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惠玲
(伊寧衛生學校,新疆 伊寧 835000)
對中職衛生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
戴惠玲
(伊寧衛生學校,新疆 伊寧 835000)
闡述中職衛生學校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精品課程的內涵,對中職精品課程建設提出建議,以期更好地發揮精品課程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中職;精品課程;教學質量
精品課程建設是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建設環節。隨著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精品課程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近年,我校成功申報了3個自治區級精品專業和5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陸續建設了一批校級優質核心課程。筆者承擔了一門校級優質核心課程的建設任務,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切身感受到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需要結合中職教育特點,對精品課程的內涵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加深對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以便更好地發揮精品課程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1.1 師資力量薄弱
近年來中職衛生學校擴招導致教師少學生多,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師資力量薄弱。許多教師教學工作量大,很難抽出時間認真研究課程教學和創建精品課程,并且很多教師一畢業就成為教師,工作后因教學任務重,很少有機會到臨床實踐,缺乏實踐能力和一線工作經歷,難以滿足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使精品課程建設缺乏有力支撐。
1.2 精品課程的內涵建設不足
在精品課程建設中,部分教師沒有深入研究精品課程的內涵,只注重精品課程建設的外在形式,注重制作電子教案、課件,較少考慮具體課程的特性,忽視學習者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雖然課程建設的手段和工具更新了,但教學內涵仍然是陳舊的,精品課程建設流于形式。
1.3 確立精品課程建設理念
中職衛生學校多數教師畢業于非師范類院校,醫學專業知識豐富,但缺乏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和理念,在教學中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精品課程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另外,由于中職衛生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起步較晚,缺少積淀,需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1.4 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在中職衛生學校精品課程建設中,多數教師依然按照學科體系的完整性進行教學,重點放在專業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目標上,較少深入醫學行業進行市場調研,教學內容缺乏先進性。
1.5 缺乏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目前不少中職精品課程在建設任務書上寫入教學中擬采用項目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但在真正教學過程中還是多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現代教學理念和方法應用較少,教學方法單一;雖然制作了課件,但主要照搬書本知識,缺乏生動的畫面和逼真的模擬演示。
1.6 實踐教學設計不足,工學結合特色不明顯
中職衛生學校精品課程實踐教學的設計沒有能夠緊密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實驗內容與臨床實際結合不足;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對實訓考慮不夠,模擬臨床一線或就業崗位環境的實訓室還不能滿足教學要求,致使工學結合特色不明顯,從而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精品課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符合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具有示范性和輻射推廣作用[1]。
(1)精品課程是高質量的課程,既包括課程內容本身的高質量,也包括課程實施的高質量。
(2)精品課程是在同類課程中具有一定“品第”的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它必須是在相對基礎、相對重要的同時又能夠使得多數人從中受益的課程。
(3)精品課程要具有先進性、互動性、整體性、開放性。精品課程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互動有效的技術建設平臺;完整的課程建設環節,即課堂授課水平、教與學的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學業成績的評價以及教學輔助手段和教學參考書的建設等;還要有開放的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達成資源共享。
(4)精品課程要具有實際、實用、實踐性。在課程內容上,要使教學內容貼近崗位需求;在實踐教學上,要以“必要”“夠用”為原則進行職業化整合;在實訓基地建設上要“崗位化”,按照行業生產規律和崗位技術特點進行建設。
3.1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石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創建精品課程的保證。任何一門精品課程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組建的優秀的教學團隊。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中的師資隊伍建設應緊緊圍繞“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展開,形成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梯隊。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本學科和專業的前沿知識,更應具有高超的職業技能?!半p師型”教師的培養可通過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有計劃地將專業課教師安排到臨床實踐,在臨床工作中積累經驗、提高技能,使其真正具備“雙師素質”;另一方面邀請臨床專家充實到教師隊伍,從而快速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此外,在師資隊伍建設中逐步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只有把教學研究轉化為教學資源,并及時運用于教學中,才能真正推動精品課程建設。
3.2 教學理念更新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
要認真領會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中職衛生學校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所以在精品課程建設中突出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的職業教育理念。
課程建設必須做到教學各個環節的開放:
(1)教學計劃設計要開放,吸收用人單位參與,并根據職業崗位需要制訂教學計劃。
(2)教學過程要開放,實踐性的課程要有實踐條件、實踐設備,鼓勵把課程搬到實習基地去,在真實崗位環境中教授學生。
(3)課程設計要開放,鼓勵與行業、醫院聯合開發課程,將職業資格認證內容融入教育教學中。
(4)實訓基地建設要開放,實訓設備、條件與一線的設備、條件盡量接近。
3.3 教學內容改革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
根據中職學校培養目標和學生年齡偏小的特點,精品課程的內容要具有科學性、先進性、趣味性,在專業理論教學中以“必需”“夠用”為原則,以職業資格標準為參考,以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競爭能力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崗位技能為目標,以崗位需求為依托,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因此要深入醫學行業進行調研,了解行業對課程內容的需求,同時注意加強各課程之間的聯系,將課程中重復的內容適當刪減,并引入醫學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
3.4 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
教學方法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和切入點,精品課程所要求的教學方法必須能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3.4.1 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專業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如利用實習場所、模擬病房的功能,打破常規,采用講述和實物相結合方式進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帶著實際問題學習;采用動態教學方法,實驗演示和動手相結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將項目教學、問題討論、病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引入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2]。
3.4.2 教學手段 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聯合開發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以使復雜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簡潔易懂,易于學生掌握與理解。構建立體化的精品課程網上教學資源,通過教學網站為學生學習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搭建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并且使用網絡進行精品課程教學與管理,將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向社會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
3.5 “特色”是精品課程的生命力
“特色”是一所學校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而成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的優質風貌,中職學校要出“精品”,必須以“特色”為基礎和前提,“特色”是精品課程的生命力。中職衛生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要以醫學專業特色為基礎,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融“教、學、做”為一體,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強化學生的崗位能力。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按照臨床一線或就業崗位真實環境,由單個實驗(訓)室向綜合型、創新型實踐基地發展;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按照互利共贏的原則建立長效校企合作機制[3]。此外,由于不同課程特點不同,建設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應不拘泥于一種模式,因課制宜,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工學結合作為長期不懈的追求,從而形成自己課程的特色。只有突出特色,才有益于精品課程的快速發展。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作為精品課程的參與者和實踐者,要正確認識精品課程的內涵,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探索出更適合中職衛生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精品課程體系,逐步建立一批具有特色的精品課程。
[1]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S].2003.
[2]安秋月.《護理學基礎》精品課程的建設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8(6):30.
[3]周博.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價值工程,2008(10):196.
G423.04
A
1671-1246(2014)13-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