查顯示,技工學校學生的主流是好的,他們朝氣蓬勃、可塑性強,但一方面由于學生大多是高中未畢業或初中分流的,自制力較差,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一些消極腐朽的東西,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都滲透到我們的校園,所以導致他們在學習、品德、習慣、行為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缺陷。現行的體育教學在內容、方法上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技工院校現有的體育教學內容來看,雖然有部分體現改革的內容與方法,但與我們理想中的教學尚有較大的差距。因此筆者認為體育教學內容、方法的發展方向確實需要去深思、研究。
一、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體育教學過于重視競技和運動技術教育
當前,體育教學以運動成績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據,圍繞競技運動,以傳授技術為主要目標。教材被分解成繁雜的運動競技標準,學生很難掌握和提高,易造成學生的畏難情緒,使其適應能力和自信力下降。
2.強調體質訓練,忽視體育意識和自我鍛煉能力培養
課程內容完全按照競技教育的要求縱向排列,教學主線、教學重點、教學評價以競技運動為中心,以把握運動技術技能為目的地進行“教”和“練”,忽視了以鍛煉身體為目的“學”和“煉”。
3.教學方法及手段單一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傳藝式教學,即嚴格按照講解、示范、練習、防止與糾正錯誤、鞏固與提高的模式進行教學,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強調嚴格組織、嚴格紀律。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顯得機械、呆板,學生所學知識技能脫離體育社會實踐,致使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較差。
二、技工院校體育教學內容改革方向
第一,技工院校學生的意志力普遍較低,服從組織、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心理品質淡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融入職業素養教育。
調查發現,很多企業之所以招不到滿意人選是由于找不到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畢業生,可見企業已經把職業素養作為對人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體育課程是技工院校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學中不單是提高身體素質和競技技能,而且還應將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行為學等學科知識融為一體。如果體育教師能有效地利用這些優勢,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加強職業素養教育,將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技工院校學生個人意識較強,不善與他人相處,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較弱。因此在體育課程安排上,應合理設置團隊活動及游戲。
現今大多數企業都對企業人員的團隊合作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有的企業甚至定期都會舉行錘煉團隊協作能力的拓展訓練。因此,在體育課程的安排上,可以在原有籃球、足球等傳統集體運動項目的基礎上加入一定的團隊拓展練習,例如“人椅”“盲人方陣”“信任背摔”等。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還能為學生以后進入企業參加類似的活動打好基礎。
第三,技工院校學生身體對不良勞動環境條件的耐受力和適應能力不強。因此應根據不同職業的不同特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職業實用體育訓練。
就像不同的企業對技工院校學生專業的需求不同一樣,不同的專業對學生身體素質也有著不同的要求。有的專業要求體力要好,有的專業要求手眼協調能力要好,有的專業要求精細化操作能力要好,還有的專業要求頭腦反應要快。那么,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如果根據不同的專業要求來制定符合其專業要求的體育鍛煉方法,則可以對以后學生從事本專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針對勞動、工作中會出現的勞動損傷,應讓技工院校學生掌握必要的運動康復方法。
技工院校的學生進入企業以后,大多從事一線勞動,很容易出現身體損傷。因此有必要在體育課的理論教學中加入運動康復的內容,使學生在出現運動損傷的同時,能夠進行及時的自我救治。這樣,不僅對學生個人,對企業來說,都是有著積極的意義。
技工院校的學生與高校畢業生不同的是畢業以后可以直接進入工作崗位創造大量財富,這也是技工院校學生的一大就業優勢。本文對體育教學內容的初探,是希望通過對技工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打造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為社會培育出高素質、高水平、高層次的技工人才。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