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
以法制教育的概念論述為切入點,接著論述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法制教育的現狀,最后從培養大學生的規則意識和紀律觀念、構建生活化法制課堂、社會實踐是法制教育的第二課堂以及民族文化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四個角度,詳細論述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
法制教育大學生科學發展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準建設者”,也是祖國繁榮昌盛和社會發展進步的中流砥柱,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承載者和創造者。然而,作為培育社會精英的高職院校往往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大學生專業技術發展的職業教育上,造成了大學生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弱發展狀態。因此,探究法制教育對大學生科學發展的護航作用具有非常現實的積極意義。
一、法制教育
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課程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歷史使命,通過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幫助大學生以正確的道德觀和法律意識,催生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不良影響,使大學生具備辨析復雜社會生活的能力,能夠在知法、守法中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法制教育是高職院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有力抓手,是大學生素質提升和科學發展的重要陣地。
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法制教育是高職院校推進素質教育的捷徑。素質教育不但要實現全體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還要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法律意識和思想道德是大學生進行社會交往和科學發展的“導航儀”,能夠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不良影響的“自然免疫力”,造就品學兼優、知法守法的優秀人才
其次,法制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科學發展的“安全衛士”。大學生是高智商群體,他們法律意識的強弱和道德覺悟的高低,將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大學生犯罪對社會的危害要比普通人嚴重得多。因此,法制教育能夠為大學生開啟一條通向光明與輝煌的大道。
再次,法制教育是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經濟的迅猛發展,使社會大眾在交往過程中面對更多的機遇和誘惑,金錢與權利、香車與美女、燈紅與酒綠猶如一塊塊“試金石”,折射出人性的堅強與脆弱、偉大與渺小。因此,法律意識是社會大眾進行經濟交往的保護神。
三、法制教育的現狀
首先,高職院校對法制教育的重視不夠。為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和本校的社會地位,許多高職院校只注重大學生的專業技術教育上,使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相對滯后。一些高職院校的法制課程設置很不合理,內容蒼白、形式單一、篇幅有限等因素難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無法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其次,法制教育的師資力量匱乏、能力偏低。在許多高職院校,法制教育課程由兼職教師擔任,專職教師相當匱乏,法律科班出身的專職教師更是鳳毛麟角,難以勝任法制教育。經濟大潮的沖擊,使法制教育的“含金量”降低,造成了教師隊伍工作積極性的降低,也帶來了很大的不穩定因素。
再次,大學生自身的問題。高職大學生是“金榜題名”的失敗者,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對法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較差,只對關系自己將來“命運”的專業課和技能課“用心”,而對法律教育課應付了之,學習效果很差。
四、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
法制教育應該以培養大學生的規則意識和紀律觀念為突破口,通過構建生活化法制課堂為大學生深度剖析教學案例,培養大學生對法律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實現大學生的主動認知和快樂學習,并通過社會實踐和民族文化為大學生的科學發展構建一個科學化、人性化的成長環境。
(一)培養大學生的規則意識和紀律觀念
規則意識和紀律觀念是大學生形成法律意識的基礎,是大學生走向科學發展的第一步。
首先,高職院校要構建良好的校園法制環境。課堂紀律和校規校紀有助于大學生規則意識和紀律觀念的形成,“紀律面前人人平等”,校長、教師、大學生都沒有逾越校規校紀的特權。校規校紀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礎,有助于體現法治精神育人環境的形成,更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在紀律面前的服從意識。
其次,教師要率先垂范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以身教勝言教的理念對大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學習,不斷提高個人業務能力水平,使法制課堂教學與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相一致,在強化大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中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再次,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要積極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主動培養個人的規則意識和紀律觀念以及社會公德心、責任心,學會享受紀律“保護”與“限制”下的自由,為法律意識的形成做好心理準備。
(二)構建生活化法制課堂
高職院校要科學整合法制教育課程,把教材的知識性、趣味性、時代性緊密聯系在一起,強化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凸顯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地位。陶行知的教育生活化理論告訴我們,教材生活化、課堂人性化、師生互動化是構建生活化法制課堂的重要元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案例教學構建生活化法制課堂,突出法制教育的實踐性、趣味性和參與性,強化教育與實踐的結合。例如,大學生可以在模擬庭審現場分角色進行現場辯論,在法律構建的經緯網中交流個人看法,在思想交匯中實現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另外,大學生在對案例的剖析中研究他人失足的軌跡,能夠對大學生起到警示效果。
(三)社會實踐是法制教育的第二課堂
社會是一個大課堂,蘊含著無數教育資源。高職院校可以組織大學生觀看違反交通法規造成的事故現場圖片,用血的事實描述不遵守法規的危害。高職院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參觀監獄等服刑人員生活區域,讓他們看到違反法律的嚴重后果,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高職院校還要組織大學生參觀敬老院,讓他們看到老人對親人和關愛的渴望眼神,想到如果自己犯罪就會導致父母擁有同樣的眼神。高職院校更要組織大學生去參觀明星企業,看到自己好好學習后的燦爛前景,強化用自己勞動創造未來的決心,立志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用法的新時代社會精英。
(四)民族文化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沉積了五千多年的文明精華,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春秋時期“大義滅親”的石碏為了人間正義和法律而毅然將自己的兒子繩之以法。北宋時期鐵面無私、剛直不阿的包公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而不徇私情怒鍘自己的侄兒包勉。抗美援朝時期的邱少云為遵守潛伏紀律和保護戰友的安全而甘愿忍受烈火焚身的劇痛,慷慨就義,為當代的大學生樹立了學習楷模。
總之,法制教育增強了高職大學生的思想免疫力,提高了大學生的紀律觀念和法律意識,幫助大學生養成知法、守法、用法的好習慣,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開啟科學發展的光明之路。
參考文獻:
[1]印香俊.依托維權中心,探索高職法制教育新模式.職業時空,2011,(01):44-47.
[2]孟樂文.五年制高職法制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價值工程,2011,(09):306.
[3]邱莉芝,張娟娟.高職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時代報告,2012,(1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