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瑩
小學數學數學課堂有效性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首先,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其次,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最后,要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了解,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創設生活情境。
二、深鉆教材,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要教師及時加以點撥指導。
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三、小組合作,鞏固知識的有效運用
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時空,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充分的思考與交流,而且應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考慮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以便在教學中隨時調整教學內容,使教案成為動態開放的學案。如在“長方形的面積”一課教學中,先由學生用小正方形拼擺,自主探索長方形面積的求法,然后組內再進行合作交流。多數學生一心只想著自己的方法,對此,我及時進行了引導,教育學生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合作交流中要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不能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要聽出別人發言的內在思維邏輯以及表達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重新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多數學生都能掌握求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四、評價方法促使課堂更有效
首先,要嘗試探究教學。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親身參與到問題的真實活動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學生才會真正實現主動參與。
其次,開放教學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將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及其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一評價理念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以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在評價中受到鼓舞,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明確努力方向,激勵自己不斷進取,走向成功。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實現預定發展目標。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