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惠,白烈琴
(靈臺縣人民醫院,甘肅 靈臺 744400)
案例分析在新入職護士責任心培養中的應用效果
王春惠,白烈琴
(靈臺縣人民醫院,甘肅 靈臺 744400)
目的 探討案例分析在新入職護士責任心培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收集108例有代表性的護理差錯和護患糾紛,在新護士崗前培訓期間定期開展案例分析討論,強化新護士職業安全意識與工作責任心。結果 通過開展案例分析討論,護士責任心和職業安全意識明顯提高。結論 在新入職護士崗前培訓時開展案例分析討論,能夠杜絕或減少護理差錯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案例分析;新入職護士;責任心
護理差錯均是護士在護理工作中責任心不強、粗心大意、不遵守規章制度造成的,27%~51%的醫療事故是可以預防的[1]。護理服務對象是人,因責任心缺乏導致的差錯事故是無法彌補的。因此,新入職護士崗前責任心和職業安全意識培養尤為重要。我院通過在新入職護士崗前培訓期間開展案例分析討論,提高護士責任心和安全意識,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甲醫院,全院開放床位550張,現有護士212人。2012年新入職護士45人,后者在一年的工作中造成的差錯事故和護患糾紛較多。2013年,護理部在崗前培訓期間,定期開展案例分析討論,以增強其工作責任心,減少護理差錯與護患糾紛。
1.2 方法
1.2.1 實施方法(1)案例收集方法。由13名科護士長通過報紙、雜志、網絡搜集近5年國內報道過的典型醫療護理糾紛,尤其是本科室曾發生的護理差錯和護患糾紛,要求資料翔實,數據可靠。
(2)案例整理方法。將收集的108個案例由兩名臨床經驗豐富的副主任護師篩選歸為十大類(管理缺陷8例,給藥錯誤32例,操作失誤9例,技術缺陷7例,健康教育缺陷10例,管路脫出7例,患者住院期間壓瘡、跌倒、墜床、燙傷、走失13例,紫外線消毒注意事項告知不清6例,服務態度不好10例,院內感染6例)。分析差錯事故發生的原因、造成的損失及經驗教訓,制訂預防措施并制成教學幻燈片。
(3)案例教育方法。在新護士崗前培訓期間每月選3~4個案例進行學習討論,讓新入職護士吸取教訓,從思想上重視護理職業安全,在實際工作中自覺杜絕差錯事故。同時護理部結合科室特點把與本科室相關的案例資料發放給科室,供各科室平時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和討論,強化安全意識。
1.2.2 評價指標 采用醫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對新入職護士責任心進行評價,并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評價指標有護理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安全用藥、查對制度、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對待差錯事故的態度和處理方法、護患溝通等。
2.1 新入職護士責任心評價
向2012年和2013年接收新入職護士的13個科室的醫生、護士發放新入職護士責任心評價表198份,讓其對本科室兩年內新入職護士的工作進行評分,收回有效評價表192份。計算每項均分。結果顯示,2013年入職護士得分比2012年入職護士高,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
表1 新入職護士責任心評價表得分比較(±s,分)

表1 新入職護士責任心評價表得分比較(±s,分)
項目護理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安全用藥查對制度護患溝通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對待差錯事故的態度和處理方法2012年入職護士88.00±1.01 83.00±1.05 91.00±0.95 86.00±0.98 82.00±1.06 81.00±1.05 82.00±1.06 89.00±1.02 2013年入職護士95.00±0.79 96.00±1.07 97.00±1.16 98.00±0.92 95.00±0.78 96.00±1.02 95.00±0.78 98.00±0.99 P值0.050 0.001 0.050 0.050 0.001 0.001 0.001 0.001
2.2 患者滿意度調查
由2013年入職護士所在科室向新入職護士服務過的患者發放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表112份,有效回收112份?;颊邔Ψ枕椖恐痦椩u分,平均滿意率達96.32%(見表2)。

表2 患者對2013年新入職護士護理服務的評價[n(%)]
3.1 新入職護士護理安全意識得到提高
護理安全是護理工作的基礎,關系到護理質量、患者康復、醫院信譽[2]及發展。在新入職護士崗前培訓時開展案例分析,敲響安全警鐘,強化護理安全意識,能使其獨立工作后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查對制度,與患者及其家屬有效溝通,杜絕差錯事故和護患矛盾的產生。
3.2 新入職護士法律意識得到提高
通過護理差錯案例分析,使新入職護士深刻認識到醫療糾紛處理過程中消耗的時間、精力、財力以及對患者、醫院、醫務人員造成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從而在入職后能夠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增強責任心,加強業務學習,與同事團結協作,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滿足患者需求,減少護患矛盾。
3.3 新入職護士上崗后管理意識較強
崗前培訓時參與案例分析討論,使新入職護士在工作中具有較強的管理意識,能夠自覺查找護理安全隱患,并提出相應防范措施,重視危重患者、老年患者、無陪護患者等高風險患者的護理評估,提出有預見性的護理措施。
3.4 新入職護士工作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崗前培訓時進行案例分析討論,提高了新入職護士的風險意識,使其在實際工作中能夠主動有效地進行溝通,參與護理安全管理,從多方面獲得不安全信息,并將信息反饋給主管醫生[3],提高醫療護理安全系數。
3.5 患者滿意度較高
案例分析討論使新入職護士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學會理解患者,換位思考;上崗后能夠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重視與患者溝通,入院宣教、健康指導認真負責,在治療過程中同情、理解、安慰及鼓勵患者,獲得患者信任,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近幾年國家醫療衛生保障制度趨于完善[4],患者數量增多,臨床護士多為獨生子女、年齡偏小、缺乏工作責任心,護理工作量大且瑣碎,導致醫療糾紛頻繁發生。案例分析在新入職護士崗前培訓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深受護士和醫生歡迎。新入職護士在崗前培訓時參與案例分析討論后,護理職業安全意識明顯增強,獨立工作時對患者過激行為能心平氣和地處理,以優質護理服務和嚴謹工作作風贏得患者的信任與理解,減少了護理差錯事故及糾紛的發生。
[1]韋蓮絲,韋利菊,韋連素.案例分析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603-1604.
[2]劉義蘭,張亮,許娟.護理人員醫院安全文化評價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8,23(12):45-46
[3]文欒偉,王璐,錢萍.臨床護理安全工作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9,24(13):64-66
[4]鄒虹,歐陽淑園,張華.眼科臨床護理細節與安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601-1602.
R192.6
B
1671-1246(2014)23-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