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
〔關鍵詞〕 數學教學;多媒體;教學
情境;生活;練習;多樣
化;難點;突破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2—0081—01
適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目的地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彌補傳統教學中掛圖以及課本中文字敘述的局限性,可以變抽象為直觀,變被動為主動,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是學生賴以學習或研究數學知識的背景,它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能利用語言描述或者實物掛圖等方式創設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情境缺乏生動性和形象性,小學生不感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而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改變這種狀況:能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獅子過生日,它邀請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會。小兔子和小猴子分別坐著一輛方形車輪的車和橢圓形車輪的車來參加獅子的生日宴會,道路很平坦,但小兔子和小猴子都被車顛得一上一下。學生看到小兔子和小猴子狼狽的樣子開懷大笑,課堂氣氛非?;钴S。這時,筆者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小兔子和小猴子都會感覺顛簸?”這個問題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不僅得到了正確的結論,同時還認識到了圓的作用。
二、溝通生活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時,教師應利用多媒體適時創設生活情境,溝通生活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以下內容:屏幕上出現太陽、月亮、地球三個天體的運行規律,即地球繞太陽轉一周是一年,月亮繞地球轉一周是一月,地球繞地軸轉一周為一日。再配以親切的解說和動聽的音樂,生動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宇宙,他們在心情愉悅中感知了年、月、日的來歷。同時,學生對年、月、日是怎樣產生的、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等產生的疑問,通過這一直觀的演示,都得到了解決。這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還增強了學生的認知意識。
三、能設計多樣化的練習
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利用多媒體編寫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化抽象為具體,可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讓學生輕松鞏固所學知識。
例如,教師可以在講授新課后,改變枯燥的練習形式,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智力闖關游戲,練習效果會更好。也可以在習題中引入生活片斷,幫助學生理解解決問題類題意。只有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形式多樣的練習也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反饋信息,方便教師有充分的依據改變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四、突破難點,增加課堂容量,使數學課堂高效
在目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確實發揮了強大作用,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傳統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完成畫圖、繪制圖表和處理數據等工作,不僅工作量大,且難以突破難點。若采用多媒體技術來完成這些工作,可節省教學時間,突破難點,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時,學生一直很難理解“速度和”這一概念,在教學中,筆者適時利用多媒體模擬運動過程,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速度和”。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教學改革的大趨勢,是計算機應用到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體現。多媒體的運用,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一般要用在教材的關鍵處、教材的疑難處、教材的精華處、教材的深奧處。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在為教學提供更多方便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師應成為研究者,成為“專家型”的多媒體技術使用者,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