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摘 要:根據學生理論與實踐的測試成績,比較在中職醫學統計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兩種教學效果差異有顯著性(p<0.05),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中職 醫學統計學
醫學統計學是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研究醫學事件群體數量特征的一門方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其學科特點為:內容枯燥、原理抽象、公式繁瑣、邏輯性強,因此大多數學生對之有畏懼心理,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中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就知識底子偏薄,學習起來更為吃力,因此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筆者學校2008級(3+2)護理專業2個班的學生,共計93人,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分為案例教學組(46人)和傳統教學組(47人)。
二、開展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互相補充。首先案例教學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告訴學生沒人會告訴你應該怎么辦,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創造,把枯燥的內容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在實施過程中每名學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通過這種經驗的交流,可以取長補短,促進學生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起到一種激勵的效果。其次案例教學法更注重能力的培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醫學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繁瑣的內容往往容易使教學重點發生偏差,學生一味地學習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原理、繁瑣的公式,從而忽略了它的實用性,這樣不僅不利于對知識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再次案例教學法重視雙向交流,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員聽,至于聽課效果,到最后考試時才能知道。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案例,并且通過師生互動,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應視為能力上的升華。因此,就理論而言,案例教學法非常適合中職院校醫學統計學的教學工作。本次實驗通過實踐來研究案例教學法在中職統計學中的應用效果。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1.收集典型案例
典型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法實施的必備條件,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所選案例必須是針對課程內容的;案例必須是真實的,來源于實踐的,決不可由教師主觀臆測,虛構而作。為此,教師一定要以親身經歷,深入實踐,采集真實案例,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在今后的護理實踐中學生能夠遇到的。此外,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實的細節,讓學生猶如進入企業之中,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學生才能認真地對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認真地分析各種數據和錯綜復雜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尋知識、啟迪智慧、訓練能力。
2.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案例的形式提出問題,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教師采用合適的方法展示案例,比如發放文字圖片材料,或是播放多媒體,目的是讓學生盡快地投入到案例的情境中去,從而充分感知案例,為接下來的分析、探究問題打下基礎。學生看到案例后,先給學生時間進行消化,然后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提出各自的意見,最后由小組發言人闡述本組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思路,其他小組可以提出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教師再適當加以引導和啟發,使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清晰的認識。
3.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以學生討論過程中出現的疑難點為出發點,教師提出有關的思考線索,帶領學生復習學過的相關知識,學生會明白之前學過的知識解決不了眼前的問題,需要學習新的理論與方法才能解決,這樣學生會帶著十足的好奇心進入本堂課的正題。接下來就是教師細心的講解,講解過程中不宜將解決方案一次性全盤托出,而是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防止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并注意與學生交流互動,及時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耐心地引導學生進行深一層次的思考,當學生思路發生偏離時,教師及時地給予糾正。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對問題的看法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抽象轉化為具體,從而降低了問題的難度,由實踐過渡到理論,逐步引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4.提出新問題
從實踐出發,教師圍繞當堂課所學理論知識,給出另一案例,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會查閱相關的理論知識,無形之中便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再通過縝密的思考對這些知識加以整合,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后,教師對學生的方案給予評價并進行總結,對正確的要進行表揚和鼓勵,增強其學習醫學統計學的信心;對于錯誤的答案,要認真分析為什么會錯、錯在哪里,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使其以后不再犯類似錯誤。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拓寬思路,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研究結果
分別對兩班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測試,經統計學檢驗,成績均符合隨機性、正態性及方差齊性。因此我們采用兩獨立樣本資料的t檢驗,結果如下:
1.理論測試成績
案例教學組1=90,傳統教學組2=83,t1=2.41>1.987,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可認為案例教學組的理論測試成績高于傳統教學組。
2.實踐測試成績
案例教學組3=93,傳統教學組4=81,t2=2.83>1.987,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可認為案例教學組的實踐測試成績高于傳統教學組。
五、討論
不高明的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真理,高明的教師是使學生找尋真理。案例教學法以學生感興趣的案例為切入點,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主動從案例中追求知識、探求真理,而不是僅僅告訴他們公式,讓他們去死記硬背,這樣才能達到掌握原理與方法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多角度獨立思考能力、辨別是非能力,以及觀察和分析問題等學習能力。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閱讀案例材料,獨立思考,調動自己的學識和才智,對案例進行細致的分析,通過思考、探究、討論,做出正確的判斷,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
基礎。
通過反復的練習,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以“例”明“理”、以“理”釋“例”的目的,使得統計學理論與實踐連接更加緊密,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并做到學以致用。這樣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了他們科學的統計思維。
本次研究顯示,在中職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了創新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進而提高職業能力,使自身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姚應水.預防醫學[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1.
[2]魏芳.案例式教學法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7(17).
[3]王青華.統計教學應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J].統計教育,2004(1).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衛生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