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戰利
〔關鍵詞〕 生物教學;德育;知識;材料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3—0047—01
從古至今,我國教育始終把對學生的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讓學生首先學會做人,然后學會知識。基于教育的這一基本目的,筆者認為,積極實施德育是各學科教學的首要任務。
第一,在生物學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微觀方面,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元素組成的統一性詮釋了生命的物質屬性;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統一說明了生命的物質屬性與運動屬性的相互關系;細胞中的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的統一更是生命運動過程辯證存在的基石。在宏觀方面,遺傳與進化的辯證統一是生物界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是生命運動屬性的一個例證;生物適應環境的普遍性與相對性是生物進化的原因之一;保護生物圈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是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這一系列知識和問題無一不與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密切相關,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借助具體的例證深切體會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分析理解自然科學現象的本質,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認識上的兩次飛躍:實踐到理論的飛躍和理論運用于實踐的飛躍。
第二,生物學教材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良好范本。通過對生物學發展歷史的介紹,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理解發展穩定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真正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豪邁情懷。通過對我國生物資源、環境資源概況的了解,培養學生愛護生物、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資源危機意識,激發學生為國學習、為國奉獻的豪情壯志。以袁隆平成功發明雜交水稻為典型范例,教育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做好艱苦工作的思想準備,磨煉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永不言退的進取精神。
第三,生物學教材也是對學生開展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相互關系教育的良好素材。 生物學中無處不蘊含著普遍性與特殊性、整體性與局部性、統一性與差異性等辯證觀點,這也正是集體與個人關系所應遵循的原則。尤其是在生物學關于種群的知識中,生物界各種生物的種內互助與種內斗爭普遍存在,種內互助使種群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這也就告訴人們相互幫助可以使大家共同獲益。種內斗爭對失敗的個體而言當然有害,但對整個種群而言,則是十分有益的,因為它保證了種群的整體利益,推動了種群的發展與進步,生物尚可做到為了集體利益犧牲個人生命,我們人又有何做不到的呢?這就教育學生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矛盾的情況下,應當首先保全集體利益,由此逐漸形成“國家利益的發展是集體利益發展的保障,集體利益的發展是個人利益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的思想認識。
第四,生物學知識還是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命高尚情操的重要資源。在生物的生殖與發育、遺傳與變異的知識中,通過對每個生命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具有特定遺傳特性的個體產生的概率知識的教學,教育學生深刻理解生命誕生的偶然性與必然性關系,理解每個生命獨具的特點與魅力,樹立接納自我、發展自我的思想意識;在生殖與發育過程中,親代為子代付出的努力與代價,使學生明白生命存在與發展歷程的艱難,認識生命的可貴,父母的無私。教育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珍惜健康,理解父母和長輩的教誨,珍惜親情和友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的情感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由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生物圈的穩態等知識,深刻理解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每一個人都有維護這一家園美好與穩定的義務和責任。
當然,在生物學知識教學中還有許許多多德育的范例,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在生物知識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將會使學生受益匪淺,同時又可使生物學的教學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和水平,從而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
編輯:張 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