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宏杰
〔關鍵詞〕 語文教學;寫作能力;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2—0042—01
一、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動力
1.聯系學生生活,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 著名教育家劉國正說:“我堅信寫作若離開生活,無法獲得真正的寫作能力的”。他倡導寫作文要學生說真話、說實話、說真情實感。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學生總是怕寫作文,一些作文總覺得無題材可選,無話可說,是因為缺乏實境的寫作素材,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寫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生活是學生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寶庫。指導學生從多方位的視角去觀察生活中社會中的人、事、物,做好寫作素材的積累,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用思考的眼光關注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只有把寫作和生活緊密聯系,寫作的素材就豐富不已,再也不覺得作文無話可說了。
2.展示學生習作,增強學生寫作的成就感。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可以將選取若干篇有真情實感、表情達意明確的文章在班上朗讀;也把一些同學作文中寫得精彩的片段在班上張貼,作為本次作文中的范例,鼓勵大家學習。與此同時,通過評講,調動學生進行再修改,然后推薦好的習作在校刊上發表。每學期,我都要指導學生編寫一本班級優秀作文匯編,讓學生自己寫序言,自己根據題材分門別類抄寫,這樣使更多的同學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讓學生具有成就感,寫作興趣和欲望就會大大提升。
3.教師下水作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老師的示范,在學生中能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作為語文老師不應該只是站在岸邊指手畫腳,也應該敢于下水,同學生一起作文,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會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筆者平時和學生共同來完成作文,并把自己的習作在班上宣讀,這種做法,大大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熱情。
二、做好作文批改和講評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1. 教師批改,重在指導。每次作文,教師可精批其中的三分之一,每學期可對每名學生的作文認真精心批改兩三次。每次都要提出一個改進意見。比如,書寫方面,語句方面,構思方面。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只批不改,這就讓學生對老師的評語熟視無睹。作文發下去后,要讓學生針對老師的評語,進行認真修改,書寫潦草的,重新抄寫;語句不通的,要修改通順;條理不清的,要重新構思。這樣,學生經過重新修改,獲得了收效,本次作文才算完成。這種批改方式既能指出作文中錯誤的原因,又指明改正的方法;既能表揚已取得的成績,又能提出進一步的要求。
2. 學生互改,重在參與。學生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也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可把學生按5-6人,分成小組。首先,讓學生輪流傳閱本組學生的作文,在傳閱過程中,對出現的錯別字、病句進行修改,拿不準的地方可以共同討論。然后,對每一個同學的作文,分別討論,小組組長歸納意見,寫出評語。最后,每小組推薦兩篇優秀習作,全班交流。也可以把某篇作文打印后分發給每位同學進行修改,然后,讓學生發表自己的修改意見,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最后達成共識。
三、指導學生多讀多練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必要途徑
古人云:“厚積言有物,百練筆生花。”多讀書,勤練筆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不二法門。首先要讓學生廣讀博覽。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不是太大,沒有升學壓力,正是讀書的黃金時期。教師應樹立大語文的觀念,引導學生從教材中走出來,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名著,優秀習作,文學類報刊雜志。如《中學生閱讀》《中學生優秀作文》《讀者》《散文選刊》等。要幫助學生制定閱讀計劃,檢查督促學生去認真落實。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養成積累的習慣,學會寫讀書筆記。如名人名言,精彩的描寫,有啟發意義的故事以及新鮮的詞匯,這些都能增添作文的素材,讓學生在作文中能言之有物。 其次,是大量的練筆。課堂教學中要針對課文寫評論、分析人物形象;也可以進行片段寫作練習,同時還要要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形式靈活,題材多樣,可記敘事情,可發表議論,不一而足。日記內容學生選,題目學生定。尤其注意的是,我們的日記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目的的,日記不能記成流水賬,也不能是提要式的,只有通過多種途徑、堅持不懈地練筆,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