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貴
(佛山市南海區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佛山 528211)
自2000年至2010年,教育部每兩年對我國中小學生進行一次體質監測,5次監測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在體能、心肺功能、超重與肥胖、近視率這4個方面呈現連續下滑的趨勢[1]。作為體育教師,面對此情況該如何選擇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質?目前中職學校體育課教學模式存在哪些不足?中職生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從衛生類中職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入手來探討體育課教學改革的思路。
體質是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人體所表現出來的形態和機能方面相對穩定的特征,具體指身體形態發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心理狀態、適應能力5個方面。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但是人們的體質卻沒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反而下降了。體育教師面臨著一個嚴峻問題:生源體質下降,教學越來越吃力,教學活動難以開展,成績也跟著下滑。這使筆者意識到,以前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中職生。面對這種現狀,教師只有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才能增強中職生的體質。
長期以來,在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傳統體育教學觀與應試教育影響,總是片面強調以傳授體育知識、技能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忽略了中職生的個性,限制了中職生的獨立性活動,同時也忽視了對中職生體育能力的培養[2]。
現階段中職生體育教學大綱某些內容還是以強調傳授運動知識與技能為中心,大多數活動項目缺乏終身受益和與專業相符的內容,使中職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有減無增[3]。
中職生體育課成績考核與評定基本上仿用競技方式評價體育成績的標準,往往是中職生跑得越快、跳得越高、投得越遠,得分就越高,《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達標率越高,往往認為該校的體育工作抓得好[4]。顯然,這種評價標準已經偏離了體育教育的目的,不能客觀地反映中職生或學校的綜合情況。
從以上分析來看,中職生體質下降與體育教學有很大關系,如不適當調整體育課教學,中職生體質可能會一直得不到改善。教學內容重點不突出、層次無區別、針對性不強讓中職生鍛煉不均衡。考核方法競技化給中職生一種錯誤的假象,以考試成績為綱,只注重考試項目,應付考試考核。體育課存在的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中職生的有效鍛煉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必然導致中職生體質下降。
首先從中職生入校的第一節課開始,就灌輸給他們正確的指導思想:衛生類中職生體育課的根本目的是增強體質,培養終身鍛煉的習慣和能力。針對學校專業特點,使中職生明確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畢業后大多數中職生要上夜班、面對細菌和病毒,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必須具備強健的體魄、充沛的精力和較強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因此,平時多參與體育鍛煉,爭取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為日后工作做好準備。
現在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上課時中職生很懶,不愿意運動[5]。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4.2.1 在第一堂課就向中職生說明“態度決定一切”體育課就是鍛煉,鍛煉就是運動,運動就是玩。我們培養的不是運動員,上體育課也不是為了比賽,而是為了提高大家的身體素質,所以只要大家認真配合教師參與練習,平時表現良好,不管考試結果如何,最后都能通過。這樣就使中職生明白,不管自己以前怎么差都沒關系,只要以后積極參與就可以通過體育考試,從而使中職生參與運動的決心更加堅定。
4.2.2 減負 體育課教學內容主要以《國家中職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項目為主,再添加各種球類、體育游戲和拓展活動等教學內容,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把內容簡單化,動作分解更細,使中職生更容易接受,從而增強了中職生參與運動的興趣,體會到了運動的快樂。比如跳遠課可以穿插一些單腳跳的游戲,這樣既可以增強中職生的下肢力量,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2.3 讓中職生當教師的教學助手 面對不同水平的中職生可以采取互幫互帶的方法,共同調動中職生參與課堂練習的積極性。給基礎較好的中職生提供教師助手平臺,讓中職生帶中職生練習,中職生教中職生,一個樂于教,一個樂于學,容易溝通,如果遇到問題再向教師請教,這樣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大家都動起來,讓中職生真正從運動中體會到“教”與“學”,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使得整個班更和諧、師生關系更融洽。
4.2.4 給中職生加分 可以采用加分制充分肯定中職生的成績,從而提高中職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對于課堂上積極配合教師、積極參與練習的中職生給予加分作為鼓勵。特別是那些當教師助手的中職生,一律在平時成績或總評給予加分,使這部分中職生的辛勤勞動得到認可,提高中職生的積極性。
4.2.5 重視個體差異,適當調整評價標準 在實際教學中,每個班都有小部分身體素質、技能和心理方面較差的中職生,這就需要教師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調整評價標準。比如800米的中長跑項目,只要他們認真盡力跑完全程就給予他們通過;再如立定三級蛙跳項目,跳的過程中允許他們停留調整動作,這在無形當中降低了難度,使這部分中職生同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4.2.6 將教學場地、環境及人文關懷緊密聯系 運動場地寬敞,教學器材充足,盡可能給中職生提供較好的設施條件,把中職生吸引住,就能調動中職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從中獲得運動的快樂。作為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同時也要時刻為中職生著想,如夏天大太陽暴曬,上課的場地應盡可能選擇陰涼的地方。假如必須在暴曬場地進行練習,那么盡量縮短練習時間,增加間隔休息的時間。
綜上所述,衛生類中職體育教學課改途徑是多樣化的,但無論采用何種課改,都必須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和培養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中職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中職生參與到運動中來,才能讓中職生喜歡運動,進而增強中職生的體質。
[1]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盧峰.淺談學生體質健康的下降看中小學體育課堂改革[D].長沙:長沙市實驗小學,2011.
[3]李艷翎.社會轉型與中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6):798-800.
[4]李明雄.有關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幾點見解[J].新教育,2009(Z1):105-107.
[5]申海軍,吳蘇延,宗延偉,等.對目前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延安大學學報,2006,25(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