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林
〔關鍵詞〕 學困生;寬容;閃光點;學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2—0024—01
學困生就是指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在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離常規的結構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開發,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等沒有得到很好發展的學生。這類學生有的是基礎沒有打好,上課如聽天書;有的懶惰不愛讀書,不愿寫字;有的貪玩,顧不上學習;有的調皮搗蛋,不知道學習;有的反應遲鈍……這些學生往往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孩子,也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義務教育課程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這就要求老師要抓好學困生的轉化。下面,筆者就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要對學困生寬容以待
寬容決不是放縱不管,聽之任之,寬容就是不要沖著學生的錯誤發脾氣,而是要等待到合適的教育時機,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在溫馨的情緒中明辨是非,明白事理,從而自覺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所以寬容是一種教育藝術,它的目的在于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決不能訓斥歧視,另眼相看,而要理解、關愛,先冷靜分析一下原因,然后根據情況加以處理。如某學困生的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教師不能粗暴地把他訓斥一頓,強迫他按時完成作業,而是要了解他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如果是因為他對所學的知識沒有真正接受,對所做的題目不理解而耽誤交作業的時間,教師就應該進行輔導,讓他對所學的知識真正領會再去完成作業。如果是其他學科作業積壓或有什么事耽誤而沒有完成作業,就要給他時間去完成。如果是不用心,只顧貪玩,不顧學習,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就要耐心教育他們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完成作業。總之,不能遇到學困生犯錯誤就訓斥,強迫他們去接受教師的意志,這樣往往事與愿違,學生的敵對情緒加重,學生對待教師的嚴格要求采取軟抗,認為教師的嚴格要求不公平,心里會不平衡。寬容則恰恰相反,它能增進師生的友情,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它有效地架起了師生情感的橋梁,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明辨是非,樂于改過自新,健康成長。
二、善于捕捉和創造學困生的“閃光點”
我們看待學困生,不能把他們看的一無是處,要從他們的缺點中找優點,利用他們的優點打開他們閉塞的心扉,讓他們走上茁壯成長的正軌。同時要給學困生創造“閃光”的機會,如對待成績差的學困生,上課時可提問一些簡單容易、估計他有把握答對的問題,當他答對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讓同學們用掌聲鼓勵他。萬一答錯或答不出時,可對他說:你暫時沒想起來,不要緊,不可能每道題都懂。這樣給其臺階下,擺脫他的尷尬,保護他的自尊心,進而使他們樹立信心,提高上進心,逐步向好的方面轉化。
三、注重學法指導
“學困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得當而造成學習困難的。為此,教師要注重學法研究,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記憶的方法,讓他們養成作業書寫端正的習慣,預習、復習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實施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要求,推行“多人異步,分層教學,分類推進”的教學策略,對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要求,包括布置作業,按A、B、C三類分別布置,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都能獲得成功,讓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平臺上都能和諧發展。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學困生”的轉化。
總之,學困生的“困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當然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教師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更要有足夠的愛心、信心、耐心、恒心,才能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教育效果。學困生的轉化更是一項非常具體、艱巨的任務,方法因人而異,多種多樣,教師還要學會用充滿愛的甘霖去滋潤他們的心田,要嚴愛統一,嚴中溶愛。要切切實實幫助他們,指導其學習方法,要為他們提供展翅奮飛的機會。我們要給學困生更多的鼓勵、信任和幫助,畢竟在我們這個社會,需要許許多多的高科技人才,更需要許許多多會學習、會生活、心理健康,有健康人格的普通勞動者。“錦上添花”不可少,“雪中送炭”更重要 。讓學困生學會學習、融入學習、熱愛學習,在學習的天堂里,自由飛翔,自由馳騁,為他們打下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轉化學困生的意義所在,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