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陽
摘 要 幼兒時期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是身體和智力發展的最佳階段,對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幼兒營養有效攝入的重要保證。本文通過對幼兒飲食習慣現狀進行分析,透過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指出不良飲食習慣的形成的社會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個人因素,明確幼兒不良飲食習慣具有的危害性,從而從社會、家庭、自身角度出發,研究改變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策略。
關鍵詞 幼兒 飲食習慣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Children's Bad Eating Habits
ZHAO Dany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s the best stage of physical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to develop good habi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A good die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effective child nutrition intak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children's eating habits, poor children through diet, poor eating habits and social factors indicate the formation of family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specifically with children the dangers of bad eating habits, and thus from the community, family, their own point of view, research to change bad eating habits of early childhood.
Key words children; eating habits; thinking
現今,不良的飲食習慣已經變成困擾廣大家長的一個難題,挑食、偏食、厭食的幼兒增多,這背后的原因是復雜的。針對這一現象,本文通過對幼兒飲食習慣的現狀的分析,提出改變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策略。
1 幼兒飲食習慣的現狀
“民以食為先”,幼兒時期的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期,對營養有著必要的需求。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少家庭的生活條件都提高了,但是孩子的營養問題卻成為困擾廣大家長的一大難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于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據統計,偏食兒童在廣大農村約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達50%以上。很多孩子存在體弱的情況,如營養不良,除此之外還有一定數量的輕度貧血的兒童和肥胖兒童,以及少數的多動癥兒童。對于幼兒的飲食,以某幼兒園為例,有55%家長的遷就、縱容,助長了幼兒不良飲食習慣,認為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很重要的只有5.5%的家長認可,有一半以上的家長順從了孩子的需求,帶孩子去快餐店就餐。有51%的幼兒食欲不好,44%的幼兒存在偏食、厭食的現象,48%的幼兒進餐速度不合理,56%的幼兒進餐的依賴性過強,30%以上的幼兒出現齲齒。現階段,改變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應該引起幼兒教師和家長的注意,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從而改變幼兒飲食習慣的現狀。
不良的飲食習慣對于幼兒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偏食的孩子由于長期不能滿足身體對某種營養元素的需求,就會造成營養不良,導致一些疾病的產生。如有些孩子不吃海帶,就會引起缺碘,許多孩子不吃青菜,就會引起維生素C的缺乏,這些都威脅著幼兒的身體健康,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帶來障礙。①
2 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成因
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幼兒自身因素,分析幼兒的不良習慣,要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1 社會因素
2.1.1 幼兒食品良莠不齊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吃零食的習慣,甚至有一部分因為吃零食,影響了正常的一日三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幼兒食品各種各樣,而且不斷出新,吸引幼兒,不利于幼兒形成健康的飲食結構。如薯片、冰激凌、巧克力、餅干等小食品層出不窮,一方面,這類食品種類繁多,口味多樣,但是本身營養不能保證;另一方面,食品加工工序較多,有些食品安全上尚不能保障,食品衛生和質量良莠不齊,甚至還有很多的垃圾食品,幼兒食用對身體營養的補充不利,還可能引起身體的不適,威脅著幼兒的身體健康。
2.1.2 食品廣告不良誘導
目前,電視廣告大行其道,幼兒有好奇的天性,廣告上琳瑯滿目的食品對幼兒極具吸引力,但是一些商家,制作小食品以幼兒的口味為標準,生產最多的往往是幼兒最愛吃的,但是并不是對幼兒身體有營養的食品,再加上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幼兒很容易被吸引,電視食品廣告的不良誘導,給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帶來阻礙。
2.2 家庭因素
2.2.1 家長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
“言傳身教”是老生常談的,放在幼兒飲食方面也是一樣的道理。由于很多家長本身就有挑食的行為,對自己不喜歡吃的但是有營養食品,也不給孩子做,自己尚且不能夠認識到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很多家長也存在喜歡吃零食的習慣,自己買了零食和孩子一起分享,久而久之,幼兒受家長的影響,認為有些食物是不好吃的,不能吃的,或者連吃到某些食物的機會都是沒有的,這對于幼兒均衡營養、促進吸收是十分不利的,也使幼兒不能夠養成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endprint
2.2.2 家長缺乏正確的飲食教育
(1)家長的飲食誤區。有很多家長在幼兒飲食的方面,存在誤區。雖然很注意孩子的飲食,但是錯誤的認為葷菜營養豐富,每天為幼兒準備雞、鴨、魚等肉類食品,蔬菜、水果相對較少;還有一些家長過分迷信營養品,幼兒的各種營養液、營養品、開胃寶等不離口,家長過分相信營養品的功效,殊不知,幼兒長期服用營養品對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和身體的健康都是不利的。②(2)家長的過分溺愛。現代家庭幾乎都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對幼兒的溺愛也不利于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幼兒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常常會對家長提出一些不正當要求,比如去快餐店、肯德基、麥當勞等不適合幼兒的地方吃飯,家長如果缺乏育兒經驗,對幼兒采取遷就滿足的態度,滿足幼兒不正當的飲食要求,就極易造成幼兒偏食、厭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2.3 自身因素
2.3.1 飲食特性的影響
幼兒有不同于大人的飲食特性,如幼兒的牙齒發育不好,因此,有些幼兒對堅硬的食物不適應,也會影響幼兒的食欲,對此類食物不感興趣。另外,幼兒用筷子還不夠熟練導致對飲食缺乏興趣。一般來說,幼兒喜歡清淡、甜甜的食物,但是大人在做飯時候,常常按照自己的口味,飯菜較為咸膩,幼兒對這類飯菜口味不感興趣,也對幼兒的身體無益。③幼兒本身的飲食特性,也區別于成人,成人如果不重視這一點,就會導致幼兒偏食、厭食。
2.3.2 幼兒的身體原因
導致幼兒食欲不振、偏食厭食,也有可能是幼兒自身身體的原因造成的,幼兒在患病期間,對飲食的興趣就會下降,如傷風感冒、小兒腸胃炎、肝病,都會使幼兒不思飲食,但是隨著疾病的好轉,幼兒就能夠恢復正常的飲食。但是,慢性疾病卻有可能引起長期的偏食和厭食等情況。
3 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策略
3.1 有效的社會引導
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有效的社會引導也十分重要。首先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兒童食品的管理力度。對一些迎合幼兒口味但是缺乏營養的食品采取限制的措施,對垃圾食品更要加大處理力度。其次兒童食品的電視廣告要對幼兒進行良性引導,避免為了利益,減少幼兒因電視廣告誘導養成愛吃零食的壞習慣。最后社會機構加大對幼兒飲食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引導。幼兒機構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對幼兒進行正確的飲食教育,以身作則,為幼兒營造輕松的進食氛圍。
3.2 培養科學飲食習慣
3.2.1 以身作則,提高對健康飲食的認識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在糾正幼兒的不良飲食習慣之前,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不挑食、不偏食的榜樣。特別是避免在幼兒面前談某些事物不好吃,造成幼兒對某種事物“不好吃”的暗示。④家長也要豐富自己關于健康飲食的知識,了解最適合幼兒的食物和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并在幼兒面前表現出對這些食物的好感,并且將這些食物搬到餐桌上,在幼兒面前做表率,自己先去愛吃,在家長潛移默化的帶動下,幼兒也自然會對這些食物感興趣,從而有效補充幼兒成長所需的營養。如:可以告訴幼兒多吃青菜,對身體有好處。
3.2.2 營造輕松的進食氛圍,避免強迫幼兒進食
有些家長對孩子飲食非常重視,甚至幼兒一產生厭食現象,就很急躁,自己就出現了焦躁的情緒,急于達到目的,采取強迫、威脅、哄騙等方式,這些方式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長期對幼兒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要改變強迫幼兒進食的習慣,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開導幼兒,耐心地為幼兒講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一口吃不成胖子,這個過程應該循序漸進,通過長期的努力才會有成效。另外,盡可能與幼兒共同進餐,營造和諧輕松的進餐氛圍,因為輕松的進餐比較有感染力,往往很多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就容易有更強的食欲,幼兒也是如此,看到別人吃的津津有味,也會激起幼兒的食欲,促進幼兒吃飽。
3.2.3 對幼兒進行啟發,培養飲食興趣
家長要選擇適合幼兒的教育方式,教給幼兒“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通過啟發的方式感染孩子。⑤可以帶幼兒去買菜,參與整個做飯的過程,感受自己動手的快樂,也意識到做好一頓飯需要付出的辛苦,也就促使幼兒不再浪費糧食,扔菜剩菜。另外,要依據幼兒的個性、特點,激發幼兒的進食興趣,將食物做成幼兒感興趣的造型,將胡蘿卜做成可愛的桃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可以帶幼兒一起種植蔬菜,讓幼兒感受到“鋤禾日當午”的辛苦,在松土、播種、燒水的過程中,讓幼兒體會到對食物的珍惜,從而促使幼兒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意識。
3.3 強健幼兒身體,養成健康體魄
要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讓幼兒融入到大自然中,增加幼兒的活動量,跑跑跳跳,通過一系列運動,促使幼兒鍛煉身體,幼兒經過大量的運動,自然就會產生饑餓感,從而引起幼兒的食欲。幼兒通過鍛煉強健身體的同時,也容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攝取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從而增強幼兒體質,幼兒的身體健康又進一步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形成良性循環。幼兒一旦生病,家長也不能急躁,應帶幼兒去醫院積極診治,使幼兒早日康復。
充足的營養對幼兒的成長至關重要,而充足營養的攝入就要求幼兒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具有嚴重的危害,要想保證幼兒健康的成長發育,就需要社會、家庭、自身等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真正使幼兒享受健康快樂的童年時光。
注釋
① 秋實.科學育兒300問[M].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1.
② 魏開敏.吃的好了為何孩子仍然營養不良[J].中華家教,2007.5:45.
③ 張凡.幼兒家庭護理[M].中國人口出版社,2004:106.
④ 郭蘭婷.咱們孩子的心病[M].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38.
⑤ 楊金蘭,赫亞平,田玉栓.育兒新概念[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