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宇
(云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高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考試改革探索
陳星宇
(云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引導和指揮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實現德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核心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考試為例,通過對該課程考試現狀的調查,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新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模式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毛概”)作為大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對大學生了解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提高政治覺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但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當前“毛概”課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深入改革“毛概”課教學迫在眉睫,而考試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引導和指揮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決定著教學的方式和效果。因此,“毛概”課程教學改革應從考試改革入手。
(一)A校“毛概”課程考試模式
A校是一所全日制一本院校,“毛概”課程占6個學分,教學總學時為108學時,采用閉卷和開卷相結合的考試方式。課程總成績=期末卷面× 60%+平時成績×25%+社會實踐成績×15%。其中期末考試采用閉卷方式,題型包括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和判斷題,并采用電腦試題庫隨機抽選方式進行;平時成績則包括課堂考勤,回答問題的情況;社會實踐則以期末上交3000字以上的社會實踐報告作為評分依據。
(二)B校“毛概”課程考試模式
B校是一所全日制二本學校,“毛概”課程占6個學分,課堂和社會實踐教學合計96學時,采用閉卷和開卷相結合的考試方式。課程總成績=課堂教學成績(平時成績×20%+期中成績×10%+期末卷面考試成績×70%)×70%+社會實踐成績× 10%+自學經典原著讀后感成績10%+集體參觀成績× 5%+影視參觀成績×5%。其中期末考試采用閉卷方式,題型分為辨析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其余均為開卷考察內容;社會實踐報告成績的依據是學期結束上交3000字以上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自學經典原著讀后感成績的依據是學生自學后上交1500字以上的讀后感;集體參觀成績的依據是參觀出勤;影視觀看成績的依據是觀看的出勤。
(三)C校“毛概”課程考試模式
C校為全日制專科學校,“毛概”課程占4個學分,教學總學時為64學時。課程總成績=期末卷面成績×70%+期中成績×20%+平時成績×10%。其中期末考試采用閉卷方式,題型為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期中考試采用課堂隨機寫小論文的開卷考方式,平時成績的依據為學生上課出勤、社會實踐、課堂回答問題情況。
(四)D校“毛概”課程考試模式
D校為民辦全日制專科學校,“毛概”課程占4個學分,教學總學時為64學時。課程總成績=期末卷面成績×60%+平時成績×40%,其中期末考試采用開卷方式,題型包括簡答題、名詞解釋、判斷題和論述題;平時成績的依據是學生平時作業和出勤考核。
以上幾種“毛概”課程考試模式各有特色,但實踐證明,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不能真正發揮考試的引導功能,提高“毛概”課程教學有效性,實現教育目標。
(一)“毛概”課程考試改革是有效發揮考試導向功能的需要
考試有許多功能,導向功能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功能,既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又引導教師如何教學。Struthers對英國一所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進行研究后提出,考試任務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有很大關系,學生會采用不同的學習行為來對付不同的考試任務。[1]目前,“毛概”課程考試模式雖然將閉卷和開卷結合起來,但內容大多數是理論知識,而且學校為了公平,采用統一的考試大綱和所謂的標準答案,這樣一方面學生為了獲取高分,把大量時間花在死記硬背理論知識上,減少對現實的關注,阻礙了學生的自由發揮。另一方面,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為迎合統一考試,忽視了特色教學,形成對考試知識點重點灌輸的呆板教學模式。因此,改革“毛概”課程考試要從正面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需要開始。
(二)“毛概”課程考試改革是真正實現其教學目標的需要
“毛概”課程主要是介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和國情,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國情基礎上,正確認識各種社會現象,并能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從而提高個人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政治素質。但目前以閉卷為主的考試方式以及考試內容主要是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學生即使平時不認真學習,只要考前集中背幾天,就能順利通過考試,甚至獲取高分,這既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想政治素質,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質。
(三)“毛概”課程考試改革是改變其當前存在考試弊端的需要
縱觀前面幾種考試模式,發現當前的“毛概”課程考試雖然均已加入社會實踐考核,但仍存在以閉卷考試為主、考試內容陳舊、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等弊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考試方式單一
當前,多數高校在“毛概”課程中采用書面閉卷為主的考試方式,期末閉卷成績均占課程總成績的60%以上,這樣的考試方式一方面使學生將學習重點放在課本內容的記憶上,形成被動接受型的學習方式,容易造成考前突擊記憶,不求甚解的情況。這不僅和“毛概”課程教育目標背道而馳,而且也會將學生引入為考試而學習、為學分而學習的誤區。另一方面,由于考試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完全被客體化,最終造成學生質疑精神減弱,獨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培養,創新意識被壓抑。
2. 考試內容陳舊,脫離實際
各高校“毛概”課程期末閉卷考試的題型基本上是判斷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這些題型主要針對書本上政治理論知識的考核,即以“考知”為主的考試,一方面忽略了作為育人為主的“考行”“考德”功能。另一方面,由于考題內容是圍繞書本內容展開,從理論到理論,但現實中理論和實際有反差,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比比皆是。加之幾年未變的考試內容缺乏時代性和針對性,使學生在理論和現實之間產生隔閡。另外,考試答案的“標準”與否讓學生成為記憶的機器,而不是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人,最終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教學效果。
3. 作弊問題突出,大學生誠信受挑戰
由于“毛概”課程閉卷考試內容多為書本理論知識,部分學生懷著僥幸心理考前到復印店縮印“小抄”,或在手機上直接存儲復習資料,在考試中進行作弊。據統計,每學期期末考試中70%以上的作弊者均來自政治理論課考試。①大學生作弊不僅破壞了公平競爭,而且在作弊行為得不到制止和懲罰情況下,還會助長大學生通過違規違紀獲取不當利益的投機心理,損壞學生人格健康,為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埋下隱患。
4. 社會實踐論文抄襲嚴重
自“05方案”實施以來,按照《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所提出的“要改進和完善考試方法”要求,許多高校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將社會實踐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評中。[2]但目前社會實踐納入考評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首先,社會實踐占課程總成績比例不高,大多數只占總成績的10%左右。其次,社會實踐的考核方式主要以上交3000字以上的論文作為考核依據。但由于高校社會實踐經費、師資緊張,很多高校社會實踐是名不副實,最后為了交論文,多數學生到網絡上抄襲剽竊,幾小時就能完成一篇論文。而“毛概”課程屬于大班教學,每學期每個教師所教人數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要逐一甄別基本不可能,甚至出現抄襲之作得高分的情況,這會變相助長抄襲之風,形成惡性循環。
(一)明確“毛概”課程考試目的
法國教育家斯郎格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把人們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運動的根”。[3]“毛概”課程作為高校政治理論課之一,比專業課更能體現這一論斷。因此,“毛概”課程考試作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指揮棒,目的是通過教師對學生介紹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終培養學生政治素養,提高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水平,獲取正確認識社會現象,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考試目的就不能單純依靠一張試卷,一篇互聯網上抄襲而來的實踐報告來達到。因此,建立“毛概”課程考試新模式,首先需要教師和教務管理人員明確考試目的。
(二)設立口試與筆試,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的考試方式
目前,各高校的“毛概”課程考試基本是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但“毛概”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具備一定能力和素質來觀察社會,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因此,應將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的結果性考核轉變為動態的學習過程考核,實現口試與筆試,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的考試方式。通過面對面聊天的方式談論時政、討論熱點話題的口試考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還能鍛煉口頭表達和現場應變能力;閉卷筆試則是對課本知識點的考核;開卷考試則圍繞現實生活設計考題,培養學生個性思維。這樣的“毛概”課程考試方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設立與考試方式相對應的考試內容
口試與筆試,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的多元“毛概”課程考試方式需設立相應的考試內容。
1. 口試考試內容
任課教師可以選擇當前國際國內熱點問題或貼近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話題,以交談的方式聽取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如2014年國家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學生如何看待國家設立“公祭日”。
2. 閉卷筆試內容
掌握基本的原理知識是學習“毛概”課程的目標之一。因此,針對課本知識可采用單元測驗的方式在平時課堂教學后隨堂進行,這樣不僅當堂消化原理知識,督促學生上課認真聽講,還能避免期末考試時死記硬背、短暫記憶,甚至作弊等不良學習行為的出現。
3. 開卷筆試內容
期末考試采用開卷筆試方式進行,考試題型主要以材料分析題為主,讓學生用課本原理知識分析材料中反映的問題。這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如昆明2014年“ 3·01事件”發生后,可以給學生一段相關材料,讓學生分析“恐怖主義”的危害,以及祖國統一的重要性。
4. 落實社會實踐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毛概”課程中增加社會實踐環節,并通過學生提交3000字以上的社會實踐報告作為考核依據。但事實上由于經費、師資不足,導致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有名無實,最終的實踐報告大多是網絡抄襲而得,這不僅不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反而助長抄襲之風。對此,建議高校狠抓落實社會實踐,教師在開學時就選擇幾項實踐課題,學校支持經費,讓學生分組進行,15人左右為一組進行實地調研,最終提交一份調查報告。在小組實踐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相互監督進行調研,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
(四)設立多元評價機制
“毛概”課程培養學生政治素養和分析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教學目的決定了考核評價學生應從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出發,而對這幾方面的考核評價需要將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結合起來,實現多方面、全方位的評價。具體說來就是對“毛概”課程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不應僅憑期末考試成績,而應該是對整個學習過程中各環節考評的綜合評價。同時,對各環節的考評也要注意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考試中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應讓學生自己參與其中,形成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和教師對學生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機制。如,單元理論知識測驗以教師評價為主,開卷、口頭考試則以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而日常思想素質、社會實踐考核則以學生自評和同學互評為主。
(五)“毛概”課程考試新模式
根據“毛概”課程考試目的、方法、內容和評價方式,最終形成如下考試新模式:課程總成績=期末考試成績×30%+社會實踐成績×20%+單元測驗成績×20%+思想測評成績×10%+口頭面試成績×10%+學習態度成績×10%。其中,期末考試主要采用開卷方式,試題內容為材料分析題;單元測驗采用閉卷方式,試題內容以課本理論知識為主;社會實踐以分組方式進行,其成績來源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三者之平均數。口頭面試內容為學生對某一社會現象或事件的看法;思想測評則考察學生在學校學習、宿舍生活中的表現,主要由學生自評和同學互評為主;學習態度則是對學生上課出勤、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量化的結果。
總之,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陣地,“毛概”課程的設置和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符合社會發展、學生實際的“毛概”課程考試才能使高校政治理論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注釋:
① 來自高校教務處教師的訪談內容。
[1] 王越芬,倪志英,汪金英.高校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的認識與探索[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4-26.
[2] 蘭啟發.多元考評模式:更新高校思政課考試理念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5):70-73.
[3] 高娃,桂元虎,于新.高校考試制度的改革和創新能力培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5):43-45.
On the Examination Reform of College Curriculum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CHEN Xing-Yu
(School of Marxism,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The examin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eaching, guides the teachers’ teach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fulfill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 paper investigates current exam situation,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a new exam mode, taking the core course,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as a case stud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xamination; reform; mode
G643.1
A
1674-9200(2014)05-0087-04
(責任編輯 查明華)
2014-05-28
云南農業大學教學專項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XYJG201398)階段性成果。
陳星宇(1979-),女,云南巍山人,云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