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平
(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重慶 408100)
從目前國內外學者、教師對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理論、實踐研究報道來看,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已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已從單一轉向多樣化,教學目標已從只重認知目標轉向兼顧情感目標,學生學習已從接受知識轉向探究知識。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能力人”,即既具有勝任具體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又具有一定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遷移能力的勞動者。教師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學校教師必須具備高尚師德師風,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才能更有效地推進專業教學改革,提升專業教學質量。據報道,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缺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想和精神,理論學習氛圍不濃,教學、科研和學術態度不夠嚴謹等[1]。據湖南楊禮芳等[2]調查,衛生職業學校教師在師德方面最為欠缺的是教學態度和教學情操,應加以改進。
以改革教學模式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通過舉辦系列培訓和推動高效教學模式改革,促進教師進一步提高師德修養、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加強學校內涵建設。
學校從自身師資隊伍現狀出發,依據醫藥衛生專業特點,積極建設和完善師資隊伍,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首要、重點任務。
校園文化建設是示范校建設的特色項目之一,項目啟動后,首先形成了以“仁道”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理念框架,包括“仁心妙手、明道正業”的教育理念和“修身濟世、傳道立人”的教風。2012年11月,學校成功申報重慶市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醫藥衛生學?!叭实馈睅煹吗B成實踐研究》,以“仁道”思想為主線,以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為重點,以各類主題活動為載體,加強“仁道”校園文化理念的宣傳培訓,通過養成教育的手段培養教師健康的職業思維方式和職業行為習慣,打造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教師隊伍。
每年集中安排10天左右的時間,確定1~2個主題,通過校內外專家學術講座等形式,提高全體專兼職教師的師德師風和教育教學水平。2013年寒假,在集中學習之后還分組進行了戶外拓展訓練,對教師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磨煉戰勝困難的意志,調試身心,更好地面對工作與生活的挑戰,進一步樹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團隊精神和整體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
由于我校引進的人才多數畢業于醫學院?;騺碜孕袠I一線,缺乏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培訓和教學經歷,所以學校應注重青年教師的培訓。
3.3.1 定期開展青年教師培訓 每1~2年委托高校組織一次青年教師培訓,邀請德高望重的教授、副教授開展專題培訓,內容涉及師德師風、教師專業化發展、課堂教學組織、教研方法等。
3.3.2 實施“老”帶“新”制度 從師德高尚、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中遴選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子,培養2~3年,在教學計劃制訂、教學設計、課件制作、教學方法實踐、參與教學技能大賽等環節指導青年教師。指導教師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和高度的敬業精神、愛心和責任心感染青年教師,青年教師跟隨指導教師體驗、學習中職課堂教學,傳承學校教師團隊的優良傳統作風。
學校確保每名專業教師每兩年行業實踐時間不少于兩個月,行業實踐可采取掛職鍛煉、跟班鍛煉、培訓進修等形式。教師深入醫院或醫藥企業一線,深入調查研究,作為企業員工參與日常工作,這是提高教師職業能力及專業技能教學水平,成為“雙師型”教師的好機會;同時也是對教師人文修養、組織紀律觀念等的考驗。行業實踐既有利于教師了解社會和行業發展趨勢,正確認識自己,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身專業發展的緊迫感,又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教師養成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養成堅忍不拔、不畏艱險的優良品質,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3 年,學校被評為重慶市級文明單位;基礎護理教研組被評為涪陵區“巾幗文明崗”;兩位教師分別榮獲“首屆中國職業院校教學名師”、“重慶市優秀女園丁”稱號,十余名教師獲重慶市“市級骨干教師”、涪陵區“師德師風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13年,榮獲重慶市政府首屆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全國首屆中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涪陵區政府頒發的學術成果獎3項。示范校教學模式改革順利推進,近兩年教師公開發表論文、編寫教材、參與課題研究等的人次較以前大幅度增加。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違紀、流失情況逐年減少,德育量化考評分數和學習成績逐年提高,“守仁致和、力行日新”的校風和“立德立志、善學善能”的學風逐步形成;畢業生總體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習、就業單位均反映良好。2012年、2013年,學生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在市級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學校招生火爆,贏得了社會好評。
改革教學模式既需要體現學生的認識主體作用,又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進一步合理組織教學,對學生加強品德、人格和情感的教育,以達成教育教學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改革后的教學模式更注重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更強調學生在內心樹立起追求真善美的理念。這絕非一兩次說教就能達成的,教師需要用自己積極的情感、人生態度與價值觀去影響學生,通過言傳身教,師生相互激勵、教學相長使學生通過模仿、嘗試和實踐體驗,逐漸習得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完善人格與健康心理。師德修養是教師內在品質修養和外部行為修養的高度統一。很難想像一位沒有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缺乏良好思想政治素質的教師,能夠在言談舉止間讓學生感知到“學高”、“身正”,能夠影響和引領學生達成上述目標。
教學模式的改革給教師帶來較大壓力:教師要深入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等實踐研究;要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圍繞學習目標自主學習與探索;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要創設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案例,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輔導學生,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使他們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要不斷研究本專業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知識和新問題,不斷充實自己。課堂上的高效需要教師在課下做很多準備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3],而這些投入所得的回報亦是無法用經濟收入衡量的。如教育家李吉林所說,摯愛產生激情,激情驅動創新,創新使人生充實。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只有樹立了正確的職業理想,具備了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培育優秀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把本職工作、個人理想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師方能愛崗敬業,甘為人梯,迎難而上,加強學習,勇于創新,持之以恒地探索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高尚的情操、嫻熟的教學技能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任何教學模式都離不開相應的理論指導。美國教育家舒爾曼認為:教師必須知道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轉換為學生能理解的知識才能使教學取得成功。先進的教育專業知識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催化劑和活化劑,將內容和方法糅合在一起,使學科內容具有可教性。
筆者認為,改革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促使教師樹立新的職業教育觀念?,F代職業技術教育作為傳遞職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社會勞動力的教育,有別于其他類型教育的教育觀。真正的教育是理解、關愛學生,打造學生的過程,它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幫助每位學生發揮潛能,達到最佳狀態,使每位學生向其可能的方向發展[4]。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以滔滔不絕的講授占用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而是讓學生更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進行主動學習和協作式探究。但職業學校的學生因為年齡、閱歷、基礎知識和原有學習習慣等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會面臨較多困難,除自身努力外,常需要教師的引導、啟發、糾正、強化,需要得到教師較多的幫助方能達到目標。韓愈《馬說》曰: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主動、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主動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努力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才能當好“伯樂”,將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千里馬”。
[1]李智輝.淺析中等職業學校師德師風建設[J].小作家選刊,2013(8):304.
[2]楊禮芳,范國正,朱艷萍.衛生職業學校師德師風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5):106-107.
[3]馬良駒.高中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J].大觀周刊,2013(4):186.
[4]蔡飛.現代職業教育新觀念[J].價值工程,2010(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