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煒斌
摘 要:“時間是教育王國的金錢,教育需要時間,教師用時間提供教學服務,學生用時間購買學習。”本文針對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深刻領會,關注新課程標準;二是正確理解,關注教學特征;三是認真研究,制定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教學特征;教學策略
新課程,新理念。在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如何有效教學,這是很多教學工作面臨的困惑?新一輪“新課改”后,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紛紛掀起討論相關課改利與弊的高潮。當前,面對一些學校的示范課,作為一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確去對待呢?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羅列如下幾條:
一、深刻領會,關注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值得我們每一名教師去深刻領會、關注和思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比如,英語課程的學習,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同時引導他們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作為教師,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具體操作中,可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拓展視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二、正確理解,關注教學特征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多樣性、復雜性和現實性的相結合。其最主要、最基本特征是正確的目標、科學的組織、清晰的講解、飽滿的熱情、融洽師生關系、激勵學生學習等。一名教師邁向有效教學,必須讓自己的教學逐步向這些特征靠攏。當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循序漸進地去誘導,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快樂中體悟和接受這種教學模式。
1.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前,教師應該制定正確的教育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慢慢深入和滲透這種教學模式。正確的教學目標,可以對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提供指導和幫助,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這種學習氛圍。
2.教學之前的充分準備
充分的準備工作,指教師為確保一門課程或一堂課有計劃地進行而對教學活動的精心謀劃。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工作也是一樣,要深入了解課程,培養學生的興趣,讓教學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而不是教師本身一頭霧水,想到哪就講到哪,學生又怎能深刻領會教學的目標。毋庸置疑,這樣的教學是“無效”的。
3.清晰講解教學內容
教師清楚地講解有關課程內容,可以說是有效教學的重中之重。有效教學,也是通過教師清晰的講解,讓學生清楚明了地掌握教學內容的目的和目標。教師在授課中,表現出思維的邏輯性、表述的條理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產生積極影響。系統而有條理地講授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形成思維效應,從而達到接受知識的目的。
4.飽滿熱情的教學方式
飽滿熱情的教學方式,看似是一種外在表現,實則是一種教學暗示。教師教學時,要善于通過語言、情感、動作等諸多特殊的方式,不斷地證明和暗示自己愛學科、愛教學、愛學生的那一份熱情,讓學生在教學中感興趣,充滿感染力、影響力。也可以說,師生的情緒狀態這一智力活動,直接影響著教學工作的成敗。
5.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師生關系的處理。一個學生不尊重、不愛戴的教師,又怎能灌輸自己的教育理念呢?師生關系狀況,直接影響教學的課堂氣氛和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是制約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效教學,必須處理好師生關系,讓學生在一個相對快樂的環境中愛上學習,讓教師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開展教育工作。
6.高效利用教學時間
有這樣一句名言:“時間是教育王國的金錢,教育需要時間,教師用時間提供教學服務,學生用時間購買學習。”高效利用教學時間,是指教學時間的充分利用和體現價值。在有限的時間內,想要教學取得最佳的成效,就必須高效利用教學時間。時不待“教”,教不待“學”,不能用等待去換取教學成果,而是相輔相成,在互動和溝通中形成教學工作。當然,無論是教還是學,切忌急于求成,事半功倍。
7.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激勵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是教學工作面對的主體。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可以說是一本大學問。好的教師,在無形中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產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對學習的主動參與和全身心投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后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學生只要在學習過程中感興趣,有了學習愿望和動機,教學工作就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認真研究,制定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一般是指課堂教學策略,具體包括教學準備策略、教學實施策略、教學評價策略三個主要方面。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條件下,無論是對哪類教學策略的構建,教師應該始終堅信一點,一切教學工作都以學生的發展和進步為根本原則。教學工作只有建立在學生有效學習的基礎之上,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策略。在此,筆者簡單陳述一下這三方面的細節工作。
1.準備策略
教學備課,包括教學工作的長期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在備課中,教師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不可或缺的是“四備”: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腦中有目標,心中有內容,目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
在制定教學目標方面,首先,教師應該明確一點,力圖讓單純傳授知識轉變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最后,新課程下的有效教學目標,一是從行為指向上發生了根本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拓展學生思維的能力,真正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二是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上,教師在執行時要表現出明確、具體和真實的特點,讓學生樂于接受,好學上進。
2.實施策略
一般來說,教學實施策略按行為功能劃分為教學行為和管理行為兩個方面。選擇教學行為的依據,主要有教學的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師自身素養等,但這一切選擇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和依據。
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才是最好的教學策略。有效教學工作具有多樣性和發展性的顯著特點,教師都去按自身的優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另外,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總結,不斷反思,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設計自己個性化的教學。在具體實施教學策略時,力求記住一點:不要“取長補短”,而要“揚長避短”。
3.評價策略
教學評價,一定要注重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教學評價策略的指導思想是為了“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考試與測驗,則是為了“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為影響的。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是從具體教學過程中總結和思考改進教學或為學生學習提供全面而具體的依據,而不是把學生在考試和測驗方面分三六九等,破壞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使教學善于一個被動的局面。教學評價,教師也要善于自我評價,在教學過程和結果中總結經驗,把評價當成一種鞭策和激勵。
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條件下,有效教學,應該著重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和自我評價,從自己日常教學工作入手,改變低效或無效的教學策略,從而實施有效教學。
(作者單位:甘肅省靜寧縣賈河初級中學)endprint