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善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寶雞 720113)
淺談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
趙海善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寶雞 720113)
本文在總結學生管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新形勢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現狀進行分析,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的高職學生管理模式,提出“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新思路,以促進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改革與創新。
高職院校;以人為本;學生管理工作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學生管理工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證。作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學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學生管理工作對高職院校的發展、穩定及人才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就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談幾點看法。
我院作為一所由7所中專學校合并組建而成的高職院校,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近年來,辦學規模呈上升態勢,在校學生數量逐年增加,生源結構、學生素質及其思想觀念日益復雜,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已很難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學生管理工作難度不斷加大。加之學院過渡時期教師和學生管理隊伍數量與學生規模的不適應,以及受社會環境、學習動機、學習動力、學習方法、就業壓力等方面的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動蕩,使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和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廣泛的愛好、開拓創新的精神、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改善辦學條件為重點,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保障,以提升教學科研水平為支撐,以強化學生管理為手段,把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
“自古凡事守法度而穩,循秩序而順。”管理理念對管理學生至關重要,學校有什么樣的學生管理理念,就會在學生中采取什么樣的管理制度、管理態度和管理方法。在學生管理中,我們堅持走職業化、專業化之路,有力地推動了學生管理工作。
一是依據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我們制定了學生德育量化考核細則,完善了輔導員工作、班主任工作、班風建設、學生操行學分、學生“三自”管理等20多項制度,做到學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實行規范化管理。
二是堅持開展校紀校規、法律宣傳、反毒品教育等,增強了學生的“免疫力”,使學生的學習態度、交友態度、就業態度、人生態度更加積極,形成了尊師重教、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三是為了增強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指導工作,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堅持平時與學生進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以誠相待,在溝通中了解學生,成為他們的朋友。
四是為活躍校園第二課堂,堅持定期舉辦櫥窗板報、墻報、演講賽、書畫展、手工藝品展、操作技術競賽等活動,創辦了《雞峰天使》《實穗》《團訊》等切合學生實際的報刊。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特色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五是對學生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通過通報表揚、廣播板報宣傳,引導學生學習先進,不斷進步。同時注意做好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對于違紀受到處分的學生,堅持“重點治理”與教育轉化相結合,形成了良好的校風。
六是深化教學改革、嚴格教學管理,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管理為突破口,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一流的管理和服務、優質的辦學條件培養出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推動學生管理工作走上良性軌道。
我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堅持管理與教育并重,管理與服務并重,管理與發展學生個性并重的原則。通過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實現學生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系統化和科學化;通過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行為管理和學習生活指導,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主學習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積極進取,誠實守信,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學生管理工作的每個環節對學生的成長成才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新形勢下,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進行管理理念和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落實到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學生為本”,就是著眼于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改變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學校與學生處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對立格局,不斷適應高職院校發展新要求,變管理學生為服務學生,通過轉變角色來應對學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堅持“以學生為本”,就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尊重學生,服務學生,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環境。
3.1 轉變管理理念,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是樹立服務意識,改變過去把學生管理工作看成“管住學生”的錯誤認識,變為“服務學生”[1]。傳統的大學辦學理念強調對學生進行嚴格規范的管理,學校各部門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這往往導致學生情緒上的對立。因此,學生管理工作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重點,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以服務為宗旨”的工作理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生長發展環境,努力開創學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二是完善學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通過完善班級6項考核(早操、自習、紀律、衛生、安全、集體活動),使學生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做到天天檢查,一周一小結,一月一總結,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和解決。學生管理實行層層負責制,學生管理部門重點抓輔導員及學生會、團總支,輔導員抓班主任,班主任抓班級工作,使各項管理落到實處。發揮學生干部在學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堅持周日晚召開班主任例會和班會,利用班會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逐步引導學生走自我管理的道路。組織公寓管理人員和班級認真學習學生公寓管理制度,強化依法管理意識。堅持每天檢查學生宿舍的衛生、安全,及時發現問題,在每周的輔導員、班主任例會中反饋存在的問題,討論、分析問題,探討解決辦法,杜絕各類問題及惡性事件的發生。三是加強輔導員、班主任及學生干部的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管理隊伍整體水平。在不斷總結過去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補充完善輔導員、班主任管理的各項制度。適時召開輔導員、班主任會議,及時安排工作,學習交流工作經驗,使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能及時解決,確保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完成新生報到工作,進行軍訓及開學前教育工作,為學生學校生活開好頭。加強學生干部的培養,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積極作用。四是加強學生的學籍管理。學籍管理是學生管理的重要環節,要把學籍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使學生的檔案收發制度化、規范化。
3.2 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管理
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注意調動學生提高自身修養與管理能力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工作,改變學生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從屬和被動的地位,消除學生對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實現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在學生管理中推行以學工辦為指導,以輔導員、班主任為調節,以學生自治為中心的學生管理方式。在這種方式中,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促使學生在這種角色轉換中提高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并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能力,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明顯增強。
3.3 理順關系,形成合力,優化學生管理工作體制
學生管理是對在校大學生的全方位管理,內容比較廣泛,涉及學校的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協調一致,形成合力,以應對學生管理面臨的新問題。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一是加強學生工作機構的建設,強化其組織協調功能,理順學生管理系統各部門、各層次、各崗位的職責、權限關系,建立健全責任制,做到責任到崗,責任到人,責、權、利相統一。二是適當放權,發揮基層的作用。現行的高校管理實行院、系、班三級管理體制,院、系及班擔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的雙重任務。因此,既要賦予學院、系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職責,又要讓其擁有開展學生管理工作需要的權力,做到責權統一。適當下放管理權限給系,便于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教育處理,提高實效性。三是進一步推行院、系一級學生工作體制的黨政融洽,協調統一。四是實行年級輔導員制,與學分制相適應。強化以院、系為單位的年級管理,進一步增強班級管理與專業教學之間的融合力度。在學分制條件下,班級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學生單元組合,應納入學生管理體制。要積極探索以年級管理為主、班級管理為輔的管理體制。
[1]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EB/OL].2010-01-27.http.//www. docin.com/p-43045227.html,2013-10-20.
G40-058
A
1671-1246(2014)13-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