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輝
摘 要: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發展還很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量大面廣,差距就是潛力,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邢臺要著眼中國城鎮化這一大局,緊扣中原經濟區規劃要求,立足邢臺實際,探索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進而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道路;選擇
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發展還很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量大面廣,差距就是潛力,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明確要求,持續探索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其中,“兩不”是指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不以犧牲生態和環境為代價,“三新”指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正在實施“還邢臺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戰略的邢臺市,在中原經濟區規劃范圍內,邢臺發展戰略與中原經濟區規劃指導思想相吻合,這無疑是邢臺市發展的大好機遇。本課題著眼中國城鎮化這一大局,緊扣中原經濟區規劃要求,立足邢臺實際,探索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進而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這對于在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實現科學發展,意義重大。
1 推進新型城鎮化可謂東風強勁,正當其時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聚集功能。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中央城鎮化會議為今后中國的城鎮化指明了方向:人的城鎮化、生態城鎮化、城鎮群與農村同步推進,優化空間、土地集約、注重“三農”。
2 邢臺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實踐與探索
邢臺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堅持全面謀劃分層推動,大致從三個層面推進,一是培育發展城鎮體系,以邢臺主城區為中心,以清河、寧晉為次中心,以沙河、南和、任縣、內邱、皇寺為衛星城,“一城五星”有序推進,做大做強邢臺市,二是各個縣城根據定位發展,三是鎮村協調推進。
2.1 “一城五星”統籌發展戰略實施,將邢臺“大城市”建設推進快車道。隨著“一城五星”進程的加快,衛星城市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公教人員工資等,將逐步與市區水平“看齊”。同時,隨著“一城五星”產業布局規劃加快推進,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各類生產要素將會進一步引進和聚集。市區至任縣、南和、沙河、內丘和皇寺鎮的8個道路項目全部完工,標志著我市“一城五星”十分鐘交通圈正式形成?!笆濉逼陂g,衛星城市在交通設施、市政設施、區域職能分工、居住區建設等方面,與中心城區全面實現一體化發展、同城化管理。這些將給衛星城市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2 縣城先定位后謀劃。城市定位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根據自身特點準確定位直接決定其在區域發展中的位置。比如寧晉縣,立足臨近石家莊、地處石邢衡三市交接點的獨特區位,跳出邢臺行政區轄定位為石家莊城市副中心。在城市規劃上,在空間上科學統籌總體規劃、局部規劃和單體設計,同時實現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協調對接”,使縣城的發展定位、功能分區更科學,路網、綠網、地下管網等專項規劃更完備,為城市建設管理提供基礎和保障。在推進縣城建設中提出“五為”:建設為基——堅持大手筆建設,突出重點、打造精品,以完善的設施基礎增強城市承載力;產業為重——堅持城市圍繞產業做,以業拓城、以城興業,走城市和產業良性互動、協調發展之路;文化為魂——堅持寓文化于城市建設之中,實現文化與城市的“珠聯璧合”,不斷提升文化魅力、做強城市軟實力;生態為本——堅持綠色發展,打造宜居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綠色成為城市永久底色;交通為脈——堅持構建全域“大交通”格局,著力提升城市的延展力、輻射力;改革為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破解體制機制“瓶頸”,以體制機制的突破,推進城市建設的跨越發展。
2.3 小城鎮新農村統籌規劃協調發展
邢臺市威縣不但對全縣所轄15個鄉鎮完成了規劃,同時對
州鎮馬莊村、七級鎮前古城村等52個幫扶村環境整治規劃,以及七級鎮范莊村、方營鄉張官寨村等10個村莊建設規劃,還完成了趙村鄉南寺莊村、固獻鄉固一村、高公莊鄉東趙莊村等9個新民居試點規劃和安陵、七里、北馬莊等3個幸福鄉村規劃。更為重要的是把各項社會基礎設施對鎮和村進行規劃,這其中包括教育、衛生、醫療保障、體育文化娛樂,讓廣大城鎮居民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基礎設施,這將會極大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威縣多措并舉讓進城務工人員享受到市民待遇:(1)為農民工和用人單位搭建雙向選擇的平臺,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2)為農民工提供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工市場就業能力。
2.4 宣傳社會保險政策,指導農民工辦理社會保險繳費和轉移接續手續。開辟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指導和幫助農民工通過勞動監察、勞動仲裁、法律援助等各種方式,切實維護其合法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協調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為農民工提供計劃生育、計劃免疫、醫療、子女義務教育、居住登記、在城鎮落戶等指導和服務,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
3 邢臺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路徑
作為欠發展地區的邢臺,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要堅持做到:
第一、循序漸進,與邢臺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城鎮化要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相連,本質上都是居民點 并不是要消滅農村。要結合我省農村面貌改選提升工程,逐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有山有水有鄉愁,則無疑會成為人類城市進程歷史上最浪漫、最成功的范例。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科學謀劃,保持城鎮化規劃的連續性, “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要一張藍圖干到底”。
第二、良性互動,城鎮化與產業布局、農業發展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道路必須注重破解“三農”發展難題。通過構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功能向下延伸,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面貌、改變農村管理體制機制、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全面提升農民生產生活水平,推動城鄉分割向城鄉統籌、城鄉一體轉變。
第三、以人為本,城鎮化是土地的集約化,農民的市民化。堅決杜絕領導意志,人為造城,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如果讓農民進入城市,工作、生活沒有著落,又無法享受城市居民在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這種城鎮化本質上是一種假城鎮化、夾生城鎮化、掠奪式的城鎮化。城鎮化過程中。
第四、突出特色,城鎮化要與邢臺“還邢臺青山綠水,走生態發展之路”戰略無縫對接。生態的文明化,這是貫穿于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一條綠色生命線。對于已在城鎮和鄉村定居的環保不達標項目,要果斷整頓,應該關閉的要堅決關閉,同時在產業的選擇上一定要杜絕新上污染項目,做到寧缺毋濫。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