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華
(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衛生事業管理學》是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課。這門課對該專業的學生極為重要,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不高。筆者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參與了該門課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認知心理學派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育界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是指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協作”:指協作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它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成果的評價直至意義的最終建構均有重要作用。“會話”:指學習過程中的溝通,是協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意義建構”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即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1]。
這種學習理論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要求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教學模式。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2]。
《衛生事業管理學》教學主要涉及衛生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由于學生對衛生管理工作不了解,缺乏相關經驗,上課的時候感覺很空泛,對一些內容難以理解到位。面對較大的就業壓力,能夠到衛生行政事業單位就業的學生比較少,很多學生覺得這門課沒有用,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佳。
《衛生事業管理學》研究的是衛生領域的管理,屬于醫學和管理學的交叉學科,很多內容既涉及醫學領域又涉及管理學領域,要求授課教師醫學和管理學領域的知識都要具備,而且最好具有衛生領域的管理經驗。衛生管理領域知識更新很快,但教材的建設相對滯后,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2007年才開始建立,這幾年不斷頒布新的政策和熱點問題,對于這些內容常常在教材中沒有出現或者內容不全面。教師只有不斷吸收更新知識,提升自身素質,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提高教學質量。
《衛生事業管理學》的教師,有些畢業于醫學專業,有些畢業于經濟學、管理學專業,很少有畢業于師范專業的,在教學方面缺乏系統訓練。加上高校在教師考核和職稱評定方面重科研輕教學,很多教師對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興趣不大,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呆板,往往以傳統的滿堂灌為主,以教師為中心,對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不夠。《衛生事業管理學》屬于人文學科,很多學校對它的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實驗課程內容偏少。因此這門課雖然是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不高。
針對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呆板的問題,廣州中醫藥大學專門對教師進行培訓,改變教師觀念,讓教師認識到雖然科研和社會服務是大學的重要功能,但是教書育人仍然是教師最主要的工作。通過建構主義理論的專門培訓,讓教師明白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教學中學生應該是主體,教師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通過教學情景的設計,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安排,幫助學生探索和學習。而且,完善教師的考核指標,每個學期都進行學生對教師的評分和同行評教,這些評價作為考核的一部分,跟教師收入、評優、晉升直接掛鉤,讓教師重視教學工作,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教學上。
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由傳統教學的“演員”變成了現在的“導演”,學生則由傳統教學中的“觀眾”變成了現在的“演員”[3]。這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師有更高的課堂駕馭能力,還要求教師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因此,學院對教師進行建構主義理論的培訓,并針對衛生管理領域涉及知識范圍廣、實操性強、更新速度快等特點,要求教師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跟蹤改革動態和學科領域的熱點問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積極鼓勵教師通過借調、掛職鍛煉、考察等方式深入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學院規定從2013年起,每個教師每年至少用兩個星期的時間到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調研,學院負責為之聯系相關單位。每位教師調研回來后,必須撰寫調研心得與學院教師分享。通過這些方式,提升了教師素質,為提升教學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3.1 提升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
《衛生事業管理學》的理論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生動性不足,而且學生沒有接觸過衛生管理,沒有相關的親身體驗,往往興趣不高。通過提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然后進行課堂討論、講解、總結的方式進行理論教學,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積極性,而且經過學生的預習和思考,學生往往已經了解了相關知識,在討論和互動過程中,在聽取教師的講解和其他小組同學的意見時,學生也會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達到學習的良好效果。
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將學生分成小組,每次講課之前一個星期將思考題告訴學生,如講授《衛生服務社會營銷管理》的時候,就設計一個題目: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我國母乳喂養率一直呈下降趨勢,為了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提升母乳喂養率,政府給了2萬元的經費,要在學生中成立一個5人的宣傳小組,開展為期3個月的宣傳活動。如果你是這個小組的組長,請設計宣傳方案并結合課程內容思考,這種觀念的營銷和企業產品的營銷有何相同點?有何區別?學生先帶著問題,預習相關內容,搜尋資料,得出自己的答案。在上課時,先對這個題目進行討論,再由同學們回答,并將答案寫到黑板上,以此為引子,進入課程內容,講解相關理論,然后結合課程的理論知識,一起分析預習題目的答案,進行總結點評。根據每個小組的發言質量和發言次數對小組進行評分,評分結果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實踐中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有利。
3.3.2 多用案例教學和研討會
建構主義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演員”,教師變成“導演”,設計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景,幫助學生探索和學習[3]。這要求多用案例教學、研討會等教學方法。衛生事業管理領域熱點難點問題比較多,教師通過追蹤熱點問題、查閱文獻、深入衛生行政機構、企事業單位調研等方式,編寫案例,提出思考題,讓學生思考,然后進行討論和分析, 加強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理解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如講授《藥品監督管理》的時候,就從中央電視臺網站焦點訪談欄目中下載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亮菌甲素注射液”假藥相關視頻作為案例,并提出藥品監督的相關思考題,要學生自己思考答案,然后再統一進行討論。除了多用案例教學外,還根據教學計劃,結合熱點問題,提出若干個主題,進行研討式教學。如針對我國近幾年出現的多起殺醫生傷醫生事件,以及頻繁出現的醫鬧事件,提出問題:這些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衛生管理部門、醫療機構、醫藥企業、消費者、公安及法律部門在這個事情上到底該承擔哪些責任?如何防止這些事情再次發生?對這些問題進行研討。案例教學和研討式教學的組織方式,都是先提出思考題或者研討主題,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用一周左右的時間通過查閱資料,內部討論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匯報材料,做成PPT,派代表到課堂上向大家匯報, 教師和其他同學針對其匯報進行提問,最后教師點評。根據每個小組的匯報材料和匯報過程中的表現對小組評分,評分結果作為課程考核的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案例教學和研討會不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也非常有幫助。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通過設計合適的情境,引導、幫助學生完成意義的建構。實驗教學正是這種教學理論的運用,它非常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了加強實驗教學,學院組織教師編寫了《衛生事業管理實驗手冊》。手冊中首先提供學生完成實驗的基本材料,然后要求學生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作業,以實驗報告的形式上交,并進行點評。例如,可通過提供某縣的醫療衛生資源、人口、經濟發展狀況等資料,要求學生做一個該縣的衛生規劃;通過提供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相關情況,要求學生進行培訓需求分析,然后做一個培訓計劃等。也通過組織學生到醫療衛生企事業單位參觀見習,或者請相關衛生部門的主管給學生講課、開講座等方式,加強學生跟社會的接觸,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衛生事業管理中的現實問題。
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占25%~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75%。學生的平時考核往往缺乏明確的指標,很多時候是教師憑印象打分,讓學生無所適從。期末考試主要是做試卷,學生往往通過考前突擊看書來應付。這種考核方式,學生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考前突擊看書,考后很快忘記,學習效果不好。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理論學習、案例討論、研討會、實驗教學的時候,大都采取學生小組參與的形式,教師根據學生上交的 PPT、實驗報告、學生在展示PPT過程中的表現,小組成員發言的情況等記錄分數,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同時適當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引導學生平時積極學習,也減低學生期末考試的壓力。
通過教學改革和實踐,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遲到、早退、逃課現象明顯減少,查閱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都顯著提高,很多學習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小組成員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必須互相協調和配合,這也增強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案例討論和研討會的很多題目,都成為學生做畢業論文的主題,使他們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中更為順利。有些同學則帶著問題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上)[J].電化教育研究,1997,(3):3-5.
[2]陳 琦,張建偉.建構主義學習觀要義評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1):63-64.
[3]李志義.推進十個轉變實現大學教學改革新突破[J].中國高等教育,2012,(17):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