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兵
閱讀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實現教師和學生以及書本之間溝通的過程。閱讀對學生來說應是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應過多分析,要讓學生在自身的情感控制和思維活動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進而思考深刻的道理。引導學生在個性化的進步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加強學生閱讀體驗與感悟,提高閱讀水平。
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初中語文現代社會是創造的社會、個性的社會,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有創新意識的個性化人才,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在于使學生獲得一堆知識,而在于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地表達個人感受和體會、發揮自我的個性,即“現代教育的全部功能在于提升人的精神、提升人格、充分發展個性”。但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根本問題在于:課堂上學生只是被動地重復著“提示示范→講解分析→輔導檢查→評價考試”的活動程式,學習隨著考試的指揮棒轉,思維空間受重難點、考點等帶有固定的、僵死的知識網點制約,個性難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張揚,思路難以沖破教材已給定的信息的束縛,這種“模式化”的閱讀教學嚴重妨礙了語文能力的提高。而語文教材內容的生動豐富,則需要尊重人的獨特性和獨創性,需要語文教和學多角度地理解。語文是多義的,不同的人因為各自的“文化語境”與“閱讀期待”不同,對同一作品的閱讀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感受。因此,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課文的有利因素,通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創造一個“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才能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提高人才素質,適應社會的需要。
個性化閱讀是指學生通過文本語文接收知識信息,實現信息和非認知因素二者互動的作用,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效果差異。整個個性化閱讀是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和作者溝通的過程,有較為明顯的個性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探究性研究、創造性感受、深刻性理解、客觀性評價的過程。因為不同的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文化基礎不同,審美特點也不同。所以,閱讀凸顯了個性化的特征。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分析生活文化背景,采取一些符合農村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完成個性化閱讀。
一、構建和諧課堂氛圍
教學溝通需要在一個相對民主、平等的環境下進行。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夠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雙方的溝通。保持心靈的愉悅能夠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實行具有個性化特征的閱讀教學。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幾乎都將寫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內容循序漸進地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總結出標準答案。教師的詳細講解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的鍛煉,學生幾乎都是被動聽講,基本沒有自主閱讀的時間。新的課改環境下要求要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環境,幫助學生認識杜會,加強課上溝通,使得語文與生活更大程度上達到契合。只有構建和諧、良好且具有個性化特征的閱讀氛圍,才能夠幫助學生加深思考,自主探究文意,主動分析文章,表達內在情感,分享閱讀感受。只有個性化的閱讀才能夠讓學生體會文本的精華,找到自身的感覺,體會其中情感。
二、加強學生自主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尤其是在個性化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完全尊重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要求,可以任其自主選擇閱讀內容。教師要分析農村初中生的個性特點,依照不同學生的性格差異,確定適合的學習與交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組織學生閱讀到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提升學生個性閱讀的興致和能力。當學生完全實現自主學習的時候,就會主動閱讀、自覺閱讀、愉快閱讀,將閱讀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所在。這樣的形式可以滿足學生個性閱讀的內心體驗,滿足學習需求,提升個性發展。
三、保證教師主導作用
雖然一直在強調加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但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卻是學生自主閱讀的保障。農村學生接觸的事物比較少,對一些閱讀內容的認知角度和水平難免會有局限。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要個性化閱讀和理解教材內容。對于文學作品,教師要有自己的感悟和認識,體會其精神魅力,不能一味地依照教學參考的講解教授學生。教師應起到模范作用,引導學生對所接觸的文本質疑或創新。農村學生社會經驗不多,在個性化閱讀過程中會有錯誤理解,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看法,通過耐心細致的交流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分析學生的實際理解水平和能力,采取合適的方法給予糾正。要鼓勵學生質疑,帶著懷疑的態度閱讀文本,要勇于質疑老師的看法,甚至對課文中的大作家、大文豪的思想也可以提出疑惑。之后,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解釋,以此提升農村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質量。
四、完善多元評價
新課標要求要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要從多角度深入閱讀、理解文本,要有自己的創新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評價也要實現個性化,相對于傳統的教學評定體制樹立出符合多元化教育定位的評價機制。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評價,要具有總結性,突出過程特點;要注重整體,還要翔實客觀。在評價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時候要使用個性化評語,要運用發展的評價眼光,依照不同的評價標準肯定不同的學生。教師要盡量使用能夠保證農村學生理解并且趣味十足的語言對其閱讀進行評價,吸引學生注意,完善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五、加強課外延伸
個性化閱讀需要大量的閱讀基礎,但是過去農村語文教學中幾乎完全依靠教材內容進行教學,這樣學生的閱讀面相對較窄,因此就沒有閱讀的興趣。教師應采用一切辦法打開學生閱讀的視野,引領學生進入到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教師應鼓勵和組織學生閱讀課外報刊雜志,尋找機會帶領學生實現網絡閱讀,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文學內容,深化思想認識,提升文學素養,收獲認識感悟,享受閱讀的興趣,進而實現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最終目的提高語文成績。
總之,作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確認識到現今農村初中生語文學習的現狀、學生的接受能力、認識水平,以此采用正確適合的方法,加強對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采用個性化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還能夠將課內知識和生活實踐相融合,加強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的塑造,提升整體學習效果。
閱讀化育氣質,閱讀改變人生。語文教學具有人文性和時代性,個性化閱讀將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通過個性化閱讀訓練學生的知識技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符合學生本人個性的語文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鑒別能力以及善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使他們逐步形成獨立的個性,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創新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