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霞
(江蘇省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康復專業建設視閾下的公益社團建設
陸建霞
(江蘇省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公益社團與康復專業有著天然聯系,可以作為康復專業的一種教學資源存在。可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課程優化、實踐教學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出發,將公益社團建設提升到康復專業建設新層面。
康復專業;社團建設;公益活動
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社團已成為高職院校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優化學生成才環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公益社團為大學生接觸社會、服務社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平臺[1]。但高職公益社團僅停留在開展公益性活動,培養大學生社會服務意識,提高學生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層面。能否再前進一步,將公益社團建設與專業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呢?筆者以為,康復事業本身具有公益性特征,與公益社團有天然聯系,因此,公益社團可以作為康復專業的教學資源存在。而如何將公益社團建設與康復專業建設結合起來,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中央文明委印發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2014年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要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志愿服務。高職公益社團是由高職學生自愿組建并申請學院批準成立的,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性活動以培養社會實踐能力、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和提高綜合素質的組織[2]。其開展的活動以關愛老年人、兒童及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為主。
現代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的、獨立的醫學學科,自20世紀80年代初被引入我國至今,康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全國各高校相繼設立了康復專業。我校康復專業包括康復治療技術、康復工程技術和中醫保健康復技術3個方向,主要課程有康復功能評定、物理治療技術(PT)、作業治療技術(OT)、言語治療技術(ST)、康復工程、中醫傳統康復技術、社區康復服務等,這些課程內容可以成為公益服務項目,為公益社團建設提供技術支持。高職公益社團不僅僅可以開展愛心助殘等活動,還可以通過針對性的康復項目對殘疾人進行康復指導,提高其康復技能。將康復專業知識和技能運用于公益活動,可以提高活動的專業性,使服務對象更加受益,產生更好的社會效應。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是高職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教學資源開發是專業建設的瓶頸之一,但是對于康復專業來說,公益社團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筆者從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課程優化、實踐教學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闡述康復專業建設視閾下的公益社團建設。
(1)建設公益社團,加強高職衛生人才培養。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即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現場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高職學生除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深入社會,積極參與實踐,培養和鍛煉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提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時,強調要“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各種課外、校外活動。加強學生社團組織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公益活動具有創新性、實踐性和多樣性,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人文關懷精神,滿足學生提高個人綜合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而幫扶弱者的成就感更增添了學生勇于實踐的信心,有助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運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因此,公益社團從能力培養和精神塑造兩個層面為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支持,不僅有助于專業特色與品牌創建,更重要的是,其實踐性和社會性大大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2)建設公益社團,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公益社團建設有益于師資隊伍建設,有益于“雙師型”教師培養。康復專業課程實踐性、技術性和操作性很強,而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缺乏臨床實踐經驗,教學內容只是陳舊經驗的傳遞。將公益社團建設納入專業建設,使運動學、人體發育學、康復功能評定、物理治療技術、作業治療技術、言語治療技術等專業課程可以在公益活動中進行教學。教師參與社團活動,能直接提高其專業技能及實踐指導能力,促使其由“紙上談兵”型教師向真正的“雙師型”教師轉變。
(3)建設公益社團,實現課程優化。課程優化是教改的重要課題。公益社團建設與康復專業建設相結合,有利于學校了解學生興趣與志向,開設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課程,使課程體系更具開放性和靈活性。同時也促使學校在修訂課程標準時更關注個體與課程的聯系,實現課程標準穩定性與課程內容靈活性的辯證統一,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此外,公益社團建設還為專業建設提供生動的、全方位的、永不枯竭的教學資源。
(4)建設公益社團,強化實踐教學與人文精神培養。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而目前很多公益社團活動缺乏專業性,解決服務對象實際問題效果不佳,因此,公益社團急需提高活動專業性。將公益社團建設與專業建設結合起來,既可以促進公益社團的專業化建設,又可以強化實踐教學,一舉兩得。例如,某高校公益社團組織開展“愛讓未來無障礙:關愛智障兒童”愛心活動,既為智障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送去關愛和溫暖,又使社團活動與專業特色、校園活動與社會服務相融合[3]。這不僅是實踐教學,還是職業素養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
(5)建設公益社團,推動科研發展。公益社團可以開展很多學術性活動,比如開展康復需求/現狀/認識等方面的調研、康復宣教、康復技術推廣、康復服務效果觀察、輔具設計等。通過這些活動提升公益社團的學術性,促使師生將科研的觸角伸向殘聯、民政部門及社區,與康復機構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運用專業優勢開展課題研究,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這樣既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專業建設服務,又可利用專業技術為康復事業作貢獻,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一舉多得。
隨著我國康復事業的蓬勃發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有理由相信,把公益社團建設與康復專業建設結合起來,是一種有意義的探討,期待在實踐中孕育出更豐碩的果實,獲得校園文化建設與專業建設的雙贏。
[1]胡文娟,張志華,羅春園,等.高校學生公益性社團發展的調查研究[J].傳承,2009(7):94-95.
[2]潘勇軍.高職院校公益型社團建設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3]譚為宜.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辯證性芻議[J].河池學院學報,2008(6):108-110.
G455.7
A
1671-1246(2014)23-0011-02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3年度)“專業建設視閾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研究——以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社團建設為例”(2013SJDFDY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