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路行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20)
職業是大學生將來的安身立命之本、事業發展之基,而職業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職業規劃。因此,職業生涯規劃的好壞影響著整個人生歷程。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書,會幫助大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將來的職業方向,減少機會成本,引導大學生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
職業規劃書又稱“職業生涯規劃書”,是指求職者針對個人職業選擇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評價與權衡,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進行規劃而使用的專用文書。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一個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那些可以實際觀察到的連續從事的職業發展過程,還包括個人對職業生涯發展的見解和期望。因此,制定職業規劃書最重要的是尋求職業的人崗匹配,使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共贏互利,協同發展。
1.預測原則。職業規劃書是為自己訂下事業大計,詳細測量主客觀條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具有較強的預測性。
2.評估原則。規劃的設計具有明確的時間限制或標準,使自己隨時掌握執行狀況,按計劃進行階段性評估和最終評估。
3.全程原則。擬定生涯規劃時必須考慮到生涯發展的整個歷程,作全程的考慮。
4.可行原則。規劃各階段的路線劃分與安排,必須具體可行。實現生涯目標的途徑很多,在作規劃時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特質、社會環境、組織環境以及其它相關的因素,選擇確定可行的途徑。
5.模式原則。常見的有兩種模式:一是“5W”模式,即從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開始解答who are you(n你是什么人) 、What do you want(你想要什么)、what can you do(你能做什么)、 what can support you(環境支持你做什么)、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自己最終的職業目標是什么)這五個問題。二是斯韋恩的三角模式,即根據自我、環境、教育與職業這三個職業目標的依據,通過自我評估,分析助力和阻力,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
職業規劃書的常見格式主要有:一是表格式。這種為不完整的職業規劃書,常常僅寫最簡單的目標、分階段實現時間、職業機會評估和發展策略等幾個項目,有的只相當于完整職業規劃書的實施計劃表,適合作為日常警示使用。二是條列式。這種也為不完整的職業規劃書,只具有職業規劃的主要內容,多進行一些簡單表述,沒有詳細的分析和材料。文章雖精煉但邏輯性不強。三是綜合式。這種是完整的職業規劃書。
下面介紹的是綜合式職業規劃書的撰寫技巧。
標明題目、目錄、姓名及基本情況介紹、年限、起止日期等,也可直接標明文種“職業規劃書”。扉頁設計要清晰美觀。
1.導語:寫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的緣由、背景和總體目標等,用語要簡約。
2.主體:這是規劃書的重點部分,包括:
1)職業志向。確定志向是職業規劃的關鍵。在規劃中反映職業動機,應以社會利益為主來確定自己的職業志向。
2)因素分析。分析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各種因素,主要有四種:
個人因素:包括對個人興趣(包括物質興趣、精神興趣、社會興趣)、個人性格、個人氣質(心理學將人的氣質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種)、個人能力(語言能力、數理能力、判斷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進行分析。
環境因素:包括對社會環境(社會文化、政治制度、價值觀念、經濟條件)和自然環境等進行分析。還可以對行業、組織制度、企業文化、管理層、組織運行機制、發展領域等進行分析。大學生規劃職業也可分析校園環境對職業的影響。
3)機會評估。通過對自身條件和外在環境進行測評,客觀的評估自己的職業機會:包括自己的優勢、弱勢、機會和壓力,找出現實條件與職業規劃中人生目標的差距。
4)設計方案。根據自己的情況,實施不同的解決方案,找到縮小現實條件與職業規劃中人生目標的差距的方法。包括思想觀念、知識技能、能力水平和心理素質等。
5)角色建議。記錄對自己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一部分人的建議。在撰寫規劃時要根據情況進行選擇。
6)實施方案。包括時間目標,職務目標,經濟目標,能力目標、成功標準、發展策略、發展路徑、具體措施等。要把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結合起來,通過不斷實現短期目標來最終實現長期目標,也就是對目標進行分解與組合。這是職業規劃書的重點部分。
7)評估調整。主要撰寫對規劃的反饋、調整與預測,包括調整內容、時間和原則,要為不斷提高職業規劃書的可行性提供可靠的基準。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根據實施結果的情況以及對應變化進行及時的評估與修正。
可以針對完成職業規劃書目標談認識、表決心、提希望,還可以對職業規劃書目標實現后的情況進行憧憬。
1.資料要翔實。可通過個別訪談、實地調查、圖書摘錄、網絡下載等方式獲取資料,多運用圖標數據來說明問題,以提高資料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2.分析要到位。要了解有關測評理論與知識,對自己進行檢測,認真審視并思考測評報告,科學分析職業方向。
3.規劃要科學。職業規劃書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一是要有科學的自我評價體系,特別是自我評價的方法、標準和步驟等要科學。二是要有連續、系統的職業規劃,體現出個性化。三是要有評估與反饋機制,根據實施效果不斷進行調整。
4.設計要實證。要根據職業規劃有針對性地安排社會實踐,通過實踐來診斷規劃的各個環節。社會實踐要體現對規劃的直接作用,選擇做兼職、家教、促銷員、業務員等,固然是一種社會實踐,但是往往缺乏職業方向,造成注重了量的積累而忽視了質的要求。
5.結構要緊湊。語言樸實簡潔,用詞精煉準確,行文流暢,條理清楚,這是最基本的寫作要求。撰寫還應密切關注文章的結構和重心所在,對規劃內容進行分析闡述時,必須緊緊圍繞職業目標這條主線展開,使行文結構緊湊,從而體現論述的邏輯性和連貫性。
【參考文獻】
[1]許玫,張生妹.大學生如何進行生涯規劃[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邊慧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3]鄢敬新.職業生涯規劃寶典[M].青島出版社,2005.
[4]田颯.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與教育研究[J].職教論壇,2009(5).
[5]張海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管理觀察,2009(7).
[6]劉雪冰.對國內外職業規劃教育發展狀況的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