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秀麗
(內蒙古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本人于2012年在西澳大學藝術、人文與社科學院社會與文化系做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期間,我有幸和導師艾莉森·芭雷特(Alison Bartlett)一起探討和學習,她以其親善的言辭、嚴謹的治學理念和豐富的個人經歷深深地感動了我,尤其是她的職業幸福感對我的教師成長之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為了深入探討職業幸福感這一話題,我們進行了一次較深入的對話。希望能夠從中理解她是如何在職業選擇中發揮自己的潛能并且獲得持續不斷的快樂體驗的。經艾莉森·芭雷特教授同意,現將訪談內容編譯發表,以饗讀者。
艾莉森·芭雷特(Alison Bartlett)是西澳大學藝術人文與社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澳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席和英語與文化研究系主任,西澳大學性別研究在線學術期刊Outskirts的主編。目前,她還是澳大利亞女性及性別研究協會的主席、澳大利亞文化研究協會和澳大利亞文學研究協會的會員。
她主要的研究方向為:母性身體與母乳喂養、紀念澳大利亞女權激進主義、女權主義的目標與影響、當代澳洲文學和女性主義教學法。她撰寫和主編過多部著作,其中主要代表作有《人乳哺育:身體倫理學與當代母乳喂養的常規做法》、《乳房的那些事:對母乳喂養的再思考》、《母乳的意義:新女性主義視角解讀》、《鄉村女性》、《澳洲文學及公共領域》、《破除男性寫作機制:現代澳洲女性主義寫作》和《研究生科研管理:關系的轉變》等。同時,她在母乳喂養、女性主義寫作、澳洲女權激進主義、家庭暴力、澳洲當代土著文學中的“沙漠敘事”以及研究生教學法中的權力語境的重構和教學評估與性別困擾等方面發表過二十余篇學術論文。
話題一:職業選擇
在涉足教學之前您是一名牙科治療師,是什么因素促使您在職業規劃中有了如此大的轉變?
做一名牙醫很無聊,每天都是做些瑣碎的牙科治療工作。一旦變得熟練,就學不到新東西了。工作之后,為了排遣無聊,我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大學課程并到一些地方旅游;之后,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回到大學成為全日制學生。我非常喜歡大學的學習生活,后來一直堅持學習直到攻讀完博士學位。這不是一個提前安排好的職業轉變,只不過是因為當牙醫實在沒有充實感,我想尋求更多的東西。
話題二:研究領域
您認為身體研究在整個性別研究中具有怎樣的地位?
在我讀博期間,我有幸遇到了我非常敬重的伊麗莎白·格羅希。她認為身體是活躍的,并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變化的,她的研究開啟了我們一切理解的可能性。我認為身體是我們所有工作的物質基礎,尤其是知識的生產活動;身體也因此理應得到真正的認可。我發現這是一個講授性別知識的非常有用的概念,因為身體在現代正以各種形式被重塑,這在十年前幾乎是無法想象的,它解構了我們關于性別及其差異的所有假設。
話題三:職業女性哺乳
您認為母乳喂養對于現代職業女性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對此您有何建議?
生孩子和哺乳的確使我想運用關于身體的女權主義理論來詮釋母性及其文化內涵。這對我來說是個挑戰,但是我認為這非常重要,而且現在已經有很多學者開始關注母性文化。我對哺乳尤其感興趣,哺乳是女人和男人的區別,因此,它有著和女性特質和適用于母乳喂養的性別特征相聯系的一些特點。但是,這些仍是一直被探討的問題,因為女性特質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母乳喂養研究的一個分支是職業女性,比如專業學者,如何既要應對競爭激烈的男性化工作環境又要做母親哺乳喂養孩子。這種情況常被描述成需要權衡的行為,因為二者是對立的。我堅持認為母乳喂養具有深遠的意義,并挑戰人們把哺乳看作是工作之后才做的、額外的或者必須躲起來做的事情的陳舊觀點。我認為它事實上提高了我們的能力,應該倍加珍視。
話題四:女性主義教學管理
這些年,您在研究生教學中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學和管理理念,您是如何從女性主義教育學角度進行實踐的呢?
盡管我已經出版了一部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研究生教育學方面的著作,但是我仍然相信每一組學生和導師的關系都各有特點而且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我堅決反對“師徒模式”,即,導師被當作是專家,而學生被看作是學習導師知識的徒弟。我不認為這種模式非常有效,所以我嘗試用比喻來描述師生關系,比如,我在著作中將畢業論文比作是一個花園,學生和老師用不同的方式來共同照顧它。令人興奮的是我總是能夠從我所指導的研究生那里學到新東西,并促使我不斷地涉獵新領域并了解新事物。我常鼓勵學生,最重要的給自己定位,反思自己緣何寫起,如何體現等問題。這有時的確是個挑戰,但是也會把工作帶到一個意識和反思的新高度。
話題五:職業身份認同
您身為性別研究中心主席、英語與文化研究系主任和Outskirts的主編,您有什么職業經驗送給年輕的職業女性嗎?
我認為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相輔相成。當我教授文學并做女性主義和身體方面的研究時感覺很難將兩者結合起來,但是現在我主講性別方面的課程,這種結合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研究,保證我的研究和教學都是我想做的事情,興趣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為期刊Outskirts做編輯,看到這個兩年出版一次的刊物,尤其是鼓勵年輕、經驗不足的女性主義作者、看到她們的作品得以修改達到出版要求,向別人提供出版機會,不停地閱讀女性研究新領域作品,都讓我感到了無限的樂趣。如果失去了這種刺激我會放棄做編輯。作為女人,我們常常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教學和照顧別人情緒上,這會導致我們對研究和出版的忽略,所以我的方法是選擇我真正感興趣、能夠深入思考并能夠進行學術寫作的話題。在我們的工作中保持競爭力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所做的事情對自己是有意義且充實的,一切就變得容易的多。
從這次和艾莉森·芭雷特教授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一個女性的職業幸福感來源于自我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她對于中國女性研究者和職業女性有很多有益的啟示。
首先,根據興趣、特長和需求設定個人職業目標。目標使人生賦有意義,追求目標的過程使人保持積極奮進的良好狀態。但人們的職業目標必須與自身的內在動機或需要相適宜,才能達到職業幸福。我們需要了解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清楚自己的內在動機、知道自己的興趣、了解自己的特長,并在此基礎上設定個人的職業目標并為之不懈地追求。同時,為實現目標,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在現代信息化技術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我們只有通過不停地汲取自己職業領域的前沿知識來充實自己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走在行業的前列。這個過程也將有助于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提升職業自信心,適應周圍環境,尋求更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機會,增加職業彈性,開拓更寬闊的職業發展之路。此外,我們還要在工作中與人平等相處,認識到別人的長處,并在工作中樹立主動付出的心態,在服務他人中體驗實現自身價值的快樂。
【參考文獻】
[1]Bartlett, A. 2005. Breastwork: Rethinking Breastfeeding[M].Sydney: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2]Bartlett, A. 2001. Postgraduate Research Supervision: Transforming(R)Elations[M].New York: Peter Lang.
[3]Bartlett, A. 2005. Scandalous Practices and Political Performances: Breastfeeding in the City in Motherhood, Power and Oppression[M].Toronto: Women’s Press.
[4]Bartlett, A. 2011. Bodies of knowledge and doctoral identities[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48):42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