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劉志娟 鄧健
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涉及諸多方面,其影響極為深遠、廣泛。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和統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并為改善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就業指導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思路。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就業指導衛生部測算,到2015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每年將增加11.5萬人,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空間相當廣闊。雖然護士就業崗位的需求量較大,但中職學校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往往因為缺乏有效的就業指導,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或因就業觀念陳舊,不愿意到基層就業;或因綜合能力不足,難以適應崗位需求,等等。因此,進一步提高和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本文總結了我校歷年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所應用的有效指導模式。
一、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
目前,多數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只重視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忽視了對在校生的指導。表現在畢業前對學生應急轉變就業觀念,應急提高綜合素質、培訓面試技巧、提升就業力等方面,導致短期指導效果不理想,就業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就業指導應全程化開展,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始終,從新生入學伊始,便將就業指導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分年級、分層次地開展工作。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我認為一年級要重點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教育,要通過對學生進行素質測評,指導學生認識自我,認識專業,認清畢業時將要面臨的就業壓力,了解能力與素質是就業過程中的核心競爭力,幫助學生將就業壓力轉化為學習動力。二年級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就業指導活動,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最佳時期是他們的實習和畢業前階段,應根據目前護理行業的就業前景,重點指導學生準確了解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和各醫療機構的用人制度,幫助指導學生準備自薦材料,及時發布就業信息,培訓求職應聘技巧,調整學生擇業心態,鼓勵學生不怕挫折,敢于競爭,以最佳的就業心態迎接挑戰,提高就業的成功率。
案例分析:
姜某、巴某等25名同學,是我校2012屆優秀畢業生,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毓璜頂醫院,目前已分配到科室頂崗工作。
這些同學升入煙臺護士學校后,對中專學習和生活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并堅定成為白衣天使的選擇。他們沒有像有些同學一樣怨天尤人、虛度時光。她們堅信,成功主要靠自己去把握,歷經磨練,才能成才。
進校伊始,在就業指導教師的幫助下,他們樹立了堅定的就業目標,“向著考取毓璜頂醫院的目標而努力”。
給自己設定清晰目標后,她們是如何去做的呢?
首先,保證了專業成績名列前茅。中專階段的4個學期,她們均保持在班級前10名。其次,這些同學在就業指導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在班級通過競聘擔任班委,積極參加各類活動,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高心理素質,完善綜合能力,最終獲得成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知識改變了這25位農村學生的命運。
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在全程化就業指導過程中,目標教育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可行的目標,并全程化指導學生為自己將來的成功付諸行動。
二、全員化就業指導模式
就業指導工作不應只是就業指導部門的事情,而要努力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全方位參與的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就業指導工作模式。校內領導高度重視,親自指導,形成以就業指導人員為核心,班主任、中層干部及任課教師等全員參與的就業指導體系。校外定期召開家長會,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溝通,轉變家長不正確的就業觀念,共同幫助學生確立切合實際的就業意識;社會對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意識教育要體現在加強正確的輿論宣傳導向上,要用健康的就業文化來教育引導學生完成就業選擇,配合家庭和學校形成良性健康的社會氛圍,提高就業指導的力度和效果。總之,只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就業管理部門形成工作合力,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就業指導工作會更加完善,護理人才質量才會大幅提高。
三、分層次就業指導模式
就業指導人員應掛靠所有班級,與班主任一起逐個了解學生就業期望值,分層次進行就業指導。對于煙臺護士學校的學生來說,一是指導學習成績優秀者報考各地市人社局統一組織的市直或縣市區醫院事業編制公開招聘考試;二是鼓勵氣質形象好、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赴大中城市地方和部隊醫院實習和就業一條龍;三是指導大部分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就好業、再創業”的現代就業觀,抓住學校招聘會的有利時機,選擇應聘各級各類醫院合同制護士崗位;四是向醫療機構推薦學習成績不突出,但溝通能力強、情商高的畢業生做醫藥代表等工作;五是高度關注每位貧困、單親、特殊家庭及就業困難的畢業生,與適宜的用人單位協調溝通,幫助她們順利就業。
四、個體化就業指導模式
建立就業指導咨詢室,開展個體就業咨詢是個體化就業指導模式最常用的方法。此種方法采用啟發教育、平等協商、共同探討等形式,解決學生就業中的有關問題,為其選擇職業或崗位提供意見和建議。這種咨詢既可以是面對面的,也可以是書面的;既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既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非定期的;既可以通過電話,也可以通過網絡;個體化咨詢的內容十分廣泛,既包括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信息,也包括擇業心理、自我評價和求職擇業技巧等各個方面。提供咨詢者既可以是班主任、就業指導教師、任課教師,也可以是家長、親友或同學。此種就業指導方法的特點是針對性強,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氣氛寬松,靈活多樣。
五、跟蹤就業指導模式
畢業生進入工作單位后,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還存在相互適應的過程。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應通過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與指導等方式,及時與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溝通,不僅能夠了解市場,了解需求,了解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后的適應和發展情況,提高畢業生就業的穩定性,還能掌握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和意見反饋,從而為學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性意見。學校可以根據就業市場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層次,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通過跟蹤調查和指導,能夠使學校和用人單位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體現學校對畢業生的負責態度和良好聲譽,從而拓寬了畢業生就業渠道。跟蹤考察用人單位時,一是考察用人單位的情況與我們預先了解的是否一致,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先期意向是否一致;二是對畢業生的工資待遇、工作強度、工作環境進一步了解,及時解決崗位適應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忠民.論就業的社會意義[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2,(11):180-182.
[2]孫建莉,張兆隆.淺談如何做好就業指導工作[J].職業教育,2008,(12):506-508.
[3]付偉,劉婷婕.應屆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護理學雜志,2008,23(08):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