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國
為進一步了解當前測繪外業青年職工的思想狀況,準確把握青年的思想脈搏,對浙江省第一測繪院35歲以下外業青年職工的思想狀況進行了一次不記名式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涉及青年職工主流思想、學習成才需求、權益情況、法律意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途徑等。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收回104份。被調查對象中,占編制職工占25%,人事代理占38%,合同工占23%,勞務派遣人員占14%;黨員占30%,團員占44%,群眾占26%;在文化程度上,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青工占66%,中專及以下學歷的青工占34%。調查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對問卷數據的統計、整理和分析,總結出一些特點,發現了一些問題,也引發了一些思考。
一、當前測繪外業青年職工主流思想
(一)青年職工主流價值觀較為積極
在調查中,青年職工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信心”問題,回答較有信心和很有信心的比例占82%,說明絕大部分青年職工認同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前景是有信心的。在問及“當國家、集體利益和群眾生命安全受到侵害時,您的態度”時,回答立即制止斗爭的、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應的和立即報警的占98%,保持沉默不過問的只占2%,沒人回答躲開的。說明青年職工的正義感非常強烈。在回答“是否贊同幫助他人應該全心全意”時,贊同的80%。說明絕大多數職工具有愛心。這些都充分說明他們的主流價值觀是積極的。
(二)青年職工價值判斷日趨多樣化
在問及“你如何看待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時,選擇以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為重的占28%,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占47%,先考慮個人利益的占2%,視情況而定的占23%。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組織形式、文化觀念多元發展趨勢的日益明顯,廣大青年在價值評判上不再具有原來的相對統一模式,而體現為更具個性化、現實性、趨利主義傾向,在樂意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也十分強調務實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二、需要重視和思考的思想傾向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職工的主流思想是積極的,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開放的加大,改革的不斷深化,青年職工思想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其思想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功利性趨于明顯,從調查結果看,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傾向:
(一)青年職工對社會熱點問題十分關心
收入分配不公、住房問題、腐敗現象成為青年職工關注的焦點。調查中,對“您認為目前社會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么”,回答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收入差距大與分配不公、住房問題、腐敗加劇。反應出青年職工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關心與擔憂。
(二)一些職工對當前的收入分配有看法
問卷調查中,回答收入分配差距很大和差距較大的占63%,回答差距較小和差距很小的占15%,22%回答說不清。這些數據表明,一些青年職工對收入分配有看法。
(三)部分職工認為單位加班加點太多
對單位加班加點的看法,認為太多的占38%,認為是單位發展需要,沒有辦法的占53%,只有9%的人回答加班加點不多。在調查8小時外主要安排時,按次序分別為:加班加點、上網、看電視。就是說測繪外業青年職工8小時外在加班加點比較多。
三、對策建議
針對當前職工的思想狀況,結合外業測繪單位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一)要加強對青年職工的思想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是要針對國內外大環境變化對青年職工思想的影響,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形勢教育。教育培養青年職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工作積極性。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應以單位發展戰略為著眼點,結合單位發展目標的實現來開展。要讓職工了解單位的過去,明晰單位的發展方向,明確他們在單位發展中的作用,讓他們真正把自己當做是單位的一份子。三是要針對測繪保障任務艱巨、工作條件艱苦的特點,繼續開展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教育。四是要針對測繪工作的基礎性、前期性特點,深入開展愛崗敬業、質量第一、優質服務的職業道德教育。教育青年職工干一行,愛一行。
(二)要關心相對弱勢的職工,重視做好三類青年職工的思想工作
一是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受過高等教育,知識面廣,思想活躍,有一定的創新精神。但對工作和生活過于理想化,遇到困難時,往往不會從自身找到原因。還有部分年輕大學畢業生的價值取向存在偏差,急功近利。一味的把高收入、自我發展作為自己成功的標志,而埋頭苦干,艱苦風斗,腳踏實地的精神不夠,不安心本職工作,埋怨工作條件差,嫌工作太累,待遇偏低等。二是勞務派遣身份的職工。他們普遍存在三低現象,就是學歷低,從事的崗位技術含量低,工資收入低。由于他們往往在外業一線從事輔助工作,勞動強度依然很大,工作生活環境依然艱苦。因此,這些人,經常象一個流動的兵,經常干不了一年半載就辭職走人,流動性極大,往往會對單位的工作和形象,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三是工作兩年以上的外業一線青年職工。經過幾年的鍛煉,技術上已經成為骨干,先后結婚成家,但他們長年在野外艱苦的環境下工作,生活相對枯燥,休息時間少,家庭無法照顧,后顧之憂較多。
(三)要調整利益分配格局,切實解決分配不公問題
分配不公,是職工群眾反映比較多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勞務派遣身份的職工,普遍反應強烈。要本著改革開放和社會進步的成果應當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分配政策的調整,加強對收入分配方案的研究,體現社會公平,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快形成效率與公平兼顧、同工同酬、促進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向優秀人才、貢獻突出人才、關鍵崗位、艱苦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完善考評和收入分配管理辦法。堅持精神鼓勵、事業激勵、物質獎勵并舉,以多種措施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要進一步拓寬成才渠道,擴大青年職工施展才華的空間
鑒于青年職工文化程度普遍較高,渴望成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一要進一步優化成才環境。通過建立各類青年人才評價標準,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評價青年人才,完善評比表彰、典型宣傳等機制,發揮先進人物的示范導向作用,切實創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二要加大教育培訓。尤其要針對崗位發展需要予以培訓,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提高培訓的成效。三要進一步健全成才機制,為青年人才建功立業提供機會,搭建舞臺,建立有效的職位升遷考核和人才流動機制,大力開展各種技能競賽,鼓勵自主創新,著力提高青年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要充分發揮團支部作用,提高共青團的服務能力
共青團作為青年群眾組織,做好青年工作有其自身的優勢。共青團工作要在工作思路、工作機制、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載體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增強團組織的活力,使團的活動滲透到單位改革和發展、安全生產、質量管理等各個環節中,增強團組織活動對不同層次青年的吸引力。通過讀書活動、知識競賽、交流研討、專題講座、青年論壇、青年崗位能手講臺等活動,掌握新形勢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大力加強青年文化建設,滿足青年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教育青年職工真正成為推進事業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作者單位:浙江省測繪質量監督檢驗站,浙江 杭州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