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利 路孝琴 杜娟 王慧麗 金光輝
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北京100069
全科醫學概論中實施LBL+TBL教學法效果評估
趙亞利 路孝琴 杜娟 王慧麗 金光輝
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北京100069
目的了解學生對LBL+TBL教學法的認同度及滿意度,為進一步在全科醫學概論理論課教學中使用和推廣本教學法提供參考。方法在首都醫科大學2010級臨床專業定向班實施3學時的全科醫學概論LBL+TBL教學,教學結束后對班上33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①75%以上的人群完全認同LBL+TBL教學效果;②大多數人完全認同LBL+TBL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及積極性;③75%以上的學生完全認同LBL+TBL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④LBL+TBL教學存在的問題中,以耗時多、學生時間或精力不夠、學生負擔加重為主。結論LBL+TBL教學法能使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團隊合作意識及能力提高,值得在以LBL教學法為主的全科醫學概論教學中聯合開展TBL教學。
全科醫學;課程;LBL+TBL教學法;效果評估
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是由美國Oklahoma大學Larry Michaelsen教授[1]所創立的一種教學模式,是一種有利于促進團隊協作精神的教學模式,TBL教學時學生必須主動先學習教學內容,并與其他學生合作解決問題[2],其著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傳統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法(lecturebased leaning,LBL)的不足,可較好地適應當今醫學教育的需求。在我國,TBL教學在一些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見習的教學中已得到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3-4]。但由于TBL存在課時所限及老師傳授內容較少,容易導致學生對一些較難理解知識的理解深度和廣度較差的缺點,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是傳統教學法與新型教學法綜合應用來提高教學效果[2,5]。目前,在全科醫學理論教學課程體系中,仍以LBL教學模式為主。在這種模式下,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較差[6]。
為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對全科醫學實質的把握,真正理解全科醫療診療模式,達到全科醫學教育的目的,筆者對選修全科醫學概論課程的五年制臨床專業定向班學生開展了LBL+TBL教學法,即針對本門課程中的某一章內容,由教師先使用1/4的時間將本章內容總結性、精煉性講解,之后在3/4時間內實施TBL教學,結束后通過評估問卷了解學生對LBL+TBL教學法的看法和認同度,為進一步在全科醫學概論理論課教學中使用和推廣本教學法提供參考,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選擇首都醫科大學2010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定向班的33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本次LBL+TBL教學中,按照TBL教學法的分組原則將其分成6組,每組5~6人。
1.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以問卷形式展開。LBL+TBL試驗性教學結束后,立即在該班發放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是在參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由研究者自行設計的,內容包括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學生團隊學習情況、對教師評價、總體評價、TBL教學存在的問題等內容。每1個問題后設有5個選項,分別為“完全認同”、“基本認同”、“不清楚”、“基本不認同”、“完全不認同”。由研究者解釋和說明相關研究目的及填寫方法后發放問卷,問卷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填寫,并當場收回。共發放33份調查問卷,回收33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關于LBL+TBL教學法的效果,調查中75%以上的同學完全認同能夠產生好的教學效果;78%以上的同學完全認可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78%以上的同學完全同意能夠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多數學生對此聯合教學方法總體評價正向,見表1。同時,學生也提出了該聯合方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耗時多、使學生負擔加重、易忽略學習目標等,見表2。
表1 學生對LBL+TBL教學法的評價[n(%)]
隨著醫學教育的深化改革,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實施教學已成為趨勢。在全科醫學理論課程教學中,目前仍以傳統的教師主講為主。在現代化教學傳播手段日益豐富的前提下,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已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通過實施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先進的教學傳媒加以輔助,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之目的。本研究在傳統的LBL教學方法基礎上,結合TBL教學方法進行全科醫學概論課程的授課研究,了解了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來達到比較明顯的教學效果的有效性。
表2LBL+TBL聯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n=33)
TBL教學法的基本教學過程是:①上課前1周發給學生自學要點,提供給學生相關參考資料。②學生自學,掌握課程主要知識點及內容。③課前組建小組,形成團隊。④課堂測驗,以選擇題形式,個人獨立完成。⑤課堂測驗二,同樣的考試題,小組內討論,共同完成。⑥應用性練習,小組討論完成,學生自我總結,代表發言,教師與每組組長打分。⑦總結講解,主講教師針對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補充,最后總結歸納本課程的重點內容及學習情況。⑧組內互評,各小組內對各成員貢獻度互相評分。⑨得分匯總,回收組內互評表,結合之前個人測試、小組測試及綜合應用題討論結果計算每名學生的個人得分;計算公式為:每名同學個人總得分=個人測試得分+小組測試得分+應用練習得分+互相評價得分,滿分100分。⑩學生填寫教學效果評價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相互知識掌握的比較、集體交流討論為主,教師在課堂上是TBL的組織者和指導者。TBL的實施使得學生知識得以增長,在主動自學、團隊合作、分析問題、表達、交流等多種能力方面均得到訓練[7-8],這與培養全科醫生的多方面才能的目的相符。
為避免單純實施TBL教學法的不足,本研究在TBL教學流程的基礎上,融入了LBL教學形式,即在流程③和④之間加入了占課堂時間近1/4的“教師對本單元內容進行重點講授”的內容,將LBL與TBL兩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實施。LBL結合TBL教學法進行全科醫學理論課程教授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相應的全科醫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增加學生對全科醫學更多的思考及理解。
有研究顯示,LBL結合TBL教學法能夠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從個人學習模式跳出來進入群體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積極性,增加學生學習興趣[9-11]。本研究對參加LBL+TBL雙軌教學模式的學生實施的問卷調查驗證了以上結果,超過75%的學生對這種聯合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完全認同,認為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75%以上的同學也完全認同LBL+TBL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思考意識。LBL+TBL教學模式能夠培養醫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其特有的臨床思維能力[12-13]。而溝通與合作恰恰是全科醫生工作當中的一項重要技能。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常常要求社區醫務人員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為居民提供服務,在此過程中,良好的溝通、融洽的人際關系及團隊合作意識是提供高質量服務的重要保證。因此,通過在全科醫學理論階段實施LBL+TBL教學模式對于鍛煉醫學生的綜合能力十分必要。本研究調查結果也反映出LBL+TBL綜合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難題,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問題主要是因TBL教學方法的不足所造成[14-16]。如學生和教師都需要在課前做較為充分的準備,耗時較長,工作量很大,對于課業繁重的醫學生來說,如何在課余時間提前預習、做足功課十分關鍵;而對于教師來說,需要事先經過系統性的培訓,掌握相關教學模式的使用方法,具備高度概括總結及領導組織管理的能力。只有教師與學生的提前準備及良好配合,才能在教學中順利使用這種綜合教學方法。
總的來說,LBL+TBL綜合教學模式,既避免了LBL灌輸式教學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學習興趣及主觀能動性,又彌補了單純使用TBL導致學生對知識缺乏系統掌握的缺點,集合了兩者之間的優點,有利于學生在系統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獨立思考、有學習積極性及團隊協作的能力[17-18],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綜合教學模式,值得在全科醫學概論理論授課過程中推廣使用。因此,為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對全科醫學實質的把握,真正理解全科醫療診療模式,達到全科醫學教育的目的,在全科醫學理論課程傳統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TBL教學模式,優化合理安排LBL與TBL教學時間和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是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應該考慮采納的教學措施,也是今后全科醫學理論課程改革過程中應當思考的一個問題。
[1]Michaelsen LK,Knight AB,Fink LD,et al.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M].Westport: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2:157-171.
[2]鄒外一,羅益鋒,高翔,等.LBL與TBL雙軌教學模式在血液內科臨床見習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3):108-110.
[3]景玉宏,尹潔,劉向文,等.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在局解教學中的設計與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9):96-98.
[4]李榮梅,吳敏范,楊宇,等.TBL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102-103.
[5]楊瓊,蔣衛紅.TBL、LBL+TBL教學方法在八年制內科學見習課中的實踐與體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25):75,85.
[6]于述偉,王玉孝.LBL、PBL、T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100-102.
[7]姜冠潮,周慶環,陳紅.基于團隊的學習模式(TBL)在醫學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8-9.
[8]李瑞鳳.眼科學教學中TBL法與LBL法的比較研究[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2,5(28):96-98.
[9]趙毓芳,王海濤,甄永占,等.LBL+TBL教學法在組胚雙語教學中的初步探索[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405,407.
[10]鈔虹,金佰明,錢學艷,等.TBL教學法培養學生角色轉變的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3):432-433.
[11]譚波濤,潘麗萍,梁紅,等.TBL結合LBL模式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126-127.
[12]黃永麗,張文玲,劉艷林.TBL教學模式在兒童口腔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7):111-113.
[13]艾文兵,胡兆華,簡道林.TBL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和在中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意義[J].衛生職業教育,2013,13(4):88-90.
[14]張敏,王艷玲,金艷芳,等.針灸治療學PBL教學效果觀察和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5):152-154.
[15]戴建國,黃玉芳,王子妤,等.TBL教學法在高等中醫院校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3(4):252-254.
[16]薛浩,朱航,王廣義,等.PBL與LBL兩種教學方法在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2):9-10.
[17]周鷹,劉洪,郝玲,等.PBL教學模式在護理實用人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4):135-136,139.
[18]楊煉紅,劉淑瓊,許冰,等.TBL聯合LBL在神經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3):287-290.
Assessing on the effect of LBL+TBL method applied in the course of general practice
ZHAO YaliLU XiaoqinDU JuanWANG HuiliJIN Guanghui
School of General Practice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
Objective To verify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about LBL+TBL method applied in the course of general practice and supply some advices on how to use and popularize the method.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fter the teaching for 33 students in 2010 clinical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class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LBL+TBL method which was applied in the class of general practice.Results①More than 75%of the students agreed completel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LBL+TBL teaching method.②Most of the student approved completely that LBL+TBL teaching could improve students'capability of self-learning and motivation.③More than 75%of the students agreed completely that LBL+TBL teaching method could improve team spirit of students.④The main problems of LBL+TBL included time-consuming,the deficiency of the students'time or energy,and the aggravation of learning burden.Conclusion LBL+TBL method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eamwork of students,and it is feasible in the curriculum of general practice.
General practice;Course;LBL+TBL teaching method;Effect assessing
G642
B
1673-7210(2014)09(b)-0114-04
2014-04-17本文編輯:程銘)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基金課題(編號13JYY22)。
趙亞利(1974.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全科醫學及社區衛生服務管理。
路孝琴(1965.8-),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全科醫學及社區衛生服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