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相梅
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屬于英語教學的啟蒙階段,由于小學生生理及心理的特殊性,相對于中學英語教學來說,在小學階段,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和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更為重要。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這不僅有利于提升現階段教學效果,對于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興趣;教學手段
一、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建立情感交流,提高學生積極性
身心發育的階段性讓小學生具有愛說愛鬧、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可塑性強等特點,這些獨特的本性如果在外語學習中得到充分的利用與發揮,將會成為他們學習外語的巨大推動力。教育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而且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更是學生沐浴師愛的過程。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應當用自己的教育和愛心來培養和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和學科的積極情感。
首先,教師要改變心態,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感覺到老師喜歡他,關愛他。與學生交流時,態度要親切,語言要親切,目光要和藹,要注意一些細節,譬如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這些都能讓學生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愛;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善于聆聽,耐心地了解學生的想法,要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思維獨立性,不能武斷地將成人的思維強加于孩子;同時要注意肢體語言,如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蹲下或者彎下腰;要善于發現和了解學生的優點,并加以真誠的贊美。對于學生來說,尤其是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往往一次成功的歡樂和老師贊揚所帶來的鼓勵,都會轉化成進積極性,學生就會喜歡上老師。情感的建立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小學生的思想非常簡單單純,情感的表達也很直接。如果一位老師過于嚴厲,時常批評、斥責甚至諷刺挖苦學生,那么學生會產生畏懼甚至敵對心理,從而對這門學科也產生厭煩;如果一位教師發自內心地關愛學生,并且友善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那么學生就會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認可并尊重這位老師,這種感情的回饋同樣會體現在學科的學習上,孩子們會期待上這位老師的課,而且在課堂上也會更放松、愉悅、積極,提升授課效果。
教師通過認真解讀并尊重小學生心理,加以運用,與學生建立情感共鳴,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那么這種情感就會轉化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英語的強大動力,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二、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增強英語學習的趣味性
首先,語言的學習需要環境。學生所學的英語材料一般比較簡短,這要求我們把這些內容放入各種能聽、能看、能觸摸的情景中去;同時抓住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給孩子提供可以發揮想象的情景和空間,讓他們學習和使用語言,他們經常會在玩中無意識地學到語言。小學生還有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潛能。教師要提供圖文并茂、節奏感強、有意義的、重復的語言和語境,給他們提供更多實踐和運用語言的機會。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聽、說、讀、寫、唱、玩、演等多種方式,達到培養興趣、形成語感和教授知識等目的。比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帶有簡單英文的對話的動畫或者圖片,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相結合的多媒體方式,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創設出更具直觀性和感染力的情境。在每次上課之前,給學生講個簡單的英文小故事或順口溜,并鼓勵學生回家講給家長聽,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欲。游戲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且極其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樣,英語歌曲對于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尤其是對學生掌握詞匯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或課堂教授內容編排一些簡單有趣的情景對話,將單詞句子放入對話中,讓學生演練。或是定期舉辦一次小小的“英語演出”,鼓勵學生進行表演,既可以演唱學過的歌曲、講故事,也可以自行創作,在帶給學生參與感和成就感的同時,復習鞏固了所學知識,并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小學英語教育是一門獨特的教學藝術,教師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以人為本,以良好的師生情感為基礎,不拘一格,大膽創新,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激發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產生并保持對英語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
參考文獻:
[1]安鳳岐,梁承鋒主編.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禹 明.新課程理念與小學英語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團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