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穎
摘要:會計職業判斷既是一種正確執行會計規范的會計行為,也是一種人腦進行信息處理的認知過程。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下,由于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會計認識的多元性、會計準則制定的導向影響、資產負債觀理論、會計目標理論的要求的應用等。現行會計準則下的會計職業判斷運用包括在基本準則、具體準則中的應用等多方面。
關鍵詞:新準則;會計職業判斷;會計信息質量;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F2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2-0074-01
會計職業判斷,指會計人員根據會計法律、法規和規章等會計標準,充分考慮企業現實與未來的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通過識別、計算、分析、比較等方法,對不確定性會計事項所作的裁決與斷定的思維過程。會計職業判斷的成因,往往與不確定性聯系在一起,會計職業判斷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會計認識的多元性及會計規則的不完備性。從本質上說,會計職業判斷既是一種正確執行會計規范的會計行為,也是一種人腦進行信息處理的認知過程。
一、基本準則中運用會計職業判斷
(一)會計假設中涉及的會計職業判斷
會計核假設是會計工作的基礎條件,而四個會計假設中,無論是會計主體的確定、持續經營、還是貨幣計量,都涉及到職業判斷。例如,會計人員必須明確主體是否能夠持續經營,本期計量貨幣是否穩定等等,因此從會計核算前提條件開始,職業判斷就存在其中。
(二)會計核算基礎必然涉及會計職業判斷
會計的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會計的專業判斷在權責發生制中是迫切需要的,如果沒有職業判斷,權責發生制下的收入與費用的劃分成為空談,會計就無法實現其對于收益的確定,自然無法提供利于決策的各種會計信息。可以說,會計核算基礎的存在完全依賴于會計職業判斷。
(三)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運用的職業判斷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有8項,若想保證會計信息達到質量要求,必須合理應用職業判斷。例如會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會計職業判斷重要性的標準在實際工作中,隨經濟事項的不同,可以發生變化的。因此,具體情況下信息使用者的判斷是否受到影響,情況是否應得到披露,會計人員都應該進行職業判斷。
二、具體會計準則中運用的職業判斷
(一)固定資產準則中運用的職業判斷
固定資會計準則中所涉及的會計職業判斷包括:固定資產確認條件是“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作為會計人員,準則不能只憑固定資產入賬一張發票就作為入賬的依據,要對固定資產己達到狀態進行確認,確認預定可使用狀態這個實質,其中,涉及到對資產的試運行性能、安裝進度及預算情況的判斷。在固定資產入賬價值、折舊年限、凈殘值、預期實現經濟利益方式等多方面也需進行會計職業判斷。
(二)關聯方關系及交易準則中運用的職業判斷
《企業會計制度》第148條、149條規定,在存在控制關系的情況下,不論關聯方之間有無交易,都應披露關聯方的情況;在存在關聯方交易時,應披露關聯方關系的性質、交易類型及其交易要素。雖然《企業會計制度》給出了關聯方關系的判斷標準,但是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合營與聯營等概念,基本上需要判斷加以確定。同時,在判斷時,主要應當看其關系的實質,即在處理與企業的交易時,是否存在有礙公平交易的因素,交易結果是否影響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等。此外,《企業會計制度》還規定,關聯方交易應當分別關聯方以及交易類型予以披露,類型相同的關聯方交易,在不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正確理解的情況下可以合并披露。顯然,上述規定體現了重要性的原則,但對重要性的標準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只能根據經驗和實際情況作出具體判斷。
(三)收入準則中運用的職業判斷
會計準則規定企業銷售收入的確認標準是風險報酬觀,當企業的交易事項發生之后,會計人員需要判斷收入能否確認、確認收入的時間、收入確認的金額等。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在新的銷售收入確認標準面前,不得不做出更高的要求。
(四)借款費用準則中運用的職業判斷
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包括資本化和費用化,財會人員在進行會計實務處理時,應該運用的職業判斷包括以下幾方面:借款費用應予以資本化的資產范圍;每期產生的借款費用是應該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還是應該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開始確認資本化的時點,以及每期資本化的金額;對于因某些原因導致的資產購建或生產活動中斷的業務,中斷期間的所發生的借款費用是應該繼續資本化還是中斷資本化;對于停止資本化的時點也應該做出職業判斷。以上五個方面的界定主要看經濟業務的實質,而不能只看經濟業務的表面形式,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來判斷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問題。
(五)或有事項準則中運用的職業判斷
或有事項是指企業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而形成的一種狀況,其結果須由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由于影響未來事項的不確定因素不能由企業控制,因此不確定性是或有事項最根本的特征。無論是或有事項的結果,還是可能由此產生的現時義務的金額,都需要通過估計或判斷加以確定。可以說,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或有事項會計處理過程的始終。或有事項可能形成一項資產、負債、或有負債、或有資產。財會人員除應充分領會準則的精髓外,還需要掌握大量的與或財會人員事項有關的企業內外資料以及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敏銳財會人員的洞察力和嚴密的邏輯推斷力。會計財會人員職業判斷在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中主要體現在或有事項的確認和或有事項的計量等等。
(六)其他一般業務準則中運用的職業判斷
《企業會計準則》中合并財務報表部分規定,應當以控制為基礎對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予以確定。應當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條件是,企業對其他單位有實質控制投資如占該單位資本總額50%以上(不含50%),或雖然占該單位資本總額不足50%,但實質上已經控制該單位的產權,另外,在合并報表的編制時,當母子公司會計政策不一致,從而導致會計報表所使用的處理方法等,此時應該需要會計人員進行會計職業判斷。
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準則的應用不僅僅存在于以上幾個方面,在實際執行會計準則的過程中,需要有更多的會計準則項目予以關注。
參考文獻:
[1] 汪士果.論會計職業判斷[J].財會研究,2008(7).
[2] 葛家澍,徐 躍.會計計量屬性的探討——市場價格、歷史成本、現行成本與公允價值[J].會計研究,2007(9).
[3] 羅京媛.新會計準則對會計職業判斷的影響[J].財經界,2010(12).
[4] 付 麗,李 琳.完善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對策思考[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