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翠英
幼兒的獨立性是在父母養育過程中逐漸培養成的,它對幼兒心理發展起積極作用,能夠促進幼兒獨立能力的發展。但是有些家長讓幼兒獨立活動的意識淡薄,什么事都想替孩子做,這樣反而減緩了幼兒的成長速度。幼兒園教師要多與家長溝通,與家長一起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幼兒的獨立能力應該從小抓起,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勞動,放手讓幼兒自己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他們獨立克服困難的習慣,并且要對他們的獨立行為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幼兒獨立性自理能力每個人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其獨立性發展的程度和出現的年齡是有差異的。從整體上來說,人都是從依賴性逐步走向獨立性的。每個人都是從出生時的軟弱無力,需要父母的照顧、愛和鼓勵,逐漸學會生活能夠自理,能夠自我調節,走出家庭,走進學校,走向社會,逐漸成熟起來。但具體來說,每個人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其獨立性發展的程度和出現的年齡是有差異的。這與教師及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育觀進行反思,采取科學的教育方式,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幼兒自己去嘗試和體驗,在培養過程中積極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幫他們樹立自信,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以促進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一、確立正確的兒童觀,培養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首先應該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幼兒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強。雖然許多事他們有時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但成人要珍視孩子的這種獨立愿望,并抓住這個關鍵期,鼓勵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班的孩子在“我自己來”這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只是家長們沒有重視,總認為孩子太小,怕他們弄不好,會出現什么狀況。其實不然,比如我們班的小朋友蒙蒙,剛上幼兒園分到我們班時,家長總跟老師講:“老師,我們家寶寶什么也不會,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老師你一定要多幫他,我怕他會感冒,怕他吃不飽?!边@位家長不但私下跟老師講了幾次,而且還在我們班的新生家長會上提了出來。筆者很理解家長擔心的問題,但實際上家長擔心的問題存在嗎?不存在。蒙蒙小朋友第一天在園吃午飯的時候,我想去喂他,他卻對我說:“我自己吃?!倍宜渤缘煤芎谩N液芷婀诌@孩子明明自己會吃飯,根本不像他家長說的那樣什么都不會,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小朋友表揚他說:“你們看蒙蒙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們看他吃飯吃得多好?!倍鴥H僅就這次的表揚,蒙蒙以后就都是自己吃飯了,而且他還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里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家長所擔心的問題在幼兒園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全部解決了,為什么?因為教師重視了孩子獨立的愿望,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當孩子成功時,給予他表揚。
二、養成勤動腦的習慣,培養思維能力
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天性,面對幼兒千奇百怪的問題,教師無論什么時候不管多忙、心情多糟,對幼兒的提問都要加以鼓勵,以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所以我班孩子普遍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和探索欲望。在平時和幼兒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除了多向他們提問外,教師還要積極創設情境和有利條件,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多提問題。對幼兒提出的問題,不要馬上就給出答案,而是先聽聽他們自己的想法,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獨立解答問題。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孩子討論,最終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使孩子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的情況下,總是能開動腦筋進行思考,不僅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養從而成勤動腦的好習慣,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尊重幼兒的自主權,培養抉擇能力
幼兒剛入園時,教師幫助選擇游戲,并幫助幼兒參與到游戲中去。當幼兒游戲水平有所提高時,就逐漸減少幫助,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和游戲伙伴。入園一年后,幼兒雖有一定的游戲水平和經驗,但會以自我為中心。因而,在游戲的區域布置和合作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幼兒獨立的水平,為其創造機會,提供條件,讓他們大膽、積極地講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見,共同確定主題,共同布置游戲環境,共同選擇游戲內容,共同討論游戲規則,共同協商如何調整游戲計劃和進程,實踐多種游戲方案。在游戲結束后,要引導幼兒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做出評價。
四、持之以恒的鼓勵,培養自信心
幼兒需要表揚、贊美和鼓勵。當幼兒呈現出不夠自信的狀態時,最需要的就是教師和家長承認肯定的態度和微笑的眼神。如班上有些孩子吃飯時把飯撒得到處都是,洗手時弄濕衣服等,況且幼兒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常常邊做邊玩,甚至忘記正在從事的活動,索性玩起來,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能因幼兒學不會、做不好而過多地批評埋怨,以免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傊?,幼兒只要自己愿意做事,不管做得如何,教師都應該鼓勵他,孩子在獲得鼓勵后就會有了自信,這種感受非常重要,它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一種動力。
五、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規章》中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小班幼兒年齡參差不齊,生活的環境也不同,因而幼兒的各種能力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師不能要求幼兒達到同一水平,要根據幼兒各不相同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指導,使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發展。小班有些幼兒由于家長過分溺愛寵慣,在家里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代替包辦,造成生活能力較差,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對那些屬于幼兒共性問題進行集體教育,屬于個性問題就個別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給一點幫助,鼓勵和溫暖,使幼兒產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使幼兒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一定成度的提高。
六、家園共同配合,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急于求成的,也不是教師單方面可以完成的,既需要在園內教師的培養和指導,幼兒的多次參與練習,又需要家庭中進行有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一致的教育氛圍。在召開家長會時,教師要向家長詳細介紹培養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意義、目標、計劃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并要求家長盡量讓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長的配合下,努力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未來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也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教師和家長應做到不當拐杖當向導,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幼兒自己去嘗試和體驗,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在培養過程中積極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幫他們樹立自信,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勇敢地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亞米契斯.愛的教育.意大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楊莉.淺談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0.
[3]龍莉.培養幼兒獨立自主意識.湖北教育,1994.
[4]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