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惠惠
在課堂教學中,創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開展動手操作的數學實驗教學,形成創新氣氛;針對差異性,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鼓勵學生質疑,激活思維,教師要做到這以上五點,一定是有效課堂教學。數學學習環境有效課堂一、創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
數學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么是不可思議的。數學中的美,俯拾即是。數學知識具有形式美,思維具有邏輯美,應用具有廣泛美,體系內的知識之間具有和諧美。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創造一個良好的美育環境,注重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美、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要以美導趣、以美激情、以美啟智,誘發學生的心靈美,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熱情和勇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盡可能利用有趣的教學材料,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手段和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狀態下投入到數學活動之中,并在學習和創造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樂趣,從而掌握知識。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樂意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知識。傳統的課堂上往往過于嚴肅和拘謹,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發展個性少,把學生好學好問的積極性壓抑下去了,使課堂氣氛變得生硬單調,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大膽地進行嘗試,一改過去傳統課堂教學模式。
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松的氣氛,必要時,甚至可以大聲爭辯。二是理解童心,允許學生用自然的,帶有童趣的語言表達思想。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這就大大的解放了學生,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新景象,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過程中完成了質的飛躍。
二、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一味灌輸,搞題海戰術,踐踏了數學教育的意義,教學變得索然無味,厭學的學生越來越多,教學因此不堪重負。因此,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勢在必行。貫徹愉悅性原則是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是提高數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想要搞好數學教育教學,必須創造性教學新模式,運用學生新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手段和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科學藝術,教學過程豐富多彩,教學手段應靈活多樣,板書應簡潔、科學、優美,教學語言文明規范、準確完美,體態語言自然協調、優美藝術,教師服飾整潔大方,讓學生感到教學氛圍的美,并注意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美,欣賞數學美。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教育技術能充分開發、組合和利用各種有益而豐富的教學或學習資源,擴展教學或學習空間,使教學擺脫學校中心、課本中心和教師中心的束縛;能突破學習信息表現單一化的局限,使學習信息呈現形式多樣化,圖文并茂,形聲并舉,教材表現力的提高,使學習更有趣,更有效,也更加簡便;媒體的信息表現技術的優勢,可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淺顯,有效地揭示事物的實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改善學生認識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擴展了人們學習的空間、時間和途徑,它可以使我們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養各方面的技能。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驗能力等的提高,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三、引導學生開展動手操作的數學實驗教學,形成創新氣氛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這就要求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曾有人說過:“手是意識的問答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可操作性的數學實驗,就是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實驗、觀察,創設學習數學的情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使數學知識的學習更牢固,學習方法的掌握更加具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情感,以形成創新氣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條線段都能組成三角形?用一些長短不一的木棒,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觀察,使學生憑借拼接時得到的感性經驗,歸納出其正確的結論。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己發現并解決了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是使人變得崇高的精神力量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寓學于樂,寓樂于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四、針對差異性,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
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力的發展。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師生間、學生間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給合作學習提供了最好的舞臺。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尊、自信、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協調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課題都要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時也進行合作交流。既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對學生的合作教學起著一個反作用。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五、鼓勵學生質疑,激活思維
“學起與思,思起與疑”。質疑是認知的起點,創新寓于認知過程中,學會認知,學會創新,必須學會質疑問難。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精神,不畏老師,敢于發表與老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不畏課本,敢于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不畏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要改變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教學方式,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平臺。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表達意見的時間,使學生有較多討論和回答問題的機會,把總結陳述型教學變為數學思維活動教學。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盡力發現其“閃光點”,給予鼓勵,即使出錯也不要責備,幫助學生從“無疑、有疑、敢疑”到“善疑”。教學的最佳境界是善于在無疑處生疑,在無路處尋路。學生在質疑、解惑中,必將從“學會數學”到“會學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