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梅
(珠海市衛(wèi)生學校,廣東 珠海 519000)
正常人體學基礎是中職衛(wèi)生學校醫(yī)學生的重要基礎課程,但由于學歷層次及學校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尸體解剖,因此通過解剖青蛙觀察生理結構及生理現(xiàn)象(動物在某些結構及生理功能上與人相似)就成為中職衛(wèi)生學校正常人體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常用的實驗方法之一。
以往的實驗教學內容比較單一零散,不夠系統(tǒng),而目前中職衛(wèi)生學校使用的《正常人體學基礎》教材比較側重形態(tài)解剖學內容。因此,如果按照現(xiàn)在課本的內容和順序進行實驗教學,想要通過解剖青蛙來觀察“反射弧結構”、“骨成分分析”、“呼吸系統(tǒng)內臟結構”、“消化系統(tǒng)內臟結構”、“心臟結構及功能”等形態(tài)學內容,就需要分多次進行實驗,不但用掉多只青蛙,浪費時間、金錢,而且每次實驗內容單一,操作重復。
綜合上述原因,筆者根據(jù)課程內容,考慮到中職衛(wèi)生學校的實驗條件及學生特點(培養(yǎng)層次、學生年齡、生源情況、學習能力等),并與人體結構及臨床醫(yī)學相結合,設計了一蛙多用的綜合性實驗,將涉及的人體解剖生理內容在一次青蛙實驗中盡可能全部展示出來,一舉多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教材涉及的形態(tài)學內容有人體的運動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脈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這也正是“青蛙綜合實驗”所要觀察的重點內容。本次實驗可按照課本理論內容在講完第八章脈管系統(tǒng)時進行。
5位學生為一組,每組1只青蛙進行分組實驗。
青蛙、鐵架臺、顯微鏡、解剖剪、解剖刀、鑷子、探針、玻璃分針、紙片、帶圓孔的蛙板、蛙釘、蛙心夾、酒精燈、打火機、鐵絲網、三腳架、任氏液、0.5%H2S O4溶液、1%H2S O4溶液、15%H C l溶液、抹布。
(1)神經系統(tǒng):反射弧分析(屈腿反射和搔扒反射)。
(2)脈管系統(tǒng):心臟結構;血液流動。
(3)呼吸系統(tǒng):肺及肺泡。
(4)消化系統(tǒng):消化管道及消化腺。
(5)運動系統(tǒng):骨的成分鑒定。
(1)先用探針從枕骨大孔處破壞青蛙的腦,并將其下頜固定在鐵架上(用時約7分鐘)。
(2)各項目詳細操作過程見表1(用時約63分鐘)。
(3)進行課程小結并完成實驗報告(用時約10分鐘)。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青蛙解剖實驗了解人體某些器官結構和功能的特點。
(4)打掃衛(wèi)生。
實驗是按照從外向內、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這樣的順序進行的,如先進行反射弧分析,再觀察脈管系統(tǒng)及內臟,最后進行骨的成分鑒定。這樣,在較短時間內青蛙不會馬上停止生命活動,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因青蛙的某些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與人體相似,因此通過觀察青蛙來了解人體就更清晰直觀,從而對書本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同時,將青蛙的各系統(tǒng)充分利用,既完成了傳統(tǒng)的生理功能學實驗,又使學生學到了內臟形態(tài)解剖學的知識,彌補了中職衛(wèi)校學生無條件做尸體解剖的不足。
用1只青蛙在一次課的時間里完成近10個實驗,涉及多個系統(tǒng),可考查學生綜合知識的掌握情況,節(jié)省了時間,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用1只青蛙即可完成多項實驗,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節(jié)約了實驗教學成本。
本實驗將零散的理論知識通過生動直觀的實驗展現(xiàn)給學生,既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讓更多學生喜愛正常人體學基礎這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