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巧 陳興燦
1.浙江省永康市骨科醫院骨科,浙江永康321300;2.解放軍第一一七醫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07
骨科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對策分析
吳紅巧1陳興燦2
1.浙江省永康市骨科醫院骨科,浙江永康321300;2.解放軍第一一七醫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07
目的探討骨科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以及護理干預對策。方法選擇2005年1月~2012年6月浙江省永康市骨科醫院骨科手術切口感染患者66例作為觀察組,按照1∶2比例選擇同期未發生切口感染的132例骨科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年齡、侵襲性操作、預防應用抗生素、住院時間、營養不良、手術時間等相關因素的差異。結果觀察組年齡[(60.45±15.30)歲]、侵襲性操作率(57.58%)、預防應用抗生素率(86.36%)、住院時間[(23.56±6.12)d]、營養不良率(33.33%)及手術時間[(185.32±28.24)min]均高于對照組[(53.69±16.21)歲、30.30%、51.52%、(15.69±5.12)d、14.39%、(110.56±20.57)min],兩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影響骨科術后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年齡、侵襲性操作、濫用抗生素、醫院感染、營養不良及手術時間等。因此,實施相應的正確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切口感染的發生。
骨科手術;切口感染;影響因素;護理對策
骨科手術術后感染是骨折手術中經常見到的并且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不僅讓患者痛苦難忍,而且花費較高,給患者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術后并發癥也可能是導致手術失敗的原因,因此,控制切口感染是臨床醫護務必要做好的工作。實施早期干預護理可有效預防術后感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1月~2012年6月浙江省永康市骨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骨科手術切口感染患者66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齡16~85歲,平均(60.45±15.30)歲。將患者按手術時間順序排位,按照1∶2比例選擇同期發生切口感染順位的下2例未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病例,共納入13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齡15~81歲,平均(53.69±16.21)歲。手術切口感染的判定依據原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2]。
1.2 方法
收集兩組患者的住院資料,并填寫自行編制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等人口學特征及住院時間、手術情況(手術部位、時間及是否有實習生參觀手術)、是否實行侵襲性操作、是否預防應用抗生素及營養狀況等。營養不良的判定依據歐洲營養不良風險篩查方法[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年齡、侵襲性操作、預防應用抗生素、住院時間、營養不良、手術時間等相關因素的差異,同時,分析觀察組中不同手術部位、手術時間及是否有實習生參觀手術的構成比。
1.4 統計學方法
將收集到的資料錄入預先設計好的Excel表中,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骨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相關因素比較
觀察組年齡、侵襲性操作率、預防應用抗生素率、住院時間、營養不良率、手術時間均高于或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骨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相關性因素比較
2.2 66例骨科手術切口感染患者的相關因素構成情況
66例骨科手術引起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手術部位在頸部、肩部及以上部位的38例,占57.6%;手術時間>3 h的24例,占36.4%;手術時有實習生參觀的25例,占37.9%。見表2。

表266 例骨科手術切口感染患者的相關因素構成情況
3.1 骨科患者合并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通過本組資料觀察發現,引起骨科術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多、種類復雜:①年齡大者易感染。老年患者組織器官功能衰退,機體防御能力較差,所患基礎疾病較多,加之部分患者較長時間臥床從而導致切口感染發生率較高[4]。②實施侵入性操作為細菌進入人體創造了條件。③預防應用抗生素。目前臨床在使用抗生素時普遍存在著高起點、長療程、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的不合理現象,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導致了嚴重和廣泛的藥物不良反應、雙重感染、細菌耐藥性增加等[5]。④住院時間長。骨科病區探視人員多,人群繁雜,術后患者機能不能立即恢復到最佳狀態,骨科術后患者多為強迫體位,換藥必須在病房,因此住院時間越久,切口感染的概率也就越大[6]。⑤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的癥狀有全身出現浮腫、血漿蛋白濃度降低、膽固醇升高、脂質消耗不足等。手術患者術前營養狀況對手術本身以及術后的切口愈合都有影響,營養不良患者術后體內蛋白分解加強,再加上術中出血,營養需要量增加,攝入不足會使原本營養差的狀況更加惡化使機體免疫力下降,而容易發生感染[7]。⑥手術時間長。手術術野中的細菌來源于儲存處,如來自手術組人員或遠離切口的其他部位,手術操作時間長,細菌落入切口的概率高和數量多,造成手術及醫療器械遭受污染的概率也增大;加上鉗夾、擠壓等機械因素,使切口局部組織血供差,缺血缺氧;同時,長時間手術導致全身抵抗力降低,切口感染率增加[8]。
3.2 預防骨科患者切口感染護理對策
術后切口感染可使手術效果受到嚴重影響,輕則延長療程,重則造成肢體殘疾甚至危及生命[9],因此,應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減少切口感染的發生:重視對護士進行切口感染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對高齡患者注意改善全身情況以提高機體免疫力;盡量避免侵襲性操作,實施護理操作須遵守無菌標準,認真執行操作過程,防止感染發生;圍術期合理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根據手術類型、常見致病菌與抗感染藥物抗菌譜及手術部位與抗感染藥物組織濃度分布特點,選擇有效、廣譜、對組織滲透力強的抗菌藥物作為圍術期用藥[10.11];加強對病區綜合治理和控制,經常進行消毒,提高病房潔凈度,盡量減少外來污染源的侵入,集中換藥時間查房時間,避免與探視時間相重疊,創造清潔換藥;對發病率高、治療思路一致病種實施臨床路徑,施予預先制定好醫護流程,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12.13];手術室護士經過輪轉其他科室,業務熟練、無菌觀念強,防止因業務不熟導致操作不熟練、器械準備不足影響手術順利進行,縮短可控的手術時間,減少術野的暴露[14.15];根據患者的整體情況,加強營養指導,提高機體抵抗力。
總而言之,骨外科手術是感染率較高的外科手術之一,為減少骨外科手術切口的感染率,在進行相關治療前應做好充分必要的術前準備,減少經醫源性操作造成的感染,選擇最佳的手術方案治療,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手術期間盡量避免外來人員進入手術室等。
[1]滕燕,鄒榮云,李喜鳳.骨科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和管理對策[J].吉林醫學,2010,31(33):5963.5965.
[2]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S].北京:衛生部,2001:10.12.
[3]Kondrup J,Rasmussen HH,Hamberg O,et al.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 2002):a new metho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Clin Nutr,2003,22(3):321.336.
[4]朱國慶,王磊.2004.2008年骨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778.779.
[5]許曉秋,黃釗,劉建華.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藥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9):1304. 1305.
[6]張建勇,崔霞,張紅.骨科醫院感染管理及監控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76.
[7]許海平.骨折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313.1314.
[8]羅華.骨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預防護理及抗生素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7):173.174.
[9]劉元香,賴小榮.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0):176.177.
[10]龔喜雪,盧梅芳.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91. 92.
[11]鄧沖,陳江華,陸丹倩,等.外科術后切口感染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53,55.
[12]張曉紅,羅麗霞.腹部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調查分析及預防[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8(2):301.302.[13]梅靜華.護理干預對消化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1):121,123.
[14]張懷明.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9):138,141.
[15]張建勇,崔霞,張紅.骨科醫院感染管理及監控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76.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alysis of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WU Hongqiao1CHEN Xingcan2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Orthopedic Hospital of Yongkang City,Zhejiang Province321300,China;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117th Hospita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310007,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s 66 cases with incision infection of orthopedic surgical in Orthopedic Hospital of Yongkang City from January 2005 to June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132 cases without incision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1∶2 during the same period,then age, invasive operation,preventive use of antibiotics,length of hospital stay,malnutrition,duration of surgery,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 Age[(60.45+15.30)years],invasive operation(57.58%),preventive use of antibiotics(86.36%),length of time[(23.56±6.12)d],malnutrition(33.33%)and operation time[(185.32+28.24)min]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53.69+16.21)years,30.30%, 51.52%,(15.69±5.12)d,14.39%,(110.56±20.57)min],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 Conclusi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orthopaedic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mainly include age,invasive operation,abuse of antibiotics,hospital infections,malnutrition and operation time and so on.Therefore,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orrect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ncision infection.
Orthopedic surgery;Incision infection;Influencing factors;Nursing countermeasures
R473.6
C
1673-7210(2014)02(a)-0097-03
2013.07.31本文編輯:程銘)
浙江省醫藥衛生科學研究基金計劃項目(編號2010KYB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