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珍
摘 要: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指的是在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科學性的探究。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探究式的物理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在科學探究上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勇于創新、注重實際的探索精神和科學態度。探究性學習注重的是學生在參與探究活動中的經驗和感悟。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
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初中的一線教師對物理教學進行了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嘗試。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問題,在具體的課堂設計和操作中出現誤差,嚴重偏離了探究式教學的方向,導致探究式教學不能更好地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初中物理教學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愛好和勇于創新的能力,可以擴展中學生的物理知識,有利于中學生自發性的學習,為學生對物理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現狀
我國當前的基礎教學受到歷史條件和現在的考試制度及觀念等多方面的影響,仍處在應試教育環境下。這種狀態下,基礎教學明顯存在著很多弊端,例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中學生雖然是教學的主體,但是卻處于被動的狀態,教師把物理知識強硬地灌輸給學生,這樣做很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阻礙創造性人才的發展。學生對物理學習缺少自主性,沒有主動發現、探索的學習氛圍,對社會和國際上的信息資源認識不足,處理信息的能力較差,都將無法迎合信息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要,最終會與社會脫軌,不利于國家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把提高中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重點工作,有利于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需求,可以完善我國基礎教育體系。我國將邁入新的實際,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轉變,為了跟上新世紀的步伐,我國進行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把“科學探究”和“知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所以在我國基礎教育中,科學探究處于重要的位置。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二、初中物理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探究式教學可以促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科教興國策略的實施。目前國際上的教育改革重點放在人才素質的全面發展上,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把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融入到中學生物理課程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前,我國把全面推進素質教學作為新世紀基礎教育的改革方向。建立一個全新的基礎教育體系,能夠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滿足新世紀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同時要充分地體現出素質教育精神和基礎教育的性質。要想實施素質教育,一定要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提高素質教育質量。通過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切身體會和理解知識產生及發展的過程,重點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培養學生分析、解決課程中遇到的問題,等等。現實中的初中物理教學課程大多數都是重視知識的精確度和數量,對現有知識的強行記憶,教師大都采用以講述、灌輸為主的傳統方式,導致學生缺少自主性和獨立思考創新的能力,因而使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不到發展,也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可以促使教育從根本上改革,給初中物理課程注入新的活力,讓素質教育得到落實。所以,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應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
三、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種類
探究式教學是學生通過相似或者 模仿科學研究的方式參與活動。新課改的初中物理教材加大了物理實驗量,開設了一些探究活動。在進行探究活動過程中,依據教師和學生所起到的作用程度劃分為課內探究活動和課外探究活動兩類。
1.課內探究活動
在課內進行的探究活動主要是以教師為主,物理教師依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物理知識,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設計探究方案,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內的探究活動要按照之前設計好的方案進行科學探究。這類的探究活動的內容一般都是教材里的核心內容,難易程度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來設定,主要是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
例如,探究“大氣壓強”,可以使用周邊學習和生活中的物品進行簡單的物理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教師可以通過演示來讓學生體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找一個玻璃杯,裝滿水后倒入水槽里,然后,慢慢地把玻璃杯向上提,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觀察杯子里的水是否是滿的,之后再換量筒重復做幾次。在這個試驗中讓學生理解托里拆利實驗原理以及對大氣壓強的計算,通過關注生活和社會,了解大氣壓強和天氣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的自主意識。本節課并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通過實驗、觀察和學生之間對問題的探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和用于發表觀點的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
2.課外探究活動
課外進行的探究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由學生獨立設計探究方案,學生自己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對這類探究活動的探究內容一般有以下幾點要求:
(1)對物理知識的運用。例如,在學習了浮力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制作一些簡單的浮力物體,像熱氣球和密度計等,學生通過參與制作,能夠加深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沉浮條件方面的理解,利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2)延伸課內學習內容。在課上學習了關于密度的知識后,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去測量人的密度、不同類型的石頭的密度等。
(3)能夠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比如在環保、能源上的問題等。對于這類問題的探究活動不宜過大,要有針對性,在學生能夠進行操作的基礎上進行。
在學生選擇課外探究活動內容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教師把學生發現的問題進行整理,聯系學生的實際能力來確定探究課題。然后學生自己選擇比較感興趣的探究課題自行分組,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要定時檢查學生探究活動的進展,定時組織學生交流。新課程改革提倡多樣化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是多樣化教學方法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目前我國仍以考試的方式來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都是以考試為核心進行講解,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初中物理是學生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具有實驗和探索的學科特征,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從而彌補傳統物理教學的不足,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素質教育,培養新世紀中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李 森,于澤元.對探究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J].教育研究,2002(2).
[2]柴西琴.對探究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1(8).
(作者單位:廣東省遂溪縣遂城第二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