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
摘 要:我國的教師教育正由傳統的師范教育體系向新型教師教育體系轉變,確定教師專業化教育的方向及其改革發展的趨勢,探索教師專業化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教育工作者和社會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實現教師專業化教育的前提條件是改革現行師范生教育體系,構建新型教師專業化教育體系;實現教師專業化教育的必要條件是重組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共享的教育基地,整合教育信息網絡,努力探索教師專業化教育的有效途徑,使教師符合專業化標準,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教師 專業化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182-01
教師專業化是指通過確立教師專業地位和培養教師符合專業化標準的過程,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中國教師教育正由傳統的師范教育體系向新型教師教育體系轉變,在這個重大歷史轉折和新的發展時期,確定教師專業化教育的方向及其改革發展的趨勢,探索教師專業化教育的有效途徑,已成為廣大教育界人士和社會所關注的焦點。
1 改革現行師范生教育體系
當前我國的高等師范教育存在過度重視學科課程教育,忽視教師專業化技術教育等深層次問題。師范教育應做到學科課程教育與專業化技術教育并重,高校師范生應強調專業化技術與技能教育,進一步改革師范教育的傳統教育模式與教學體系,按照教師職業要求,培養和系統訓練師范專業學生關于教育教學技術的素質、技能技巧、教學實踐等全方位的專業化技術與技能。通過訓練教師專業技術,可以明顯提高學生將來為師的專業素質和基本能力,使其熟練掌握教育教學中的各種技能和技藝,當畢業走出校門后,基本掌握了一名合格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應具備的技術與技能,這明顯縮短了工作成熟期甚至為零成熟期,培養學生成為專業技術嫻熟、素質優良、適應能力強的專業教師。
要改革現行的高等師范教育體制,學科教育應放在前三學年完成,適當輔助開設專業化訓練課程,最后一個學年,按遵照學生的意愿和興趣愛好,將學生分為師資與考研兩個發展層次。前一層次學生,應開展全面的教師專業化技術教育;對后一層次學生,應開展學科縱深教育,以滿足相應需求。這一舉措具有可操作性,不僅適合學生個性發展,還適應學生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和社會發展需要。
教師專業化訓練課程的設定比較寬泛,主要內容包括豐富的語言表達技能與技巧,板書、作圖技能與技巧,肢體語言在教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教學方法與實驗實踐教學的技能和技巧,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中學相關課程教學實踐的探索以及經驗教訓的總結,創新性教育與課外指導訓練,綜合性課程教學與綜合性實踐活動訓練,教師職業道德與人文科學的教育等。
在具體操作時,學生指導教師應該由富有教育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來擔當,教育教學手段應該以實踐訓練為主,課堂講授為輔,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適應學生將來發展需求。
2 構建新型教師專業化教育體系
在我國師范教育體制中,兩個職能部門師范院校和教育學院分別負責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由于各司其職,相互之間不銜接不溝通,出現相應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出多門的管理模式,各自為政的培養方案,各行其是的培養方式。這直接阻礙了教師專業化教育一體化與終身教育的需求。這需要我們破立結合,構建新型教師專業化教育體系。
要完成這一改革任務,應在傳承傳統教育體制的前提下,兩個職能部門必須走聯盟之路,共同參與,構建新型教育體系,完成歷史使命。具體做法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以師范院校為教師專業化教育中心,聯合周邊教育學院形成各個分部,明確各自職責,架構建成一種“一主多元”的開放式多樣性的教師教育體系。實際運行方式為:中心協調分部共同制訂切實可行的教育法規,保證各司其責,具體運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統籌兼顧,形成一盤棋,較好地完成教師專業化教育任務。
3 重組教師教育師資隊伍
在傳統的教師教育中,由于師范院校和教育學院的師資各司其職,職能的側重點有明顯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前者偏重于培養教師的基礎理論知識,相對忽視實踐教學能力;后者側重于提高教師職后實踐教學能力,相對忽視理論教學能力,所以,師資隊伍應進行重組。
具體做法是:通過教師專業化教育中心,將兩個職能單位的師資隊伍進行整合重組,能充分發揮教學隊伍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優勢,教師相互聘任并定期或不定期相互到彼此單位進行學術交流,這可以培養和提高使授課對象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同時,雙方教師通過學術講座應彼此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推動師資隊伍建設和發展,形成一支新的師資隊伍,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達到教師專業化教育的真正目的。
4 建設共享的教育基地
由于兩個部門的職能不同,其教育基地的側重點亦不相同。師范院校主要培養在校師范生,為達到教育目的,校內和校外分別建有理論和技能教學基地以及實踐教學基地;教育學院的培訓對象是在職教師,校內建有理論與實踐教學基地。教育基地的分割建設,資源浪費巨大,甚或教育基地教育資源不能實現共享,使沒有基地的職能部門無法圓滿完成教師專業化教育的任務。
這需要在教師專業化教育中心的協調和組織下,共用彼此建立的教育基地,共享教育資源,節約的重復建設資金可用于其他用途,保障有充裕的教師專業化建設資金,還充分發揮了教師專業化教育中心這一載體的重要作用。
5 整合教育信息網絡
高等師范院校建設的校園網絡具有設備完善、管理手段先進的顯著特點,與中國教育網互通有無,但一般在校園內設定工作節點,服務功能沒有涉及區域性。相反,教育學院微機室主要用于計算機課堂教學,難以實現通過中國教育網組織教學,所在地的高校校園網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這需要在教師專業化教育中心的協調和運作下,依托師范院校校園網和教育理論及教學設備等優勢,整合區域性教育信息資源,建立教師專業化教育信息網站,形成的信息網絡平臺要接入全國、覆蓋區域,在自身單位和各級各類學校設立工作節點,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發揮職能部門的各自優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教育水平。
綜上所述,實現教師專業化教育的途徑較多。其前提條件是改革現行師范生教育體系,構建新型教師專業化教育體系;必要條件是重組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共享的教育基地,整合教育信息網絡,努力探索教師專業化教育的有效途徑,使教師符合專業化標準,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崔鳳午,李武成.構建新型教師教育體系的思考[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3):90-92.
[2] 許天心.析教師專業化與教師教育改革[J].繼續教育研究,2009(8):102-104.
[3] 王英全,王思懷.新課改下師范生教師專業素質提高的路徑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1):83-84.
[4] 馬金嶺.提升師范生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0(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