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孫明和
摘 要:該文運用數據分析法和訪問調查法對牡丹江師范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發展對策,旨在為提高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提供科學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體質健康 大學生 牡丹江師范學院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226-01
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是衡量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重要指標。2010年我國國民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連續20多年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卻出現了繼續下滑。隨著大學生抑郁、肥胖和自殺等問題的出現,大學生群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學生體質健康研究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更是將學生的“身體素質”放在了首要位置。近年來,牡丹江師范學院大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積極認真,嚴格測試,在省內高校體質測試工作中始終走在前列,該文通過測試數據分析目前牡丹江師范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1 牡丹江師范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
1.1 體質測試工作現狀
通過實際參與和訪問調查,在測試形式上,牡丹江師范學院主要采取固定時間(周末)和利用體育課(大一、大二)測試相結合的測試形式,這種測試形式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集中進行測試,測試效果良好。對于測試數據統計上傳工作,學校體質健康測試中心配備有專門的數據統計上傳教師,責任到人。通過調查測試硬件設施,結果比較滿意,牡丹江師范配備專門的測試場所和辦公室,測試儀器比較齊全,能滿足正常測試工作需要。
1.2 大學生體質現狀
1.2.1 身體形態
身高能直觀地反映人體縱向發育水平,是評價身體形態發育水平中最為常用的指標之一;體重反映了人體橫向生長和人體的圍、寬、厚度及重量,也可以直接反映人體營養狀況。通過2013年牡丹江師范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顯示,大學男生的身高平均值為172.38厘米,體重平均值為66.85千克,胸圍平均值為84.31厘米;大學女生的身高平均值為161.78厘米,體重平均值為53.68千克,胸圍平均值為82.85厘米。通過對比測試數據,大學生中年齡在20—21歲(大二、大三)的大學生身體形態略好,因此,在此階段對大學生體質健康進行積極的干預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1.2.2 身體機能
肺活量能夠直接反映人體胸廓的發育程度,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比數據,牡丹江師范學院大學男生的肺活量平均值為3488毫升,大學女生的肺活量平均值為2297毫升。大學男生的肺活量平均值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下降趨勢,大學女生變化不大。
1.2.3 身體素質
50m跑能夠測試大學生的速度素質,800m和1000m跑能夠測試大學生的耐力素質。通過測試顯示,大學男生的50m跑成績平均值為8.49秒,大學女生的成績平均值為10.15秒;大學男生的1000m成績平均值為4分42秒,大學女生的800m成績平均值為4分31秒,對比各年級大學生的成績,無論男女生,大一年級的成績都明顯高于其它年級。
2 影響牡丹江師范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
遺傳因素能夠先天決定個體的體質是否健康,但后天的影響也起著決定作用。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后天影響因素中,首先是自身因素,自身因素包括有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有無規律的作息時間、是否有良好的飲食習慣等;其次是學校因素,學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的管理者應加強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指導,積極引導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增進體質健康;最后是社會因素,大學生作為社會人的一份子也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如“重智輕體”現象嚴重、社會對國民體質健康漠不關心、學習就業壓力過大身心疲憊等。
3 大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發展策略
3.1 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要以健康為本位,要轉變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革新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將人的情感與價值觀結合,以體育運動情感的培養為基本途徑,以學生健康需求方向為指導,將體育與健康的主體地位的價值觀融入到具體的教學中,同時加強學生對健康問題的認識,重視大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提高大學生群體對體質健康的重視。
3.2 重視體育興趣的培養
充分調動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最大限度挖掘大學生的潛力,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重視大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增加大學生對體育的功能、體育的本質及價值的理解,優化大學生體育意識培養方式,同時教學應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和知識水平進行教學內容的加強和興趣上的引導。
3.3 增加體育設施的投入
安全、充足的體育場地、器材器械是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物質保障。加大體育投資力度,改善體育鍛煉條件,依據國家相關規定,配備充足的場地器材供大學生鍛煉使用。同時,還應配備專門的體育鍛煉指導員,通過從體育教師隊伍或體育專業學生中選拔出專業的體育健身指導人員,對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進行積極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尹小儉,杜建強,季流瀏,等.中國大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9).
[2] 杜小安,朱斌.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后續服務管理模式與運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8).
[3] 曾紅卒,胡劍.當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及改善對策[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4).
[4] 孫明和.體育出色競技人才成長的地理因素探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9).
[5] 于杰.黑龍江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體育世界,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