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征
摘 要:依托內涵式發展之路,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是高等教育建設和發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打造學校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選擇。在理論上對高校內涵式發展加以探討,又從實踐方面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內涵式發展提出具體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內涵式發展;人才培養;學科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3-0270-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高等教育經過三十多年的飛速發展,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步實現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型。從20世紀 90 年代末開始的外延式發展對高等教育的大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外延式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效用。因此國家提出當前高等教育必須依托內涵式發展之路,來全面提升高校的辦學質量和核心競爭力,這是高等教育建設和發展的基本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更具緊迫性。
一、內涵式發展是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必然
當前中國高等學校的發展模式主要有外延式發展和內涵式發展兩種模式,其中外延式發展模式主要是通過以規模擴張為基礎的人力、財力、物力的增長來達到數量上的優勢,例如增加院校數量、擴大院校規模、增加招生人數等。這對于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教育發展初期進行外延式發展是很有效的,但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作用。鑒于此,有效緩解外延式發展帶來的負面作用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并將成為今后高等院校發展的主要模式。內涵式發展更加強調高等學校內在“質”的提高,通過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與教育方式等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盡快融入社會,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為社會培養高質量專門人才。
二、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的要素
(一)內涵式發展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
內涵式發展強調以學生為本,以開放與創新作為核心教育理念,立足于培養高素質能力的專業人才,幫助建立創新型社會,提高中國的科研水平,極大地促進社會的發展。
(二)內涵式發展需要良好的制度文化環境
有效地把握發展的方向與途徑,是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而文化是高校的精神所在,有助于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又能夠增強師生的主觀能動性,不但激發教師愛崗敬業的精神,也有助于學生人格和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人才的質量。
(三)內涵式發展需要開放的辦學模式
高等學校需要社會提供創新的思路與資源。開放式的辦學模式,有利于高校把科研成果迅速地應用于社會,反過來,高校又得到了社會的進一步有力支持,這種雙贏的合作道路,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經之路。
(四)內涵式發展需要創新的人才培養方式
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式已經是當代社會發展中刻不容緩的。通過高校之間資源共享,中外學術交流,以及改革課程體系等做法,培養社會更加需要的高質量人才,從而促進高校的內涵式發展。
三、湖南工學院內涵式建設的實踐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針對當前經濟發展現狀與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湖南工學院推進應用型人才的素質教育,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實習實踐的學時安排,并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開展了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模擬上機操作,充分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通過教師的面對面指導,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積極開展校企合作
湖南工學院邀請企業參與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推行訂單培養、崗位見習的教育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近年來,學院將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措并舉,全面推進加強就業實習基地建設。同時學院加強與政府合作,形成學校、政府、企業聯動工作模式。
(三)設置卓越工程師教育實驗班
學院堅持因材施教,分類管理的教育理念,選拔優秀學生進行特色管理,個性培養,創新教育。選擇優勢學科專業設置卓越工程師教育實驗班,構建參與式、啟發式、研討式的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探索系統化創業課程設置。
(四)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具有職業教育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以及與國外聯合辦學的國際型人才。通過建立中外合作交流班,為學院開辟了新的辦學途徑,有利于改善學院辦學結構,擴大學院在國內及國際的知名度,對學院的辦學與進一步開展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
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內涵建設路徑
(一)優化結構,培育優勢學科,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
通過定期調整學科體系、專業類型與層次,進而形成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布局,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堅持培養應用型人才,加大通識教育課和公共基礎課的比重,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思維。通過本科人才培養計劃整合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專業與不同層次優化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加強校企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加強相關學科與跨學科之間的專業內容融合與提升,構建完整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內培外引力度
師資隊伍在年齡結構與職稱結構上要達到普通本科院校評估的合格標準,外聘專業技術人員作為教師進行授課還應占有一定比例,同時通過加強師德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的精神。加強名師培養,在教師中樹立“育人為本,爭當名師”的理念,積極營造“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環境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圍,并且完善獎懲制度。
(三)積極提高科學研究水平
高校內涵式發展,離不開科研水平的提高。通過加強科研平臺建設,開展科研基地建設,為科研成果和社會服務之間建立有效的轉化平臺,開展高水平的科研項目研究,提高科研工作者的重點項目研究水平。積極開展科研立項工作,調動廣大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拓寬科研立項的申報渠道,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提高科研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同時加強培養科研人員和團隊建設,努力創造良好的科學研究環境,爭取高質量科研項目,建立科研管理人員培訓制度,對國家和地方重點產業的發展趨勢作出理性預測,加強對當前社會需求的調研分析力度,加強對應用型教育理論的深入探析,培養和打造學術方向穩定、研究實力雄厚、成果突出的創新團隊。
(四)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和對外合作
必須重視與外部的交流與合作,通過打造開放的國際教育平臺,建立并完善中外合作辦學機制,積極汲取外國的先進教育理念與科研成果。與兄弟院校建立教學合作平臺,實現跨校選修課程,充分利用業內教育資源。同時,建立教學科研基地和研究機構,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深度合作,建立區域經濟研究機構,邀請高端專家參加研究機構的課題研究,并建立校企產學研聯盟,與企業建立點對點、點對線,點對面的全面聯盟關系,抓住有利時機,組織科研人員制訂研究計劃,啟動校企聯盟建設。
總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內涵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在前期外延式發展的基礎上,加大內涵式發展的力度,全方位提升辦學綜合實力,始終堅持把學生質量培養作為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陳昌貴.高等學校內涵發展的四大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06,(11).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N].人民日報,2010-07-30.
[3] 周遠清.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R].重慶:高等教育國際論壇,2011.
[4] 王熙.21 世紀國際教育的挑戰:跨文化身份的可協商性[J].全球教育展望,2009,(12).
[5] 談松華,王建.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J].人民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