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霞
(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內蒙古 包頭 014010)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各領域迫切需要能將發明創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將專利技術轉化為產品,將創新思想轉化為效益的生產一線大批應用型人才。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職業技術教育。在上述背景下,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室內設計”作為其中與人們的社會生活實踐相關的專業,其教學改革又有其獨特的路徑和措施。
1.學科涉及課程面廣,生源基礎差,教學時間短。 職業教育的生源素質,對其教學質量有著極大的影響。學生多數是來自于農村和郊區,入學時綜合知識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實際動手能力差,美術基礎深淺不一,甚至為零;再加上室內設計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涉及建筑美術、預算、建筑物理、人體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和內容,這就使得職校室內設計教學面臨著諸多教學難題,同時,在2005年11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職業教育學校在校生在校最后一年要到企業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即“2+1模式”,使得三年的在校學習變成兩年。因而,課程知識面廣,學生基礎差,教學時間短,就成了職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不得不面對的現狀和發展提升的瓶頸。
2.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 本專業需培養掌握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熟練的手工繪制和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環境設計、制作和創新,從事室內外設計的應用型價人才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高級人才學生創新課題的實施過程,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實踐活動,是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學生在學校的組織引導下,依靠老師的指導幫助,開展的科學研究活動。將課堂學習與實踐實訓緊密的結合起來,但一定要注意課題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室內設計是個綜合性專業,課程面廣類雜。我們不能過分強調學科性和系統性,把室內設計學科中所有的知識點,以及學生現在和將來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加區別和選擇的全部塞進課程體系中,結果是學生什么都學了,什么都不會。這種課程體系的設計是很嚴重的錯誤,沒有結合職業學校的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就業層次上的特點,沒有明確培養目標與學生職場的崗位定位,沒有考慮專業特長。
3.實踐教學沒有真正落實到位。 首先,在實踐教學中,受長期形成的傳統教育體制及觀念的影響,職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一直沿襲著傳統的的教學形式,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而忽視了實踐教學,把課堂教學、理論知識的講授放在首位,把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和理論知識以外的補充形式。室內設計專業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我們培養的學生僅限徘徊在概念化,理想化的設計上,根本不了解建筑裝飾從設計到施工的整體流程,也不了解新型材料,設計出的圖紙沒有可操作性,應用不到實際施工當中。而我們這種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的教學方式,將造成整個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與社會生產脫節。
另外,由于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較低,吸引力不高,生源較為困難,辦學效益低,使我們的辦學經費緊張,影響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提高。根本沒有能力建立起穩固的實踐教學場地。目前,很多職業院校的實習設備基本都不充足,根本不能為實踐教學環節提供較完整的實習裝備、實習教室等必要條件。所以,許多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都不能在校內完成,必須想辦法建立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但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又會為企業加大管理負擔,增加工作量,甚至還由于個別學生的素質差、自律性低等原因會對企業帶來部分負面影響。因此,社會上有實力、經營管理成熟、技術設備建全的企業大部分不愿意接受實習生,不可能為學校承擔實踐教學任務。而且,一般建筑裝飾設計公司能夠提供的實習崗位不多。一家中小型裝飾企業最多只能安排1~2人,想要安排一個班級進行實習,就必須聯系到十幾家以上的企業。而且聯系企業,基本上全要靠本學校老師的個人社會關系,難度很大。這些種種條件的限制.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實踐教學環節根本落實不到位,而把實踐教學放在次要地位。我們只是不停的說卻沒有真正的落實到位。
1.人才培養要符合“室內設計”專業辦學的目標和要求。國內裝飾行業不斷發展,社會渴求人才,但在專業上和質量上,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具有崗位明確,職責分明的特點,在人才層次,就業崗位工作能力等方面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我們要找準學生就業崗位,明確培養目標。職校畢業生面對的職場位置,崗位大多為普通的專業設計員、工程技術員。
我們的生源基礎比較差,教學時間又短,系統的理論學習時間肯定不夠,因此,目標定位在應用人才的培養,就要拿出一套針對性強,內容精選重點突出的教學方案來。
2.課程體系要凸顯職校“室內設計”專業特色。室內設計是一個邊緣的綜合藝術學科,涉及美術、建筑、人體工程學等多個領域,我們要適應市場需求,學以致用,就不能過分強調學科性、系統性而面面俱到,應較多的突出職業技術教育的職業性與多樣適應性,使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達到預定目標:綜合認知能力、審美能力;造型能力;創意能力;工藝表現能力;實際操作技術能力;市場反應能力。其中核心為實際操作技術能力,就業時,表現在設計施工工程上。所以熟悉程序與掌握方法是教學最重要的追求目標。
由于教學時間短,教學上的針對性必須強,內容要精選,做到“短小精通”。室內設計課程面廣類雜,重點首先是《設計素描》,《色彩構成學》,精講一些設計美學課程,廣其視野、開其心智,重在培養,“高起點、高眼光”,然后是實訓中的木飾,電工和天面工程以及建筑裝飾施工課程,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適應管理、監理工程的崗位,才有一定的工程施工實際操作能力,達到高層次技能型、應用型職業技術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
總之,凡非重要的課程都作為弱化或減法處理,加強計算機軟件的學習,如貫穿整個學年的軟件學習有photoshop、3dmax、Auto CAD等等,并且借鑒短期電腦培訓班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接觸軟件的機會和時間,積累實際操作經驗。
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我們采取“分散式實習”,就是將實踐教學實踐分解到每個學期,分散到不同的公司,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間斷地深入到生產實踐第一線進行實習,實習者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企業的學徒。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場所以及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學生為企業提供無償勞動技術服務。
“分散式實習”實行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全方位了解專業性質、了解行業運作流程,如怎樣與客戶交流、怎樣設計方案、怎樣施工等,不斷感受專業環境,喜歡本專業,培養“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作風。
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一方面增強了學生對專業的認識,進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同時這也是“從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通過“實際的作業”來進行教學,改變學生消極、被動的狀態。“分散式實習”的目的也就在于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主動地去學,這是一種“邊做邊學”、“學做結合”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學生根據實際的需要、掌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
1.了解市場信息,調整教學內容。調整課程設置一定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社會需要我專業大量實用型人才,可我們的學生卻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學生怎樣才能成為符合要求的人才?是我們教學當中面臨的迫切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應是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計劃等。
調整課程設置一定要要增加實踐環節。學生們一致的體會之一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有的單位崗位專業性較強,如果增設一些短期或者長期的專業性社會實踐,就會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積累實踐知識。建議學校把專業性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
以“人居空間室內設計”為例,在2002年出版的職業教育《室內設計》規劃教材中并沒有提及,現在既然市場上出現了需求,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順應潮流,其一,在理論教學中增加這方面的內容;其二,在室內設計課上布置相應的設計作業;其三,要求設計師熟練掌握相關軟件,并具備與客戶溝通的良好技巧。類似的設計分支又各有其特點和行業要求,在進行以上內容的教學時,應根據市場信息對教學內容作相應的調整。
2.“洋為中用”,形成系統化、專業化的教學模式。西方的設計教學不論是在教學方法上還是在課程設置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內容,其課程體系更加系統化,同樣是三年全日制,學生所受到的專業訓練更全面,同時實行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我國現有的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源于1997年6月由國家教委職教司在北京組織召開的全國職業高中實用美術類專業教學計劃及部分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審定會。教學計劃中專業課和實習課采用模塊式的教學結構,即在學習基本相同的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根據專業方向(就業方向)選開專業課,其中,專業基礎課有素描、色彩、圖案、書法、構成基礎、字體設計基礎等;專業課有廣告設計與制作、展示設計與制作、包裝設計與制作、室內設計與制作等。室內設計專業的課本只有《室內設計與制作》這一本,滿足不了市場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對室內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從原來的一本教材一門課向專業化的課程體系邁進。
3.逐步建立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多實踐。“培養技能型人才最直接的目的是及時向社會輸送適應工業化和城鎮化所需要的各類專門人才,因此良好的就業服務是激發人們參加職業教育和培訓熱情的‘催化劑’。 但目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就業服務政策還不到位,……職業教育和培訓就業服務體系不健全。”[1]學校應與相關企業建立聯系,安排一定的實習和實訓課時;引導學生參加各種設計競賽,體驗實際工作中設計投標的一些概念。在基礎課里,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對項目進行反復觀察、思考、琢磨、探索,要求其從不同角度自己去發現和理解。
【參考文獻】
[1]丁惠炯.內蒙古技能型人才培養和使用政策實施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鄭時齡.建筑批評學[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劉旭.圖解室內設計分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丁惠炯.淺論職業教育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中的作用[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版),2010(5).
[5]丁惠炯.內蒙古技能型人才培養和使用政策實施研究[D].吉林大學,2013.
[6](美)卡拉·珍·尼爾森,戴維·安·泰勒. 美國大學室內裝飾設計教程[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7]鄭廣明. 談對室內設計施工圖紙的認識[N].中華建筑報,2007-11-30.
[8]曹方.教學札記:海斯特的四個課題及啟示[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 2001(2):79.
[9]李霞.包頭市中職學校室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10]維特魯威.建筑十書[M].高履泰,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