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蕭山衛生中等專業學校,浙江 杭州 311217)
記憶心理學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運用
趙靜
(蕭山衛生中等專業學校,浙江 杭州 311217)
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外科護理學知識記憶方法加以總結,使外科護理學的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形象有趣,大大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記憶心理學;外科護理學;記憶方法
記憶與學習是兩個有聯系的神經活動過程。學習是人依賴經驗來改變自身行為以適應環境的過程,記憶則是人對其經驗的識記、保持以及再認的過程[1]。外科護理學是一門重要的臨床課程,但內容繁多、枯燥、難記。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給學生記憶這些知識的方法和技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與教學質量。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外科護理學知識記憶方法加以總結,現介紹如下。
教師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分析教材內部和外部的聯系,對材料進行概括提煉,讓學生抓住關鍵進行記憶,就容易記住和保持[2]。
1.1 諧音法
我國漢字中有許多字是同音字,更多的字讀音相似,借助這種諧音關系,賦予記憶對象以特殊或新穎的意義,諧音可以使無意義的材料變得有意義,幫助人們進行理解記憶。諧音是記憶的竅門。在記憶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某些零散的、枯燥的、無意義的識記材料進行諧音處理,以形成新奇有趣、富有意義的語句,這樣就容易記住了。如:弛張熱,常見于膿毒血癥、風濕熱、化膿性疾病、敗血癥等。筆者用一句話:雪(敗血癥)鐵龍(膿毒癥)在風(風濕熱)中飛馳(弛張熱),幫助學生記憶。
1.2 口訣法
口訣法是利用歌謠、口訣來幫助記憶的方法。將材料濃縮成歌訣,韻律和順,抑揚頓挫,這種方法縮小了記憶材料的絕對數量,將其分成若干組塊來記憶,增加了信息濃度,增強了趣味性,減輕了大腦負擔。如燒傷病人的護理中,體表面積以中國九分法計算,各部位所占體表面積分別為:頭部3%、頸部3%、面部3%,手5%、前臂6%、上臂7%,臀部5%、足7%,小腿13%、大腿21%,胸腹13%、腰背13%、會陰1%。沒有意義的數據記憶讓學生感到困擾。筆者將其編為“三三三、五六七、五七十三二十一、十三十三會陰一”的口訣,學生在念口訣的同時拍打對應部位,利于記憶。
1.3 骨架法
根據艾賓浩斯對記憶與遺忘的研究表明,人類對直接性的內容容易遺忘,而對骨架支柱性的內容不容易遺忘。故我們先將繁雜的理論知識進行概括、簡化,讓學生記住大體輪廓,然后逐項記住每個細節。這種由粗到細進行記憶的方法稱為骨架記憶法[3]。如在講解燒傷病人的補液治療時,把補液的注意事項總結為“先快后慢,先鹽后糖,先晶后膠,見尿補鉀,糾酸補堿,抽搐補鈣”,然后再往“骨架”上“添枝加葉”。
1.4 關鍵詞法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米勒認為,人的短時記憶特點之一是:決定記憶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記憶材料的數量,而不是這些材料的意義[4]。因此講課時,在以不妨礙學生理解的前提下,可以把內容合理濃縮,用一兩句話,甚至幾個字提綱挈領地總結。如手術日晨護理:(1)觀察測量和記錄生命體征,考慮是否延期手術;(2)安置胃管、導尿管;(3)取下物品(病人的義齒、發夾、首飾、手表、眼鏡等),帶上物品(病歷、X光片、CT片及MRI片、引流管、藥品等);(4)遵醫囑術前用藥;(5)準備術后監護室。從每個內容中抽取一個字,即變為“生物藥監管”。
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編織在某個網絡之中的。知識網絡之間雖然縱橫交錯、關系復雜,但只要抓住主要的、關鍵的部分,那么,次要的、從屬的部分便順理成章了。古人說,綱舉目張。網絡記憶法就是利用知識的網絡性,畫出簡圖進行記憶的方法。布魯洛認為,人類記憶法的首要問題不是儲存,而是檢索。檢索的關鍵在于組織,識記材料如果沒有被納入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結構,那就很容易被遺忘。這就告訴我們:善于把零散的知識編織成網絡,是鞏固記憶的重要措施。網絡法與提綱法很相似,其不同之處在于:提綱法側重于抓縱向線索,而網絡法則突出了材料的橫向聯系。把所學的知識點連成線,組成面,編成網,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就清晰可見了。如總結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在鏈霉素過敏反應病人的搶救,輸入過多庫存血引起高血鉀、高血鉀引起的心肌抑制,甲狀旁腺誤切引起的抽搐,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手足抽搐,硫酸鎂中毒搶救等中的作用,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橫向思維網絡。
比較法是對相似而又不同的識記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弄清它們的異同以進行記憶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對立比較法、對照比較法、順序比較法、類似比較法等。比較的基本原則:(1)同中求異。即在識記材料共同點之外找出其不同點。比較時不要停留在對材料的表面認識上,應著眼于本質屬性的比較,抓住細微特征進行記憶。(2)異中求同。即在識記材料不同點之外努力找出它們的相同點或相似點。世界上的事物紛繁復雜,盡管表象千差萬別,但往往有本質上的相同或相似點,如果我們能找到,就會把它們記得更牢固。如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的區別,先強調“大同”再強調“小異”,讓學生在對比中強化對知識的理解。
定樁法,也稱定位記憶法,是圖像記憶的重要方法。定樁法,簡單地講,就是事先找一些事物或者地點作為樁子,通過聯想使需要記憶的信息與樁子形成一定的邏輯聯系,只需回憶樁子便可聯想到要記憶的信息。定樁法因為樁子的不同而分為不同門類,如:(1)以身體部位為樁子的叫身體定樁法。(2)以地點為樁子的叫地點定樁法。地點定樁法可分為狹義地點定樁法和廣義地點定樁法,狹義地點定樁法只是以地點為樁子;廣義地點定樁法,不僅包含地點,而且包含地點上的物體,可大如一座房子,小如墻上的掛鉤。(3)以數字圖像編碼為樁子的叫數字定樁法。(4)以字母圖像編碼為樁子的叫字母定樁法。(5)以字、詞為樁子的叫詞語定樁法,如絞窄性腸梗阻的特征:①起病急,腹痛持續固定,嘔吐早而頻繁;②病情發展快,感染中毒癥狀重,休克出現早或難以糾正;③腹膜刺激征明顯,體溫升高、脈搏增快、血白細胞升高;④腹脹不對稱,腹部觸及壓痛包塊;⑤移動性濁音或氣腹征陽性;⑥嘔吐物、胃腸減壓物、肛門排泄物或腹腔穿刺物為血性;⑦X線顯示孤立、脹大的腸袢或假腫瘤樣陰影。可以將數字和內容以形象化方式定樁,將特征①中的1想象為結婚的喜燭,和懷孕的征象聯系起來記憶;將特征②中的2想象為蛇,聯想被毒蛇咬傷中毒的狀態;將特征③中的3理解為3項內容——體溫、脈搏、白細胞,另外,腹膜刺激征的表現也是3項內容;將特征④中的4想象為不對稱、局部有包塊;將特征⑤中的5想象為平躺后脹氣的肚子;將特征⑥中的6想象為一個調羹,和嘔吐物等建立聯系;將特征⑦中的7想象為結腸梗阻時鳥嘴樣的X線表現,這樣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記憶。
形象感知是記憶的根本,是指以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為內容的記憶。它以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狀、體積、質地、顏色、聲音、氣味等)對具體形象進行識記、保持和重現,有直觀性和鮮明性強的特點。人的記憶是從形象記憶開始的,兒童出生6個月左右就會表現出形象記憶,如認識母親和辨識熟人的面貌。所以,形象記憶是由感知到思維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形象記憶是最能在人腦深層次起作用的、最積極的,也是最有潛力可挖的一種記憶力。如講解乳腺癌病人的護理,教師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講授理論知識;學生觀察掛圖、標本、模型,也可以通過圖片或親自完成線描圖達到形象記憶的目的。又如創傷病人急救護理措施為:(1)迅速搶救生命;(2)維持呼吸道通暢;(3)包扎傷口及止血;(4)妥善固定骨折;(5)穩妥轉運病人。教師可采用兩種方法讓學生展開想象,第一種是觀看一段車禍病人的搶救視頻,第二種是用不太文明的比喻——殺雞。將急救護理的5個步驟分別想象成如下幾個連續情景:第一步,搶救生命,讓學生想象去雞場抓雞,雞逃跑,它們要搶救自己的生命;第二步,雞大聲呼救;第三步,用繩子把雞腿綁好;第四步,固定雞的脖子;第五部,拔毛,清洗,轉運到超市。
我們對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經常運用的知識記憶最深刻。可采用場景法,帶領學生到醫院進行現場教學。另外角色扮演法也可以達到實踐的目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批改作業、出試卷、交談、試講課、完成科研小論文及醫學簡報等形式實現知識的實際運用,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踐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讓外科護理學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
總之,醫學知識枯燥乏味,難記憶,但只要選擇適當的記憶方法,就能使外科護理學的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形象有趣,大大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
[2]閻瀾,姜遠英,曹永兵,等.談記憶心理學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實踐雜志,2011,29(5):398-400.
[3]鐘道隆.記憶的竅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洪德厚.記憶心理學[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8.
G424.1
B
1671-1246(2014)23-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