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何永國
(甘肅省山丹縣陳戶中心校,甘肅 張掖 734113)
《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樂府古詩,詩歌通過一個老兵回家后看到家鄉物是人非,一片荒涼蕭條,反映了長期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的苦難。由于是樂府詩歌,在對詩歌的理解上并不難,難在讓學生體驗和感悟這一荒涼蕭條的景象之中所包含的內在的思想感情。在課前,我們以我們所設定的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作為基本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問,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交流,深化認識。從上課效果來看,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從中暴露出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首先,表現在教師對我們的教學模式的理解上還是和我們有一定的出入。學生提出了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值得進一步討論交流,有些問題不值得討論交流,是一些常識性的問題,教師面對此次多的問題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從哪個方面下手。對學生的問題,抓不住主次,不知道如何處理。可見,我們需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
課前,我們預計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對如此雜而多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處理?這是考驗著教師的教學智慧。也是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王巧玲老師主要通過給問題分類的辦法,以便理順問題,好解決,但是,理順問題需要的時間遠遠超過我們預期的時間。同時,問題理順了,但是里面還有許多似是而非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主問題的干擾非常大,也使得教師在教學中難以把握重點。對此,我們能不能篩選出來一些問題。但是篩選出一些問題,勢必是一些學生的問題被忽略,這對那些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是一種打擊。能不能讓學生合作起來篩選問題。讓一些不重要的,似是而非的問題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學習解決。有待下次教學中實驗研究。
還有一些是字詞方面的問題,從這節課的上課情況來看,雖然我們課前進行了溝通,但是,王老師還是沒有能真正的認識到“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法”的精神實質,還不能從容地去應對課堂中學生提出的過多的問題,更是不能放手。結果課堂用時嚴重超標,整個課堂五十多分鐘才結束。
“三步自主合作探究法”共分三步走。
第一個階段是學生自主學習提問(目的,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問題意識。)。在這個階段,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而且提的問題也還是很好的。關鍵是教師沒有按照學生的問題來上課,教師生怕自己的課堂不能出彩,結果就回到自己的設計的老路上去了。沒有根據學情來上課。造成課堂上的四不像。
第二個階段是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提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已經對問題有所思考。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讓學生順勢解決一部分比較簡單的問題。一者節約時間,二者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因此,這個階段學生自主解決他們能夠解決的問題,然后合作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逐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階段,教者已經亂了方寸。特別是面對學生提出的許多問題,他不知道如何處置。從中可以看出教師的應變能力還不夠。教學還是放不開手腳。特別是教者的思維還是局限在傳統教學的那種模式之中。沒有擺脫傳統束縛。教師敢于放手,善于放手,這才能真正上出效果。
重點探究深層問題(重點培養探究能力)。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進入到深層次的問題的學習之中。此時,單靠學生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教師就要主動引導學生,啟發他們進一步的思考。或者給他們方法上的指導,或者引導他們進入文本,就某一個問題進行思考探索。要明示問題的思考角度,問題解答的向度。
就王巧玲老師所上的《十五從軍征》這首樂府詩來說,這首詩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比較多,一個回鄉的老兵,經過幾十年的征戰,回到家鄉,他可能懷揣著許多美好的想象,可能由許多親人之間見面的感人的場景的生動的想象,但是,等到回到家鄉,物是人非,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兔從狗竇出,雉從梁上飛”這樣荒涼的景象,引起了這位回鄉老兵的無限悲涼。這首詩歌感情深沉,意境深遠。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并不難,體會其中的情感也并不難。關鍵是我們要知道作者是通過依稀典型場景的描寫,體現人物內心的悲涼從荒涼破敗的景象中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
首先“樂府詩”這就要查資料獲得,這可作為前置性作業處理。
其次有關戰爭題材的詩,也可事先搜集。
再次,寫作手法相同的詩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對照比較,幫助學生深入的體驗是各種的情感。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等詩歌,表達的情感十分相似,那這些詩歌來和這首詩歌做對比,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本詩的情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更主要的是這也是一種研究性學習。通過對相同詩歌的研讀,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同時還可以養成學生的搜集資料的意識。
從整體上來看:
1.教師放不開手腳,對課堂放的不夠。教師掌控課堂的意識還很明顯。
2.教師課堂應變不夠。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回答的問題等教師都不能有效地應對。所以給人一種生硬的感覺。
3.教師組織教學上有問題。教師對課堂的組織還不能做大從容自如,特別是思路上還不是很流暢。因此,課堂氣氛很是艱澀。
開始教師導語入題提了一個問題,從課題想到了什么?其實按照模式要求,我們首先就是要讓學生閱讀思考提問,這些要放給學生,教師最好不要在本階段插手,要巡視,傾聽,交流就可以了。其次,教師對學生小組合作提出的問題歸類花費時間過長,教師很快要梳理出學生問題,準確分類盡快進入到問題探究過程之中。
教師對探究問題的方法,探究的思路還不是很清楚。因此,教師感到整個課堂沒有抓頭。
【注釋】
①王巧玲老師是我校青年骨干教師,我們課題組將其作為教學模式實驗課教師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