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試析民族主義理論源頭

2014-03-22 15:30:33張淑娟
大連民族大學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國家

張淑娟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遼寧阜新123000)

民族主義研究起步較晚,民族主義的理論源頭問題向來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凱杜里認為民族主義是19世紀初產生于歐洲的一種學說[1]1,據安東尼·史密斯考證民族主義作為術語18世紀末最早出現在德國哲學家赫爾德和法國神學家巴魯爾的作品中[2]6。但是,他們并沒有對民族主義的理論源頭作進一步的探討。與西方學者不同,中國學者在研究民族主義問題時,一般更關注政治層面的民族主義,關注民族運動,“18世紀在英國和法國率先興起民族主義,18世紀美國民族的出現和拉丁美洲國家的形成。”[3]“法國大革命不僅把民族主義的表達推向高潮,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具體的革命進程中把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緊密結合,充分展示了近代民族主義的深刻內涵。就此意義而言,法國大革命則標志著近代民族主義的形成。”[4]實際上,民族主義內涵豐富,目標復雜,不僅建立民族國家(民族自治)一個指向,也包含民族統一和民族文化上的認同等內容,如果僅從一個方面理解勢必使研究視野受到限制。本文從民族主義的內涵、產生條件、德國古典哲學的理論貢獻等幾個方面入手,從民族主義的產生機理出發進行發生學研究,嘗試論證民族主義的理論源頭在德國。

一、民族主義的內涵

民族主義思想一出現就以巨大的吸引力受到各種力量的歡迎,并成為建構民族國家的基本理論依據,成為一種意識形態。以賽亞·伯林指出:“在所有這些精致、自洽的大量未來學和幻想中,卻有一個怪異的空白,一個控制19世紀歐洲的思想和社會運動,它無所不在、人人皆知,因此只需略加思量,我們就明白根本不能想像一個缺了它的世界:它有自己虔誠的信徒、勢不兩立的敵人,有民主、貴族、君主的派別分野,它給實干家、藝術家、知識精英和群眾以靈感;奇怪的是,就我所知,沒有任何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曾預料到它會在未來扮演遠為重要的角色。但不夸張地說,它是當今世界現有各種思想社會運動中最強大之列,在一些地方還是唯一強大的運動;沒有預見到的人則為此付出了代價,失去了自由,事實上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這個運動就是民族主義。”[5]盡管如此,民族主義并沒有象其他主流思想那樣一直得到關注和認真研究,20世紀60年代開始民族主義研究才成為一種熱潮。西方學者對民族主義的理論研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多成果,并逐漸形成了幾個重要的流派①霍布斯鮑姆談到了從1968年開始的民族主義研究達到了成熟時期,并列舉了此研究到1988年的重要著作。(參見霍布斯鮑姆.民族與民族主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5.)關于民族主義研究的幾個主要流派的介紹由安東尼·斯密斯來完成,他將其分為四個流派:1.現代主義學派,該學派認為民族主義是相對晚近的現象,同樣與民族主義相關聯的民族、民族國家、民族認同和整個“民族國家國際”也都是現代現象。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布斯鮑姆、蓋爾納和安東尼·吉登斯等。該派觀點目前在民族學界占主導地位;2.永存主義學派,該學派看來即使民族主義是現近的,但是民族卻自遠古時代就已存在了。永存主義又有持續的永存主義和周期性發生的永存主義兩種。代表人物有休·塞頓-沃森、勒南等;3.原生主義學派,原生主義可以在盧梭那里找到源頭,承認民族的原生性,存在于時間的第一序列,是以后一切發展過程的源泉。這種有機民族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后來發展出兩種原生主義的觀點,一種是社會生物學的原生主義,另一種認為民族是在依賴社會存在的“文化施與”基礎上形成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皮爾·范登堡、愛德華·希爾斯;4.族群-象征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是安東尼·D·史密斯、約翰·哈欽森。這個學派秉承歷史和文化的分析方法,承認歷史文化的傳承在民族形成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為現代性之于民族主義固然重要,但是還遠不夠。民族主義的發端必須參照更具持久性的并內生的因素來解釋和說明,例如,民族象征、神話、宗教、風俗傳統、法律、語言等。同時更注重精英與民眾的互動,批判現代主義的精英導向觀點。(安東尼·史密斯.民族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歷史[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48-62.)。

民族主義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它的神秘性,但是一般認為民族主義的基本精神有兩點:一是對民族以及與此相關的身份和利益神圣性的強調;二是將民族和國家對應起來,視民族國家利益至高無上,民族主義包括實現上述目標的意識形態、社會思潮和運動。或可以簡單理解為主張“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思想。那么具體而言民族主義就包含了兩個密切聯系的目標,即民族獨立與民族建設,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筑起民族國家的基本制度框架。為獲得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文化宣傳、推動民族獨立的政治鼓動和運動,這也是民族主義給人最直觀的印象,這一方面因目標明確,學術界主要從這一方面進行理解,研究成果頗多;另一個就是民族建設(nation-building)②民族建設有兩方面的涵義:一方面是政治統一的建設,通過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實施,在建立以民主制為基礎的現代國家政治體制的同時,使國民完成從臣民向公民的轉變,從對君主和神權的忠誠向對民族國家的忠誠的轉變;另一方面是文化統一性的建設,即通過制度、政策和教育宣傳等促成國內文化的同一化和以國家為中心的統一民族認同,一個國家一種文化,從而實現民族的“同質化”。(參見王希恩.論“民族建設”[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3):60-67.),民族建設主要包括國家認同象征(如國旗、國歌等)的創造,被視為能代表所有團體的全國性政治機構的建立,全國性的教育體系以教導孩童國家認同感、共同的歷史和愛國主義,以及國家榮譽的發展等等③同時,民族建設(建構)有如下特征:民族和民族國家一般都是人類意志的產物,他們由人們的熱望而產生觀念,亦由人們計劃、策略和努力以達成;民族與民族國家由民族主義精英分子所努力的產物;為了灌輸民族意識到民眾身上,以期民族和國家結合為一,民族主義精英分子主要采取勸導、潛移默化、教育或強制的手段來達成。(張忠正,民族國家與民族自決[J].中山社會科學譯粹.1987(2):20-21.)[6]。民族建設作為國家整合的組成部分,既需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動員,也需要政治權力機關設計出政策并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完成民族建設的目標。因為民族建設與其他占主流的政治意識形態關系密切,需要強大的權力機構的推進和穩定的社會環境來保障,所以,民族獨立可以理解為以民族原則建國的過程,即民族國家建構過程,而民族建設可以理解為以國家建族的過程,即國家民族整合的過程。

二、民族主義產生的外部條件

民族主義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外在壓力的存在及由此產生的恥辱感,民族主義是被“壓彎的樹枝”。不能否認民族主義是晚近現象,民族主義產生所需要的現代因素也是不容質疑的,比如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市民社會的形成等等。但同時對外來壓力的整體感受恰恰為民族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動力。來自法國的強勢文化對德意志民族文化價值的沖擊正是德國文化民族主義興起的外在原因,“啟蒙運動和現代化產生于世界的兩個最早的民族國家——英國和法國,反現代化的批評卻在德國首先以全盛之姿出現。……柏克的民族主義和大部分日耳曼文化民族主義者是不同的。盡管他談到英國憲法的獨特性和鄉土的甜美,他并未聲稱英國文化的精神優越性。不同于德國人的是柏克身處的是當時世界最現代化的國家——兩個首先現代化的民族國家之一。他沒有民族自卑感,也不因英國要引進外來文化而產生認同危機。他對研究英國人的民俗傳統、民族語言及風習并不特別關心。”[7]與代表了現代性普世價值的英國不同,強調特殊性成為德國文化民族主義者的必然選擇,對現代性普世價值的強烈反感實際上反映了德國文化民族主義的價值傾向。而民族主義產生發展的第一步恰恰就是對本國歷史、文化優越性的強調和歷史資源的努力挖掘,因為“典型的民族主義運動通常不是起始于抗議集會、獨立宣言或武裝反抗,而是源自于文學社團、歷史研究、音樂匯演或文化期刊的誕生。”[2]8民族主義訴求要從民族主義者那里轉化成一種群眾性的運動,需要經受民族文化的浸潤,發現和重構本民族的歷史,通過語言學原理和詞源學知識擴大恢復民族語言的地位,還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喚醒民族情感,而利用這種情感將民族主義者與大多數處于自在狀態的民眾聯系起來。伯林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依我的看法,強烈的民族主義不過是恥辱心理的表現。高度發達的民族不會產生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對傷害的反應。”[8]這種在外在壓力下的恥辱感成為民族主義產生的挑戰性因素,民族主義的興起正是回應這種挑戰的應戰方式。

以上討論的典型民族主義產生的外部歷史條件和民族心理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國都具備,德國當時處于被嚴重傷害的地位。西方較大的民族國家最早出現在13世紀中葉到16世紀中葉的西班牙、英國與法國。這些絕對君主王國的出現是現代民族國家衍生的先決條件。這些國家內部最初社會狀態是松散而多元的群體,主要依賴君主的絕對權威才使國家結構緊湊,國家的整體性得以維持。所以這些國家得以維持統一,依靠的是王朝而不是什么民族的凝聚力。但是這種絕對君主制國家成為向民族國家過渡的最好形式。赫爾德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現代國家的直接來源是絕對專制主義和絕對專制主義創造出來的國家間的體系。在把政治權力集于手中并尋找創造一個核心統治體系的過程中,絕對專制主義為民族國家和世俗權力體系開辟了通道。”①對于任何一個絕對專制主義的國家來說走向現代國家的道路基本都應該是相同的,但是近代國家關系體系的形成卻中斷了很多國家自然過渡的道路。[9]正是因為英法等國家很早就形成了絕對專制主義國家,形成了完整的政治統治框架,不需要為民族統一、民族自治和民族認同花費更大的精力。所以,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在英、法完成的任務主要是為結束地方割據和反對封建專制提供理論依據,借助已有的經濟紐帶把國家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以實現民主政治,他們關注點更多的是國內的社會公共領域。

但是在當時的德國卻是另一番景象,“德意志”這個地理名詞式的國家,因沒有形成中央集權的國家統治形式而無法承擔起塑造民族形象的歷史重任,所以把從精神上塑造民族靈魂的使命交給了文化先鋒。“在1800年前的德意志地圖常常被描繪成像一件‘狂歡節里穿的短上衣’。它包含314個邦和1475個莊園,總共有1789個獨立的擁有主權的政權。”[10]德國政治上不統一,不能形成中央集權的政治統一體,不存在向現代民族國家轉變的完整的國家政治結構,也就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權力中心和象征性的認同核心。與政治框架的殘缺相應,德國的經濟也極為落后,在中世紀,德意志曾經是東西方商品流通的必經通道,商賈往來,經濟繁榮,生活富足。但是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的商業通道轉到大西洋沿岸,尼德蘭和英國的商人取代了漢薩同盟的地位,許多中世紀興盛一時的城市衰落了,城市沒能發揮在資本主義萌芽中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作用。同時,很多地區恢復了13世紀就已經瓦解的農奴制,他們的剝削方式明顯地不同于英國的“圈地運動”,后者剝奪了農民的所有土地,使農民能為產業工人,為資本主義生產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而他們卻讓農民保留一部分土地,把農民緊緊地束縛在土地上,這就堵塞了城市勞動力的來源,限制了國內產品市場的擴大,反過來也不利于資本積累的增加和企業規模的擴大。德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當時的分裂對德國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無法形成全國統一的商品市場。接下來的宗教改革和30年戰爭使德意志的分裂進一步加深,分裂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此時歐洲大陸正被法國強大的優勢文化所籠罩,德國上流社會以學習法語和法國禮節為榮,另外,19世紀初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德國的進攻也進一步刺激了德國民族主義者敏感的神經。因此,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國具備產生民族主義思想的最佳土壤。

同時,德國民族主義者的社會地位及德國的政治環境為民族主義理念的闡述提供了內部環境。德國封建專制制度使經濟上本來軟弱無力的資產階級更加缺乏政治斗爭的勇氣和實力,只能由“屬于相對低下的社會等級”[1]35的知識精英承擔起這個歷史任務。“他們當時社會地位相對低下,其中大部分人是牧師、工匠、小農場主的子弟。”[1]39在職業選擇上,一般就是副牧師,或者在貴族家庭做家庭教師,或者窮困潦倒的作家,遭到不學無術的貴族階層的輕視,“貴族對他們狠之入骨,結果轉化成一種既自卑又自傲,既孤立又超越的復雜心態”[11]。同時政治權力被王公貴族所把持,他們無法通過合理正當的渠道進入政治權力之中,也不法融入主流社會。盡管他們渴望充滿活力的生活,渴望地位和責任,但是懷才不遇的凄涼加上對民族前途的擔憂,使這些有知識、有能力的知識階層很少具有政治權力和行政實踐方面的概念,這就造成了政治思辨和政治實踐之間的鴻溝,這條鴻溝使他們成為政治上的世界主義者,文化精神上的民族主義者,國家的羸弱和自己地位的低下使他們不能不去抗爭。所以,我們看到德意志文化民族主義明顯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和世界主義傾向。

面對強大的法國文化的入侵振臂高呼,但是他們低下的社會地位和當時的專制與分裂使他們對未來的民族國家提出過高的和不切合實際的要求,他們嚴厲批判專制主義,認為專制主義制度是扼殺民族希望的殺手,不利于民族的自然成長。費希特輕蔑地否定國家就是保證國民的衣食無憂的功利主義觀點,主張國家是一種內在的精神意義上的而非外在的物質意義上的人的自由和幸福的創造者。在謝林看來真正的國家應該是科學、宗教和藝術以一種活生生的方式成為一種相互滲透和有吸引力的整體。嚴重缺乏政治實踐和理論的政治思辯之間的差距使他們越發理想化。這些觀點表達了他們對民族族體本身的美好設想,但是缺乏對民族族體有巨大“整合“作用的國家和市民社會的深刻體會,同時反映了在沒有堅實的社會基礎上對于民族國家存在的種種幻想。德國當時經濟的落后與政治上的分裂無法在政治上提出有充實的實際內容的政治民族主義,以康德為首的德國思想家們卻在一個內憂外患的國家里完成的民族主義的理論塑造,雖然同樣無法擺脫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所造成的目的與手段之間的緊張關系,最終屈服于專制與暴力,但是在理論上全面展現了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

任何一種意識形態在其產生的早期階段都具有明顯的理想化傾向,這些闡釋者所處的環境使對民族之間平等地位的強調達到了極至。民族主義的典型觀點是人類自然地分成不同的民族,并以這些民族為基礎建立政治單位,赫爾德聲稱“最自然的國家是一個具有一種民族性格的民族”。這種暗含著民族國家平等的“不可能在地球上實現的完美狀態的集體意志”不會在一個處于“叢林法則”狀態中的優勢國家出現,而民族主義在德國呈現清晰可見的外貌。

三、德國思想家的理論建構

面對這種可能毀滅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的嚴峻局面。首先,文化精英們創辦了《道德周刊》雜志,創辦了“馬勒論壇”“愛國者”“使用德語協會”等組織,反對模仿法國文化,剔除外國語,凈化民族語言,宣傳愛國思想,鼓勵使用民族語言,并進行語言學和詞典學的研究,他們試圖利用語言這種民族文化的歷史記錄器來保持民族的個性。在赫爾德看來,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特定的民族特性,人們之所以學習母語,是因為它最貼近并符合他們自己的特性,它最與他們的思想方式合拍,從理論上為德意志民族必須使用德語提供依據,德語成為增強德意志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同時,思想家們進行了民歌、民族史、民族神話等方面的創作活動,試圖重建德意志民族的輝煌記憶以激勵德國民眾,他們不僅創作了大量詩歌和童話,如《德國民間書籍》《兒童的神奇號角》《格林童話》《德意志傳奇故事》《德國愛情之歌》和《童年和女幫工》等,從過去的歷史中尋找民族的輝煌記憶,并將其作為喚起民族精神的不竭動力。萊辛、哥德、席勒等作家還塑造了迦洛蒂、葛茲、麥斯特、卡爾·莫爾、梵利那、斐迪南·瓦爾特、退爾等藝術形象,通過塑造歷史人物為德意志民族的建構奠定基礎。

其次,德國古典哲學將民族主義的理論基礎置于“道德”之上,從而將18世紀啟蒙運動所宣稱的天賦人權與民族主義所強調的集體權利勾連起來,為民族主義提供了哲學上的理論預設。“與大多數其他的主義不同的是,民族主義從未產生它自己的偉大思想家:沒有它的霍布斯、托克維爾、馬克思或韋伯。”[12]這與其在政治動員上的能力和影響力嚴重不相稱,安德森稱之為“哲學上的貧困與不統一”。但是我們還是能從德國哲學家那里發現他們對于民族生存的哲學思考。德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康德創立了龐大的哲學體系,他引發了精神上的革命,使傳統世界觀的自然神論基礎徹底倒塌了,破除了自然力量對人的束縛。康德恰恰強烈關注著尊嚴和自由。因此他不斷堅持人的人格不僅意味著要獨立于人的機制,而且意味著要獨立于自然的機制。他試圖調和唯物論與唯心論,在“心”與“物”中找到結合點,認為“自我”能在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那里找到生長點。他在道德哲學上的核心觀點是接受自由天賦的人,是不會滿足于他人賦予的愉悅享受的。在康德的頭腦中包含著這樣一種思想,即“世界上唯一有價值的東西是這種真正的內在的精神性自我的某種狀態”。正是在道德自我基礎之上,康德將個人作為“世界的中心、仲裁者和主宰”,驅除了任何外在的附著后,人是自由、平等和善的。他認為人類與其他實體的區別就在于自治狀態,其他實體都處在他治的,人本身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倡導意志自由來實現道德自我,主張自我提升,他認為人是自己的主人。康德的個人意志自由思想為后來的民族主義在理論上開辟了道路,所以伯林稱康德為一個鮮為人知的民族主義源頭。康德的思想被他的追隨者費希特批判地繼承,費希特認為“自我”是從事實踐活動的理性生物,他把絕對自我發展到極至,并且把康德的個人意志的自由發展到集體的意志自由,“費希特就在十九世紀早期的作品里宣稱真正的自我根本不是個人:它是集體,是民族。”[13]這一思想在《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中充分體現出來,《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成為民族主義在理論上形成的標志性著作,因而費希特被稱為德國以及歐洲政治民族主義之父。赫爾德進一步認為可以通過國家達到個人理想的實現,同時通過斗爭性而保持世界的多樣性。他特別強調基督教教義中人和道德的要素,認為一個人要成為基督教徒,首先要成為一個人。這一系列的思想反映了德國文化民族主義者的基本社會心理,即:首先在內心實現精神和自我的自由,接下來通過自我的提升推翻精神統治基礎的自然神論。凸顯了在現實中實現個人自由與民族獨立的最深刻理論基礎,從而為民族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再次,在德國古典哲學家那里,“斗爭”獲得了充分的肯定。在肯定了道德自我的基礎上,在個體的自由與平等獲得理論支撐的條件下,個人的權利——無論在自由主義思想家那里國家的地位多么被動——則要通過國家得到實現。但是國家一旦建立起來就會固定下來,并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力,極易出現權力膨脹而侵害了個體的權利。所以,“自我實現和融入整體并非一個坦蕩和平靜的過程,而是努力和斗爭的結果。”[1]45康德將斗爭作為其歷史哲學的核心。他在1795年發表的重要著作《論永久和平》中認為“和平狀態就必須是被建立起來的,因為放棄敵對行為還不是和平狀態的保證。”[14]既然是“建立起來的”就要走出人類的自然狀態,進入一種基于個人權利的法治狀態。而從自然狀態到法治狀態最為重要的進步要依賴于斗爭。所以在其文中沒有將世界性的君主作為他對未來的設想,而是將世界永久的和平依托于全世界共和制國家的建立。在費希特那里,沒有斗爭整個人類就走向了死亡,“自我和世界的對立所產生的沖擊力引起自我努力進行自我實現。”[1]47所以在分析國家關系時,他將國家之間的戰爭看成是促進人類進步的推動力量,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斗爭的價值。赫爾德則將實現個人的自我與對國家服從很好的結合起來,“以一種更同情的態度去研究被啟蒙運動看作是未啟蒙的或野蠻的并聽任其默默無聞的那些過去的時代。”[15]在對既往的回顧中展示歷史進步的過程,給斗爭預留了巨大的空間,正是斗爭驅動著歷史的不斷進步。他嚴厲批判啟蒙運動的目的論觀點,認為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立的價值,不僅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如此,從橫向看,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都具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把整個世界看做一個花園里頭有分別設置的花壇,各依其特殊的樣式發出美麗之色和芳香之氣,各個都應當用慈愛去照顧種植,全部集合起來,便成為多色彩、多氣味的完美的人類花球。“斗爭”的被肯定實際上是對民族生存手段的肯定。至此,民族主義思想體系產生。

四、“民族”內涵的確立

民族主義產生需要對其載體“民族”進行較為明確的論證。什么是“民族”就成為爭論的焦點,并具有了明顯的政治敏感性,是否承認某個群體是“民族”就意味著是否承認這個群體具有獨立建國的權利。既然作為民族主義的載體的“民族”如此之重要,“民族”的內涵得以明晰的確定之日,應是民族主義真正產生之時。法國大革命開始前的一個小冊子在大革命期間流行甚廣,那就是西耶斯的《第三等級是什么?》,作者首先對特權階級存在的合法性提出質疑,認為正是特權等級的寄生性與壟斷性對國家造成了嚴重危害。同時在這個小冊子里有一句著名的判斷:第三等級是什么?是一切。認為第三等級就是“民族”,能代表整個國家,何者為一民族之意志?一民族之意志乃無數個人意志之結晶,猶之一民族乃無數個人之集合。凡有利益于是,各個人對之及各個人所聯合之一切分子對之,均認為不謀而合者,此顯系總意志之目的,亦顯系共同會議之目的。……是故共同利益必勝過個別利益而后前者有保障。在西耶斯看來,憲法不能限制民族意志。法國學者中除了盧梭對民族有間接的論述,這個小冊最能呈現當時“民族”在法國的真正含義。第三等級在當時實際上是一個比較籠統的階級概念,與貴族和教士等級相對。正是基于政治斗爭的需要將階級置換成“民族”,并用第三等級能代表一切,將第三等級擴大到整個國家。這里的“民族”并不是原初狀態的民族主義中“民族”的意涵,只有在與反法同盟的斗爭中激發了法國人的民族主義的熱情,但也只具有民族主義政治意涵,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等基本內容在理論上還沒來得及充分闡述,卻直接演變成了侵略野心。關于“民族”在德國就如前邊所述,他們論述的基礎基本奠基在德意志“民族”的基礎之上,從思想根源到現實意義得到了充分說明。

總之,筆者認為典型的民族主義形式首先在德國出現,民族主義的理論源頭在德國。

[1]埃里·凱杜里.民族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2]安東尼·史密斯.民族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歷史[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

[3]房寧,王炳權.民族主義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4.

[4]李宏圖.西歐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從啟蒙運動到拿破侖時代[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149.

[5]以塞亞·伯林.論民族主義[J].戰略與管理,2001(4):44-54.

[6]BIRCH.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M].London:Unwin Hyman,1989:9-10.

[7]艾愷.世界范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論文化守成主義[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16-44.

[8]拉明·賈漢貝格魯.伯林談話錄[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95.

[9]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92.

[10]科佩爾·S·平森.德國近現代史——它的歷史和文化: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13-14.

[11] BRUNSCHWIG.Enlightenment and Romanticism in Eighteenth Century Prussia[M]//郭少棠.權力與自由——德國現代化新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2-33.

[12]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

[13]以塞亞·伯林.現實感[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283.

[14]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104.

[15]柯林武德.歷史的觀念[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37.

猜你喜歡
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12·13 國家公祭日》
正是吃魚好時節!國家呼吁多吃魚,這五種魚你一定都吃過,但你知道好處都有什么嗎?
當代水產(2019年4期)2019-05-16 03:04:56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看中了他吃國家糧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
上海國資(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a在线看|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成人国产免费| 欧美精品成人|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九一九色国产| 久久6免费视频|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资源|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亚洲永久视频|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99国产在线视频|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免费毛片a|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婷婷色中文网| 久青草网站|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91激情视频| 日韩麻豆小视频|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免费在线视频a|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久久国产香蕉|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中文字幕第4页| 色婷婷视频在线| 国产91色在线| 91在线丝袜| 3344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福利网| 婷婷综合亚洲|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99热| 婷婷激情亚洲|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婷婷激情亚洲|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免费啪啪网址|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